APP下载

国内电子健康用户信息行为研究*

2018-10-18王文韬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徐淑颖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谢阳群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图书馆建设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献医疗素养

王文韬 张 坤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徐淑颖 (安徽大学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谢阳群 (合肥师范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1 引 言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及相关移动医疗信息设备的快速发展,电子健康作为新兴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与管理模式亦应运而生。目前,电子健康已被广泛应用于健康预防与管理[1]、慢性疾病管理[2]、健康监测[3]及在线诊疗[4]等方面,出现了如移动医疗管理、可穿戴智能健康设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等新的电子健康管理平台。用户在电子健康平台中获取健康知识[5-6]等信息活动的需求和动机日益增强,群体类型逐渐增多,这必定伴随着多样的电子健康用户信息行为。对国内电子健康用户信息行为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不仅有助于研究者知悉我国电子健康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现状,也能为我国电子健康信息服务的后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因此,本文搜集国内电子健康用户信息行为相关文献,对文献中高频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及聚类分析,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定性分析,以期为我国电子健康用户信息行为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内容,也为产业界电子健康用户信息服务优化提供适当参考。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概况

2.1 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收集平台,以“电子健康”“网络健康”“在线健康”“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电子医疗”“移动健康”,并含“行为”为主题词组成检索式,以“或者”的逻辑关系进行关联,对学科门类和检索时间不做限制,将文献来源设定为期刊文献,截止到2018年1月,通过上述检索式共检索到255条文献,通过去重、剔除非相关文献等操作后剩余242条文献,也即本文分析样本。

2.2 研究概况

对国内242篇相关文献发文数量及发文时间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可知,CNKI数据库中最早涉及相关主题的文献出现在1997年,距今已有20年。通过分析20年间有关电子健康信息行为研究发文量的变化趋势发现,除个别年份发文量稍有下降以外,相关文献数量的变化曲线整体呈指数上升趋势,其总体特征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其中1997—2007年为第一阶段,属于研究发展的萌芽期。这10年间每年发文量较少,说明国内对电子健康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刚刚开始起步且时间持续较长;2007—2012年为第二阶段,处于研究发展的稳定期,这个阶段发表的文献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仅2012年略有下降),每年增幅平稳但文献数量仍较少;2012年以后为第三阶段,属于研究发展的突变期,该阶段相关文献量总体增长且数量较多,但各年份间的波动较大,在2017年迎来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极值。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线性预测,2018年国内电子健康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有望取得新的突破,因此本文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3 数据处理及分析

3.1 词频统计

关键词是文章内容的重要体现,一般认为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其所表征的主题越能反映该领域研究热点[7]。本文对242篇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提取、统计和分析,进而初步确定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Donohue的高低频词界分公式[8]及统计结果的代表性,本文将阈值设置为3,即出现次数3次及以上的关键词被视为本文高频关键词,最终得到符合条件的高频关键词有40个,依照词频数量降序排列后得到表1。关键词词频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对相关文献中提取出的高频关键词进行了可视化分析。

表1 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词频≥3)

3.2 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与相异矩阵构造

基于表1,本文构建40×40共词矩阵与相异矩阵,以进一步探究高频关键词的相互间联系,结果如表2所示。表中斜线前的数据为行列所对应关键词在相关文献中共现的总次数,数值越大共现次数越多;斜线后数据为行列所对应关键词之间的相异指数,数值越靠近1,说明两者相异性程度大,越不属于同一类;反之则说明两者相似度较大,属于同一类的可能性也较大[9]。例如,“远程医疗”在所有文献中总共出现了20次,而“远程医疗”与“网络健康信息”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的次数为5次。

3.3 高频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根据下页表2的数据构建高频关键词共词网络图谱可知,受到国内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关键词除“健康管理”“健康行为”“网络健康信息”等核心关键词外,还有“大学生”“互联网医疗”“健康素养”等,说明这些词所表征的研究主题也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对象。

3.4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表2对国内电子健康行为的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6类热点主题,如下页图2所示。其中类1包含“健康行为”“网络健康教育”等7个高频关键词,类2包括“健康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等4个高频关键词,类3包含“网络健康信息”“互联网医疗”等5个高频关键词,类4包含“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8个高频关键词,类5包含“健康素养”“健康信息搜寻”等8个高频关键词。类6包含“网络道德”“网络伦理”等8个高频关键词。根据各类主题中高频关键词的侧重,再结合各高频关键词所在文献的内容对每类主题进行命名,最终将类1的主题确定为健康信息需求,类2的主题确定为电子健康档案,类3的主题确定为不同群体的行为特征,类4的主题确定为移动医疗,类5的主题确定为电子健康素养,类6的主题确定为电子健康信息信任行为。

表2 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与相异矩阵(部分)

图2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布图

4 研究热点分析

4.1 用户信息需求

用户的健康信息需求主要取决于自身或他人的健康状况,根据实际情况与理想状态下的差距而提出对医疗诊断、疾病预防、健康保养等信息的需要[4]。研究表明,临床医生的第一信息需求驱动力来源于患者[10]。医生在了解患者病史后会产生疾病诊断、治疗,尤其是用药方面的信息需求,这是医生的主要信息需求[11]。相较于医生拥有较高掌握度的健康信息知识,普通民众在健康信息方面的需求范围更广,他们会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主动去利用网络或其他电子设备查询和获取相关信息,主要以求医问药为目的。受自身医疗知识所限,普通用户更趋向于通过健康社区获取医疗疾病经验和健康保养知识等[12]。有学者在对患者获取医疗健康信息的选择渠道进行调查发现,有75.2%的受访者从网络获取信息,其次才是从医务人员处获取信息(58.4%)以满足自身信息需求[13]。由于需求引发行为,而信息需求又具有常变性特征,因此用户信息需求是电子健康用户信息行为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之一。

4.2 电子健康档案

用户在电子健康环境下产生的重要信息之一就是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EHR)又称电子健康记录,其概念最早于2005年美国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HIMSS)年会提出[14]。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电子健康档案定义为:以电子化方式存储的有关个人的、纵向的医疗保健和健康信息的信息记录集合[15]。我国电子健康档案经历了纸质病历、结构化病历、初级电子病历、基于知识库的交互性电子病历和区域性电子健康档案等几个发展阶段[16],目前广泛使用的是以共享医疗信息为目的的综合型电子记录。由于电子健康档案具有兼容性,可以纳入用户在不同部门留下的的服务信息和健康信息,因而其共享成效明显,其应用不仅能提高健康档案利用率,还可以帮助掌握居民健康情况和社区各群体(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年人等)的行为特征[17]。此外,利用EHR可以帮助医疗人员分析用户生活环境及行为的影响因素,监测慢性病易感人群和易感原因,若据此采取必要干预,可有效降低发病率[18]。

4.3 不同群体的行为特征

不同群体的电子健康信息行为具有明显特征。有研究者对老年群体信息行为进行研究发现,老年群体由于自身健康情况较差,接受、掌握新事物相对较慢,其电子健康信息行为,尤其是信息搜索行为相较于青年人和中年人明显要少[19]。老年群体在接受健康信息时容易面临一些技术或认知上的困难,如在进行电子健康信息检索时有明显的依赖性和定势性[20]。但也有研究指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倾向于通过网络搜寻电子健康信息和关注疾病、医药、营养膳食信息等以主动提高自身的健康指数[21]。还有研究者对大学生群体信息行为进行分析发现,近90%的学生认为自身健康状态需要改善,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在不断追求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诉求下,普遍具有相对完善的保健意识,更加注重身体和心理健康[22]。而网络世界的隐蔽性更是迎合了大学生对个人隐私保护的需要,他们可以轻松地探讨一些青春期及个人成长过程中比较敏感的健康问题[23]。因此,尽管大学生健康水平较高,但他们仍然是健康信息传播行为的重要受众。此外,有研究者针对不同性别用户所产生的信息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男性用户关注职业病、体检、慢性病等健康主题,女性用户则对瘦身(减肥)、饮食健康等内容更加重视[6]。由此可见,各类人群健康信息需求的不同,产生的电子健康信息行为也不尽相同。对多类群体行为特征进行探讨,不仅有助于帮助学者对电子健康用户信息行为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研究,也有利于产业界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更好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4.4 移动医疗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深入发展和便携式电子设备日益普及,基于移动设备平台的医疗保健应用越来越多,在这些工具的辅助下,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搜寻和获取他们所需的健康信息与服务,从而实现自我健康管理和监测。移动医疗的便捷性和有效性使其成为电子健康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在实际应用方面,我国目前主要是将移动功能植入医院信息系统(HIS)[24],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等掌上设备与医院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连接,从而跟踪患者的健康状况、诊疗检查情况。如我国某些医院已开始使用带有个人数字处理(PDA)功能的手机,通过共享医疗检测的图片信息来实现远程移动会诊服务[25]。利用高速网络和手机、电脑等通讯连接设备进行医疗信息、医学检验图片、语音资料等综合性传输,实现了动态语音和静态图像的结合[26]。患者通过移动应用平台不仅可以了解其诊疗情况、用药管理,还能获取电子化的用药处方,减少线下诊疗的次数与时间,从而有效提高医院就诊效率[27]。移动医疗相关研究的开展,无疑有利于电子健康信息行为领域的深入发展。

4.5 电子健康素养

电子健康素养指的是个体通过网络电子媒介,获取、理解和评价健康信息或服务,并运用这些健康信息或服务做出健康决策,以维持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28]。作为影响电子健康信息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电子健康素养包含的检索技巧、知识储备、经验能力等体现在电子健康信息行为的方方面面。在实践过程中,网络健康资源的可靠性以及用户对电子健康信息的检索策略和甄别能力,极大影响用户的信息获取和信息利用程度。有研究对电子健康素养程度不同的两组受试者进行观察发现,高电子健康素养组在评价网络健康信息的可靠性以及获取和利用信息方面表现得比低素养者更有自信[29],原因在于高素养组对健康信息的检索了解度更高,因此完成任务的自信程度也相应提高,同时由于具备更高健康知识获取能力,这类用户所展现出的信息搜索能力也相对更强,并且更加积极主动。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与电子健康信息行为存在交互作用,电子健康素养较低者在信息行为表现上相对较差,而通过电子健康相关知识培训、提高用户电子健康信息行为频率等途径来提升用户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就颇显必要。因此电子健康素养相关研究的开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6 电子健康信息信任行为

随着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普及完善,医疗记录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健康资源也愈加丰富,这在无形之中也加剧了电子健康信息的安全风险。由于不同电子健康平台的使用或多或少都需要输入用户个人的相关信息,如个人身份信息、个人健康状况信息、个人过往病史甚至个人财务信息等,这些信息往往会涉及到用户的个人隐私,因而与此相关的医疗信任问题也受到研究者的重点关注。有研究指出我国目前在个人电子医疗信息隐私保护方面相当薄弱,亟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细个人对医疗信息的控制权、同意权,从而提高用户信任[30]。也有研究指出用户的个人态度和情感会影响用户的健康信息信任行为,如张星等以计划行为理论基础构建了隐私计算模型,结果发现良好的信息披露态度有助提升健康信息披露意愿,且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和情感支持可以改善用户电子健康信息信任行为[31]。还有研究指出电子健康信息的可信程度也影响着用户信任行为,如童慧从社交媒体平台角度探讨用户对网络医疗信息传播的信任程度,结果发现在微信朋友圈中传播健康信息,用户的信任倾向会更高[32]。随着用户自我隐私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针对电子健康信息用户信任行为的研究愈发值得深入拓展。

5 研究启示

5.1 研究对象精细化

随着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相关政策以及新兴技术的不断推出,电子健康领域的相关研究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关注,电子健康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前国内电子健康信息行为的研究对象几乎涵盖了医生、患者、老年人、青少年、大学生、消费者、农民工、网络用户等各个社会群体,可见当前电子健康信息行为的研究对象从广度上在不断拓展,从深度上在不断细化,相对以前更具综合性、全面性和多样化,形成了多维发展的研究趋势。但是通过文献调研并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目前研究在广度深入上还略有不足,研究对象的选择多是某地区或某医疗机构的病患、老年人或青少年,受访者的属性特征较为明显,原因可能在于相关数据收集获取较为困难以及电子健康信息行为类型相对较少等,从而缺乏多群体差异化特征的比较和分析。因此,未来电子健康用户信息行为领域研究需进一步从横向和纵向上拓展研究对象,尝试从多个群体差异化角度进行特征分析,并且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如残疾人、孕妇、偏远地区人群等的电子健康信息行为进行专项性研究,如此,研究结果势必更具全面性和针对性,也更有助于电子健康信息服务积极作用的发挥。

5.2 研究方法多样化

文献调研发现,一方面,目前国外关于电子健康信息行为研究较多,所采用的研究形式也更为多样。另一方面,国内电子健康信息行为相关研究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研究现象较为明显,而在少有的实证型文章中又存在着研究方法较为单一问题。现有实证型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等定量研究方法,很少研究者采用访谈、田野观察等定性研究方法,但研究中纯量化的数据难以完全解释影响电子健康信息行为的具体内涵和影响因素。加上电子健康信息行为本身具有多样性、关联性、动态性等特点,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难以有效探究用户信息行为的原因和规律。因此,未来我国研究需要从国外已有成果中汲取一些经验和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采用更加多样化、系统化的研究方法,对电子健康用户信息行为的内在特征及其影响规律进行探究。比如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运用科学方法对所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并运用理论知识加以深化等。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国内电子健康用户信息行为进行探究势必会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全面。

5.3 研究主题差异化

电子健康信息行为的产生到实现是一个复杂且连续的过程,包含多种信息行为类型和特点,具有明显的动态性。总结现有文献发现,针对该领域的研究主题过于集中,多是对某一个特定信息行为进行针对性分析,而没有考虑到整个电子健康信息行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部分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相互重叠的影响。因而现有研究往往缺乏全面性思考,未能对其进行整体性研究。在文献调研过程中还发现,针对不同群体,以往研究常常只是对群体间一种或两种差异特征进行信息行为的内在分析,而事实上不同地域、职业、性别、经济情况、生活环境等都会影响电子健康信息行为,需要从多维度、多层次考虑电子健康信息行为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此外,扎堆研究现象明显,研究主题趋同化突出,而且现有研究对电子健康信息行为的相关模式、应用平台等方向涉及较少,但这部分内容的普适性和现实性又更强,因此电子健康用户信息行为当前相关的研究主题也亟待拓展。

6 结 语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电子健康用户信息行为相关文献,得出当前相关研究的热点聚焦于用户信息需求、电子健康档案、不同群体的电子健康信息行为特征、移动医疗、电子健康素养和电子健康信息信任行为六大主题。这对未来我国相关研究的启示是:研究对象精细化、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主题差异化。需要说明的是,受定性分析主观性和个人思维局限性影响,除上述热点研究主题外,还有众多值得探讨的方面文章并未涉及。此外,文中样本数据全部来自于中国知网,因而在数据覆盖面上尚显不足。期望对国内电子健康信息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介绍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文献医疗素养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