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氮肥用量对浙北地区不同类型晚粳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2018-10-18姚坚张世玺姚海根李瑾孙达

中国稻米 2018年5期
关键词:秀水嘉禾粒数

姚坚 张世玺 姚海根 李瑾 孙达

(1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嘉兴314016;2嘉兴市南湖区农作站,浙江嘉兴314050;第一作者:yjjx001@163.com)

嘉兴市地处浙北平原,现阶段水稻生产以单季晚粳稻为主。近年来晚稻生产中氮肥用量较大,部分种植户单季晚粳稻氮肥总用量达到了折合尿素40~50 kg/667 m2,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增长及环境的污染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劣化。为了科学合理地施用氮肥[1-2],实现减量增效的目的,笔者于2016年选择几个不同类型的晚粳稻品种进行了氮肥用量的效应试验,现将结果小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为半直立穗型品种甬优538(B1)[2]、弯穗型品种嘉禾 218(B2)、直立穗型品种秀水 134(B3)[3]、半直立穗型品种甬糯34(B4)、直立穗型品种秀水121(B5)。试验用氮肥为普通尿素。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法,以氮肥用量为主区,品种类型为副区。氮肥设3个水平:A1,尿素20 kg/667 m2;A2,尿素 30 kg/667 m2;A3,尿素 40 kg/667 m2。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5组高产示范园区,前茬为小麦。试验田土质为青紫泥,肥力中等,pH 值 6.9,有机质 37.77 g/kg、全氮 1.943 g/kg、有效磷41.00 mg/kg、速效钾 254.3 mg/kg。主区面积 54 m2,并用泥埂筑界,副区面积10.8 m2,2次重复。试验区统施钾肥10 kg/667 m2作基肥。试验于5月31日播种,6月28日人工手栽。行株距25 cm×15 cm。氮肥施用比例:基肥、苗肥、壮秆肥和穗肥比为 3∶3∶2∶2。基肥于移栽前施,7月5日施苗肥,7月15日施壮秆肥,8月5日施穗肥。防病治虫除草5次,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常规生产相仿。在水稻成熟期,分别调查各处理品种的株高、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

1.4 数据分析

用Excel 2013进行数据统计,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方差分析

由表1可知,除千粒重在氮肥用量和品种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外,产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不同氮肥用量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在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在氮肥用量和品种的互作上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水稻产量主要由品种特性决定,与氮肥用量不存在显著关系。

2.2 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施氮量处理间,平均产量以A2处理最高,为679.1 kg/667 m2,分别比A1、A3处理增产2.4%和0.7%。品种间产量表现以甬优538最高,为830.8 kg/667 m2,比5个品种的平均产量(672.2 kg/667 m2)增加23.6%,嘉禾 218、秀水 134、秀水 121平均单产分别为 642.0、647.1、661.1 kg/667 m2,差异不显著。甬糯34平均单产最低,为580.2 kg/667 m2,比5个品种的平均产量低13.7%。说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水稻产量主要由品种特性决定,施氮量过量增加并不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

表1 产量构成在氮肥用量与品种间的方差分析

表2 不同处理水稻产量 (kg/667 m2)

表4 不同处理水稻每穗粒数 (粒)

表5 不同处理水稻结实率 (%)

2.3 有效穗数

表6 不同处理水稻千粒重 (g)

由表3可知,甬优538、秀水121的有效穗数随着尿素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嘉禾218、秀水134、甬糯34的穗数与尿素用量呈负相关。表明氮肥用量对不同类型品种分蘖及其成穗的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2.4 每穗粒数

由表4可知,甬优538、甬糯34、秀水121的每穗粒数随着尿素施用量增加而有所降低,A3处理分别比A1处理减少4.3%、11.6%、9.4%。而嘉禾218、秀水134的每穗粒数随着尿素施用量增加而有所上升,A3处理分别比A1处理增加1.7%、1.7%、4.0%。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不同类型品种每穗粒数的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2.5 结实率

由表5可知,甬优538、秀水134、秀水121的结实率随氮肥用量的提高显著下降,A3处理分别比A1处理低11.6%、6.7%、3.1%,嘉禾218、甬糯34则随氮肥用量的提高而提高,A3处理分别比A1处理增加0.7%、3.7%。可见,氮肥用量对结实率的影响是因品种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的。

2.6 千粒重

由表6可知,随氮肥用量的提高,5个品种的千粒重均呈下降的趋势,A1处理千粒重最高,A3处理最低;甬优538、嘉禾 218、秀水134、甬糯34、秀水 121在A3处理时的千粒重分别比A1处理降低了3.7%、4.9%、4.3%、0.4%、1.3%。说明氮肥用量的增加不利于晚粳稻千粒重的提高。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中,除嘉禾218在尿素用量40 kg/667 m2左右产量达到最高外,其他4个晚粳品种产量均在尿素用量30 kg/667 m2左右时达到最高。可见,弯穗型晚粳嘉禾218的耐氮肥性最好。耐氮肥力最差的为半直立穗型甬糯34,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显著降低。本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浙北地区直立穗型和半直立穗型晚粳及籼粳杂交稻作单季稻种植,可以适当减少氮肥用量,以尿素30 kg/667 m2为宜,既可降低肥料成本,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品质。

猜你喜欢

秀水嘉禾粒数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一只白蝴蝶
一只白蝴蝶
常规救灾晚稻品种秀水6545播期试验
故事停留在过去的时光里
利用Ln位点进行分子设计提高大豆单荚粒数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不同年度优质晚稻品种比较试验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马丽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