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内部审计与事业单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10-17涂俊瑜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22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事业单位创新

涂俊瑜

摘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受到广泛关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开展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相比,明显滞后。文章首先阐述事业单位供绐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分析了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再以事业单位改革存在的问题为导线,提出事业单位应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以促进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完成事业单位肩负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强化其公益属性,对事业单位改革要做出全面部署;并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管理机构,肩负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责任,让老百姓有获得感,促进宏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笔者认为,事业单位改革应当贯彻党中央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奋力走出一条适合改革的路子,通过引入“内部审计”,让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改革浪潮中有所作为,全面覆盖事业单位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为引领各项经济决策提供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必要性

(一)事业单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现阶段,人民群众期盼的是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优质的教育、医疗服务、更优美更安全的社会环境、更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生活等,期待着公益事业的多样性、创新性。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公益事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了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切中了事业单位发展的本质,发展的本质就是效率的提升,结构的升级。事业单位通过调整布局结构、推进关键环节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运行效率;通过扩大有效的社会环境、设施、服务的供给,提高供给方对需求方的灵活适应性,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使结构均衡与需求均衡统一起来,实现事业单位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和谐统一,在稳中求进这个总基调中,为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拥有独特的威信力和影响力,在行政事业单位供给侧改革中,发挥着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一位监督者,她能监督单位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各管理部门的业务规范,及时发现问题,堵塞管理漏洞,找到短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内部审计是一位指导者,她能运用自身的“免疫功能”,发挥职业素养,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在事业单位供给侧改革中,提升国有资产的利用率,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她能指导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发挥财政资金的社会效益。她能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使内部控制机制在事业单位得以落地;运用改善“内部环境”的控制手段,增强事业单位抵抗风险的能力。她可以有效实施绩效管理,出色完成部门绩效评价,通过公平公正地评价,确保绩效评价数据的标准性、合规性;让事业单位接受社会的全面监督。

因此,内部审计应当在事业单位供给侧改革中晋升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领军者,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打下基石。

二、事业单位内部环境探析

事业单位是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构建稳中求进的国家治理体系的保障机构。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数量约达120万个,在职人员达3000多万人,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着各个领域的公益服务,为行政机关提供着支持与保障。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的建设对推进事业单位供给侧改革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多呈现出组织机制不够全面、人力资源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效率不够高、定位不准等诸多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一)组织架构有待优化

近年来,事业单位组织架构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采用职能制的组织架构,通过划分部门职能,明确权责,确实完善了职能配置,提高了部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但是,大部分事业单位普遍缺乏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无法在事业单位内部及时有效地实施专业性的约束;各职能部门缺少集中统一的监督;管理漏洞得不到有力堵塞,使部分事业单位暴露出各种缺陷。

(二)內部控制建设执行不力

2015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内部控制建设。另外,要求落实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根据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及用友公司对行政事业单位关于执行内控建设的调查报告获悉:第一,普及、落实情况与实际需求有差距;第二,未引起单位领导人和财务工作人员的重视;第三,存在不培训、不宣传、不落实、不执行现象;第四,内控建设未纳入单位制度建设的计划;第五,无实施落地计划。

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的分析,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制约和监督体系,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服务活动,强化对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防止内部权力滥用,无一不体现内部审计的影子。可见,在国家反腐败和倡廉机制建设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建设,对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对事业单位成功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三、供给侧改革指挥棒下的内部审计

(一)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

事业单位供给侧改革目标是最终实现公共事业的结构优化、效能优质,而建立高效监督体系是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的关键点。因此,事业单位有必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以缓解发展之需。

内部审计部必须具备独立性,在组织内部应该享有较高层次的权力,不受其他职能部门或者个人干扰。可授予内部审计部职权范围:一方面,代表单位决策者、经营管理者,行使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对单位领导班子负责,并代表领导班子对各职能部门开展的经济活动、体育文化活动、公益服务、各项事务组织等进行监督,真正实现内控的意义,满足改革的需要。

(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审计机关要加强自身建设,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一个单位发展之根本,在于“人”,人力資源发展均衡,管理恰当,是单位发展之财富,是国家事业期望之所在。事业单位应当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作风好、公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打铁还须自身硬”,审计人员应培养为具有铁匠之身,掌控把握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过硬的业务本领,能全面梳理单位管理行为,把控风险点,防范风险于未然,使合规与业务共成长;具有超前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审计新理念成为事业单位供给侧改革的推动者;审计人员应立足微观,面向宏观,不断探索工作新思路和专业技术的创新,以最终带动集体创新的优势推进事业单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灵活运用多种审计方法

第一,内部审计深入探索数据信息,锁定重点抽查目标。通过对各职能部门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性复核,运用多维度数据对比分析的方法,筛选出比值变化异常的区域,以锁定审计目标。

第二,内部审计依据重要性原则,再度优化抽查范围。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在绝对值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项目的进度、合约条件、特殊性等综合因素,以确定风险高的项目及项目相关的部门、人员为核实对象。

第三,运用灵活的审计方法,精准摸清关键风险点。结合财务数据,点面相结合,找出报表背后的问题。例如,对项目完工量、完成质量、合同约定付款条件与事业单位报表相匹配,针对相应的支出、负债,进行现场核实。对发现的风险点,再层层深入调查,判断是否存在人为完工进度,是否存在虚增效益的现象。

第四,巧妙运用访谈,技巧地提出关联性问题,侧重双向沟通,重视协调与反馈,找出管理短板,甄别较高风险业务和部门的分布,以建立风险应对平台。

第五,突破常规思维,创新审计思路,对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剖析,提出对策建议,并跟踪落实解决。构建风险预警行为准则,使内控管理成为职工的习惯性行为,为单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建立权威的审计监督体系

建立权威高效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可借助审计电子信息化系统为工具,在各单位内部、主管部门与下属单位之间全面铺开,待电子信息化数据达到一定量化的基础上,采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提取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分析、抽取、交互、加载,为协助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数据依据,真正发挥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作用。

审计监督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帮助事业单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利于优化公共事业结构;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有利于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事业单位在改革路子中消除隐患,对促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语

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复杂而长期性的工程,改革需要抓难点,补短板,方能见成效。普及发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坚持内部审计创新为理念,灵活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实现事业单位全面的、规范化的综合治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解决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由此可见,各事业单位应当普及内部审计工作,并使其成为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事业单位创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