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热了,我们准备好了吗
2018-10-17戴闻名
戴闻名
国庆假期,与家人乘坐了一次近几年比较热门的邮轮,想体验一下飞机高铁时代,这种海洋上的“慢旅行”方式。
当然,“慢旅行”到了中国的黄金周,就变得很“忙”。
位于上海东北角的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目前已是亚太地区最为繁忙的国际邮轮母港。它2014年取代新加坡,成为亚洲最大的邮轮母港。中国目前也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邮轮客源市场。
甫抵吴淞口,就领教了“亚太最繁忙”是什么概念。
我们乘坐的这艘是由欧洲一家老牌邮轮公司运营的海上“巨无霸”,共16层高,乘客超过3000人,还有1300多名服务人员,光过海关、安检和登船就花了差不多两个小时。
邮轮上的服务人员,非常国际化——船员以欧洲人为主,服务团队从非洲到东南亚面孔都有。一位来自非洲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由于中国邮轮市场火爆,他们基本是靠岸即走,没有休息时间,他每年要以这样的节奏在船上工作8个月之久。
“忙”带来的最大问题,自然是大客流,以及如何在从登船到离船全程中维持良好的秩序。
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平心而论,从邮轮码头到邮轮公司,在管理客流、提升服务和应对突发方面,都相当娴熟和专业。中国乘客们也越来越享受国际化的出游环境,年轻一代中很多人都可以用英语直接交流。
讓人感觉心情复杂的,是一些日常细节。
比如吃饭。邮轮上设置了一间对所有人每天20小时开放的自助餐厅,中西菜式一应俱全,非常方便。但问题是,取餐从来都像是打仗一食物摊位前,一般不会有安静的排队,永远有人从两边插过来“抢”,把你围困在中间不知所措。
吃完之后,把餐盘顺手归还,可以为服务人员省下很多工作。但据我观察,极少有人这么做,基本都是吃完就走。餐厅不得不安排一批专门的工作人员“放哨”,一看见有人离开就赶紧去清理桌面。
看演出也是如此。邮轮上的剧院每晚都有从魔术到杂技和歌剧的高品质演出。但几乎每次,总有络绎不绝的迟到者闯入你的视野,还边走边找座位。
有一次,甚至有观众跑上台去,在演员身边近距离摆起pose,让朋友帮忙在下面拍照。
所有这些“小问题”的背后,其实都在于“公共秩序”意识的缺失——按顺序排队、不迟到、不打扰他人工作,都是为了遵守这些约定俗成的公共秩序。不给别人添麻烦,其实也就是最大程度地方便自己。
据统计,今年国庆假期中国有7亿人次、相当于全球十分之一的人口出门旅行。如此巨大的体量走向外面的世界,更需要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素质。而中国游客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恐怕就在于普遍建立起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