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毛唇独蒜兰种子无菌萌发与野生驯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探

2018-10-17尼珍央金拉姆

西藏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原球茎鳞茎光照

尼珍 央金拉姆

(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1)

独蒜兰在欧美国家主要用于场景的布置,需求量较大,且种球全部靠进口,因此价格一直走高,目前市场价已达3-5美元/个。

毛唇独蒜兰株高7-15厘米。假鳞茎卵形,长约1厘米,顶生1枚叶,叶掉后有1杯状齿环。叶椭圆状披针形,幼叶和花同时出现。产樟木、亚东附生于山坡冷杉和铁杉林中树上苔藓丛中或林下岩石上覆土中。海拔2600-3100米。分布于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泰国、老挝也有。[1]

其中毛唇独蒜兰不仅可以作为小型盆景观赏植物[2],同时假鳞茎还是药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痈肿疔毒、淋巴结结核、蛇咬伤等功效。[1]

文章中所取的实验材料采自于西藏樟木,海拔3130米。

1 组织培养方法

1.1 无菌播种诱导原球茎

采用成熟未开裂的种子进行常规消毒后在超净台上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用解剖刀切开果荚,将种子散落到培养基中培养。介于不同植物对光照要求的不一样,有些种子必须先经历暗培养才能萌发,有些种子不需要暗培养就能萌发。通过此试验发现暗培养有利于西藏毛唇独蒜兰种子的萌发。经历4周的暗培养种子则有少部分开始萌发并形成白色愈伤组织,继续培养两周后有少部分愈伤组织分化出极小的绿色小点,似原球茎。转入新培养基继续培养,明显增大能形成类原球茎,分化出再生芽形成完整植株。

1.2 小鳞茎的诱导

1.2.1 材料与方法。将小鳞茎经过常规消毒后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根据不同培养阶段,添加不同浓度的KT,6-BA和IAA。蔗糖浓度为3%,根据不同需要的培养基添加马铃薯提取液(即将20g/L的马铃薯切片于200ml沸水中煮15min后所得的提取液)及不同比例的活性碳,培养基pH值为5.6,121℃下灭菌15分钟。培养条件为每天连续光照12h,培养温度为23±2℃。

1.2.2 小鳞茎芽的诱导。将灭好菌的小鳞茎接种于不同激素组合(见表1)的培养基上培养,其中C培养基在接种20天后在小鳞茎中有芽开始萌动,在培养基B里26天后也开始萌动,A培养基中未见芽萌发。芽萌发30天左右可看见基部有小白点形成,1个半月左右小鳞茎周边的小白点生长分化为侧芽。在所设的试验组合中,不加任何激素的培养基没有诱导出侧芽,而加入6-BA1mg/L的培养基诱导出了侧芽。加入6-BA0.5mg/L的培养基也能诱导出丛芽,但诱导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加有6-BA1mg/L的培养基较适于丛芽的诱导。

表1 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小鳞茎萌动情况

1.3 叶片的诱导

剪取毛唇独蒜兰苗上的新鲜叶片,按照常规方法消毒后切成约0.5×0.5cm小片,每瓶2片,一片叶背向上,一片叶背向下。经过近一周的培养,叶片一部分消死,一部分污染,因此叶片未能诱导出愈伤组织。

2 野生种的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2.1 毛唇独蒜兰对环境的适应性(利用温室条件)。

土壤:苔藓+腐殖土+沙壤,毛唇独蒜兰需要疏松、通气、排水良好的土壤,但要求有一定保湿能力。(部分腐殖土和苔藓来自于毛唇独蒜兰原生地,可能含有某些有益的微生物,对毛唇独蒜兰幼苗成活有利。)光照:通常生长针叶林下、灌丛,透光率15-40%.温度:毛唇独蒜兰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7-21℃,冬季(休眠期)要求的土温2-5℃,花期最盛期12-26℃。空气湿度:温室中毛唇独蒜兰生长环境空气湿度85%,以65-75%生长较好。

2.2 对毛唇独蒜兰的管理

浇水:毛唇独蒜兰虽然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但土壤不能太湿,一般保持40%左右的持水量。夏季2-3天喷1次水。如果空气湿度太低,应在周围喷洒一些水,提高空气湿度,最好使空气湿度保持在65-75%.光照:毛唇独蒜兰忌强烈的阳光直射,尤其是幼苗阶段,阳光太强容易产生日灼。对于幼苗而言,需要的光照还要弱一些。温度:最适毛唇独蒜兰幼苗生长的温度为17-21℃,据报道冬季能让其经历1-5℃以下低温,第二年生长更好。

3 结论

通过无菌播种诱导原球茎,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原球茎分化出再生芽形成完整植株。成功诱导出了毛唇独蒜兰试管苗再生植株,使其种苗快速繁殖成为可能,对毛唇独蒜兰野生资源的保护、工厂化育苗、开发西藏毛唇独蒜兰花卉具有重要意义。

野生种的驯化栽培,次年原球茎的周径可增加2-3厘米,花期比野外延长10-15天。

猜你喜欢

原球茎鳞茎光照
百合鳞茎的采收与贮藏保鲜技术
铁皮石斛原球茎富硒悬浮培养条件优化
节能环保 光照万家(公益宣传)
百合
秋水仙素对泽林考兰原球茎生长及分化的影响
迷你文心兰养护手册(下)
杜鹃兰类原球茎快速增殖研究
当幻想的光照进童心世界
隐蔽的力量
天然有机物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