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实在在地研究每一个学生 案例学校:山东省潍坊市广文中学

2018-10-17

新校长 2018年8期
关键词:一节课教研集体

文 综 合

实施选课走班后,传统的教师办公室不见了,学科教室成为教师的工作坊。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教研如何转型?时任潍坊广文中学校长的赵桂霞表示,教研应从“策略与方法”走向“思想与内涵”,从“指导如何教”走向“引领教师研究怎样学”,切实引领教师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回到“育人本位”,共同解析学科的核心素养,共同探索如何让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真正落地。

2015年9月,潍坊广文中学的文华校区全面实施选课走班,之后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集体教研之路,实现了教师集体教研的全面转型,有效助力了课程改革。选课走班之前,教研活动有两种:一种是全校三个年级的学科集体教研,由学科主任组织协调,每学期2~3次;一种是同年级同学科的集体教研,由教研组长组织协调,每周一次。数学分层、英语分级、语文分类之后,集体教研活动的组合更加多样,任教同一层、级、类的教学班主任教师开展集体教研,由备课组长组织协调。

学校也要善于创造“教研内容”,激发教师们的教研需求。传统教研大都是走进课堂听课、评课,借由一节课指导教师“如何处理教材,怎样设计教学过程,如何讲解知识”等,聚焦在“如何教才能让学生学会”上,而且教什么远比如何教更为重要。但教师一旦开始从“研学”的角度研究教学,就要回答学生“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学得好”的问题,就会回到“一个完整的人”成长的角度思考学科教学的本质,提炼学科教学需要达成的核心素养。这样的教研指导,就不是局限在一节课中,而是指导或者与教师一同研究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具体指标是什么,如何建构课程内容,怎样实施课堂教学,如何进行育人效能评价等。教师不再是通过一节课雾里看花,而是透过完整的学科课程体系和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科教学的认识透彻见底,也就使得每一节课都朝向育人需要这一终极目标上来。

集体教研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从我国整体的教研发展趋势来看,已经基本实现了从“研教”到“研学”的转变。但相比传统的行政班教学,选课走班是教育教学的一个系统改变,因而也催生了“研学”系统的形成。任课教师成了“学科班主任”,相比作为“任课教师”的集体教研,对学生的研究成为更加迫切的内容。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过程性评价,也促使教师实实在在地研究每一个学生。

数学教研组长刘晓老师说,“现在我们研究最多的是,四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路径上究竟有何不同,具体到一些教学内容上,每一层的学生如何进行教学效果更好”。各学科教师研发的校本教材,我们称之为“学材”,包含的学习资源特别丰富,编写上也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们在特别珍爱的同时,总想让它更完善。“我们每天都在研讨,还可以怎样调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们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课下及时研究,当研究成果在下一年级的“学材”修改上得到落实时,教师们的教研成就感更强了。此外,学校实施的学科组捆绑评价、入职教师汇报课、期中期末考试试题模板研究和组卷活动、考试诊断分析等,都让教师们感到了集体教研的收获和价值。

当然,作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教研还要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开始,相应设计出梯次递进的教研主题,使教研工作从零散走向系统,从随机走向主题化。走进学校,走近教师,发现学生,不失为构建系统教研体系的方法。对于学校来说,根据学校需要进行“订单式”教研,必然是学校喜欢的一种方式;对于教师而言,如李宏绯老师推行的“点对点”教研已经看到了明显效果;而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特别需要共同面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跨学科整体研究,从不同的学科点支撑学生的全人发展。教研工作不再“随机”,不用“应急”,也不是着眼“应试”,教研就真正回到了促进教师发展从而助力学生成长的元教研状态。

猜你喜欢

一节课教研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