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课走班背景下教师教研的新动向 案例学校:北京市十一学校

2018-10-17王春易赵继红北京市十一学校

新校长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研维度学科

文 王春易 赵继红(北京市十一学校)

没有了行政班和班主任,每一位教师都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要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定位于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009年,北京市十一学校进行了“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育人模式创新实践研究,通过建立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开始了每个学生一张课表的选课走班。在选课走班背景下,没有了行政班和班主任,每一位教师都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要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从教书人走向教育者。学校转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上走出学科本位,定位于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且对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能力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作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重要途径的教研活动,变革势在必行。

每位教师都是学生的导师

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定位于学科教学,比较注重研究课程内容和学科知识,注重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研磨,对学生作为一个完整人的发展重视不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认知规律、成长特点研究不足。在选课走班背景下,没有了行政班和班主任,每位教师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导师,全员育人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还需要全面了解与教育相关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与教育相关的技能、方法和策略。为此,教师教研融入更多的教育内容,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知识、研究教育方法、分享教育经验。

实行选课走班,学生对课程的选择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对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需要更多的指导。针对学生的需求,每个年级都设有“咨询师”,由年级内经验丰富、教育理念先进的优秀教师担任,其工作职责是对学生进行人生引导、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如何帮助学生明晰目标、厘清方向,如何走入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化解心理的压力和情绪的焦虑,都是教师应该学习的内容。为此,每个学期的教研内容都有关于咨询师的相关课程,让教师学会用心理咨询的视角和技巧了解学生,为学生排除困扰。

选课走班没有了班主任,在教学中遇到有问题的学生,如学习习惯不佳、过度迷恋网络等,每个教师都要自己面对,自己尝试解决。如何走入学生的内心,了解问题学生背后的问题,如何智慧地化解问题,艺术地解决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每位教师要学习的重要课程。因此,在教研内容中增加了相关的课程。

通过这些咨询师培训课程,一批教师逐渐成为心理咨询、生涯规划的专家型教师。他们通过咨询师工作坊和个别化指导,引领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人生规划和自主学习规划,帮助学生开展正确的人际交往,为心态调整或人际交往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帮助学生过一段幸福而有意义的中学生活。

另外,年级还设有“教育顾问”,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施以适当的惩戒,促进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有效过渡,促进学生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的形成。

没有了班主任,每位教师都肩负起教育的责任,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专业的教育知识、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教书育人,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教师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创造力构建了更加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教研中更加关注对学生学习的研究

当前,教师过于关注本学科的内容和教学成绩,没有真正聚焦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教研中更加聚焦学生发展,加强对学生和学习的研究,成立了跨学科项目组,在专家指导下对各个学科采集的教学案例进行归类、提升,总结出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五个维度、十个观测点。维度一是师生共同明确的学习目标。观测点包括:(1)学习目标清晰、适切、可操作;(2)学生清晰了解本节课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维度二是创造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观测点包括:(1)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资源、策略、方法;(2)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展开教学。维度三是设计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观测点包括:(1)根据学生的经验创设情境,设计有挑战的问题;(2)识别和利用学生有价值的问题。维度四是从过程和方法切入,重视知识落实和能力提升。观测点包括:(1)用多样、适切的方法理解巩固基础知识;(2)在体验、探究、任务驱动等多种学习经历中提升学科能力和素养。维度五是关注学生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观测点包括:(1)创设支持个别化学习的环境与资源;(2)使用推进个别化学习的工具、策略、方法。

这些课堂教学观测维度为教师在教研过程中研究学生和学习提供了工具、搭建了脚手架,所有学科教师在教研中聚焦学生的发展,研究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刻度,推动课堂教学由教师“教”向学生“学”的转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享受深度教研的快乐,收获自己丰厚的专业成长。

研发课前课后教研对话模板推进跨学科教研

为保证不同学科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生学习和发展进行备课、听课、评课,学校组织教师研发教研对话交流模板,使教师无论课前教研还是课后教研,都能聚焦核心问题展开研讨,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在听评课前,教研对话模板涉及以下问题:本节课学习目标是什么,本教学班学生的特点是什么,哪些学生需要重点关注,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学习的具体策略方法是什么,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准备了哪些资源等等。经过这样的课前教研,当教师走进课堂的时候,就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状态,为不同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切的帮助,并通过有效的诊断确保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在听评课后,教研对话模板涉及的问题是:本节课学习目标是否达成,达成学习目标的证据是什么,课堂上提供的工具策略是否有效等等。引导教师再次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聚焦了学生的学习,是否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是否关注了学生综合品质的提升。

听评课前课后教研对话模板,引导教师在教研中从更多地评价教师“讲”得如何、重难点如何处理等,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不同学科教师开始走出自己学科的话语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教学方法,寻找教学对策。

用创新的管理机制激励和鞭策教师

为方便距离学生最近的各个小组织开展教研,创造性开展工作,学校创新了预算机制,工作重心下移,由学科主任、教研组长、课程首席规划每年的预算,让学校里距离教学、教育、教研最近的小组织独立预算,自己决定明年的“花销”。探索独立预算的过程也是帮助各个小组织明确工作职责、厘清工作思路、科学规划工作流程的过程,促使各个小组织必须提前梳理问题,明确工作重点,确保教育教学教研的有序进行。

每年暑期,学校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为期5~10天的封闭研讨。通过固定时段的封闭研讨机制,引导教师静下心来,反思沉淀,梳理总结,为“再出发”明确方向,积蓄力量。封闭研讨期间,各个小组织围绕学校的课程研发、资源配置、教学策略、学科育人等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展开深入交流。同时,开展主题式研讨和分享,打通年级与学部,打开彼此的思维边界,打破学科间的壁垒。通过集中的封闭研讨,教师对自己上个学年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固化经验和成果,同时对下一学年的工作进行整体规划,排查问题,制定策略,寻找方法,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步入螺旋上升的轨道。

学校明确,教研不仅要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要激发教师自觉成长的意识,促进教师自我成长。实践证明,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挖掘教师潜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创新奖励机制,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教师对自身的期望值,增强了教师自我实现的愿望,让更多的教师拥有自我成长的意识,形成积极向上、自觉成长的校园文化。“功勋表彰”,旨在通过功勋积分记功方法,奖励为学校作出重大贡献或突出业绩的教研团队,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亲自为获奖教师颁奖和授勋。

另外,学校的课程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都设专项资金支持教师的项目研究,还对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小创意、小工具、好策略、优秀案例等进行奖励,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热情和探索动力。

基于学校育人模式创新和学校转型应运而生的新型教师教研,让学校各个组织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一个个具有研究专长和学术特色的学科组、教研组、课程组、分布式领导组、项目研究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教研维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