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英校园里的那些老师们

2018-10-17王小波

新校长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题学校老师

本刊记者 / 王小波

欢迎来到“清英地球村”,这里有一位校长叫奚亚英。

知道奚亚英校长已经很多年,并且听说她是江苏常州教育圈的“灵魂人物”,很多本地学校的校长都是她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认识奚亚英校长却是十天前,走进“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兜兜转转几圈,再随机听两堂课,驻足和学校老师交流一番,不用再见奚校长本人,就仿佛看见了她的儿童情怀、办学格局、用人方略和细节匠心。

回到2007年,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创校时,似乎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师资薄弱,招生困难,这些困扰新创学校的难题,清英都遇到了,一个都没少。

从现场变形迹象来看:后缘以连续拉张裂缝、错落坎等变形迹象为主,局部出现坍滑现象,该工程边坡后缘风化岩体剥离,主要受优势节理裂隙影响,目前整体边坡无大变形迹象。

不同寻常的是,清英找准了自己的发展路径,用10年时间,完成了从默默无闻到全国知名的惊人跨越。突飞猛进的背后,极其重要的是学校把教师发展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培育出了一批极具个性、训练有素的教师。

2013年,奚亚英担任校长,围绕“教师培养”这一核心命题全面发力,从组织结构变革、教研平台打造等多个方面,推动教师队伍素养的全面提升——在今天,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已经成为常州市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校之一。

走进清英,本刊记者体验到,教师们的思考和成长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短文阅读的方式我先分享到这里,听听你们的经验。”A老师讲完喝了一口茶,吃了一口点心。其他的老师,也一边喝茶一边分享着各自的经验……这是四年级语文教研组的周末校外茶室教研活动,在这种优雅轻松的氛围中,他们觉得特别容易获得创意的灵感。

“星河小学庄慧芬校长上的‘认识周长’数学课,给我很大的启发。”B老师讲起在第九届教师成长节上的收获,滔滔不绝,“还有杭州天长小学蒋军晶校长上的‘送别诗·柳中情’,原来课程还可以这样设计。”每年的教师成长节,学校都会邀请全国知名的教育人来学校分享,也是本校教师展示自己的盛大舞台。

“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了《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的阅读、分析和研讨。”C教师执教五年级,当部编本教材出来后,教研组迅速利用暑假期间通过混合式教研的方式,结合本校特点,确定了下学期的教学重点。

……

培养一个孩子尚且要“举全村之力”,培养一个教师当然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清英的教师发展,奚亚英校长以组织结构、战略设计、工作室、成长节、“课堂·课题·课程一体联动”、知人善任、科学激励等多个维度为抓手,成效卓著。

让我们还是从最直接的课程开始讲述。

课程就是竞技场

五年来,清英诞生了数百种课程。

“同学们,快来买股票投资!L同学上个月购买的C K超市股票又升值了,赚取了50元清英币。”五年级的G同学作为学校咕噜牛证券交易所的总经理,又开始了股票的宣传工作,“当然证券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哟……”末了,还不忘提醒大家理性投资。

这是学校“经济公民”课程体系的一幕,课程负责人胥江老师介绍,清英的经济公民课程是站在社会情境中设计的,它不是一门计划性的课程——每周几节课、每节课多少时间,而是模拟现实,“我们把学校叫做清英地球村,年级就是部落,而教室则成为社区,所有教师、学生、家长都成为地球村的村民,这是一个微社会。在这个微社会里,有银行,有货币,有邮局,有影院,有医院,有超市……孩子可以通过日常良好行为表现、担任职业岗位、市场经营等方式获得收入。”

在构建“经济公民”课程中,一批教师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发挥创造力,充分研究经济知识在小学阶段如何渗透,结合学校育人目标、软硬件条件和清英学子的学情背景,开发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课程,如唐茹燕老师把邮局课程带进校园,学习传统书信的交流方式;杨小华老师的阿福童银行将理财课程与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李敏老师的阿福童机场通过体验机场情境,学以致用;白文俊和宋佳老师负责的“咕噜牛证券公司”和“哆啦典当”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教材研究精神、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技能都得以快速提升。

在推进教师课题研究能力上,清英设定机制——制定《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课题组长职责》;成立指导机构——教育研究院,手把手为教师解决问题,提供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经济公民”课程以经济素养为核心,以学科融合为支撑,以儿童地球村为载体,让学生可以在儿童地球村内进行相对真实的社会化、生活化和职业化情境体验,并在儿童地球村内建立了阿福童之家,开设银行课程、邮局课程、医院课程、机场课程、男生课程、女生课程;并且专门开辟数十亩田地建立阿福童农场,建立C K小镇,进行基金会课程、保险公司课程、拍卖行课程、典当行课程、股票交易所课程和超市课程等,从而形成全系列、市场化且具有教育性的体验学习模式。

“经济公民”当然只是众多特色课程中的一种。

对于什么课程能开课,清英要求非常严格。每学期末,学校都会集中几天时间审核教师们申报的课程。例如2017年暑假前,老师们一共申报了80多门课,校长室、课程发展部的人员一一听取教师们的课程设计方案,课程目标是什么,每周课时多少,内容是什么,然后进行论证,提出修改意见,必须保证课程能有效实施。经过论证,最后取消了10多门课,留下了60余门课。

在正式开课之后,学校也会持续跟踪课程效果,每个月一次考核,对于效果不佳的,及时进行反馈改进,并评估是否有开下去的必要。

◎ 阿福童活动日

2018年初,学校通过课程展示评价,结合清英全体师生网络投票,在60多门项目课程,59个主题学习课程,200多个儿童自创课中评出2017年十大品质课程,包括“阿福童银行”课程、“经济公民”课程、“草木染”课程、“超脑麦斯”课程、“黑小麦”种植课程、“清英家庭实验室”课程、“立起来的剧场”课程、“‘墨’的探究”课程、“石头”课程、“‘药,你好看”中草药课程。

在这些课程中,有的是老师完全自主研发的——如“‘墨’的探究”“‘药’你好看”,也有的是引进课程进行校本化改进的——如“超脑麦斯”“立起来的剧场”。

引进课程,利用外部力量为教师的成长助力,是清英让更多教师快速成长的策略。高质量课程设计能力是很多学校的困境,清英也不例外,在引进“家庭实验室”“立起来的剧场”“超脑麦斯”等课程过程中,有来自专业团队的培训、答疑、互动交流、校本化指导,让老师们更加清楚课程如何搭建、学科如何融合、教材如何开发,这也是为什么清英如今能开发出这么多好课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超脑麦斯”课程,融合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做数学、说数学、玩数学”,让孩子们在游戏的情境中体验,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将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化、模型化,让孩子们学会提出问题、学会主动思考、学会与人合作,建构科学理性的思维模型。

◎ 教师观摩课

“立起来的剧场”课程,分低、中、高三段,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以儿童戏剧、建筑启蒙为研究主题,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以绘制、手编、剧本创作等原创设计的形式,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能力和艺术通识素养。

工作室在清英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它们不仅有利于教师梳理、挖掘优秀的教育教学思想,开展微型团队同伴互助式的校本研修,也让教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兴趣和展示能力的舞台,比如,清英好声音由美利隆传媒工作室承办,詹莉萍绘本工作坊长期服务于武进区图书馆,申晓松管弦乐队则通过常州市竹笛协会进行艺术进万家活动的巡回展演……

“‘墨’的探究”课程,师生从“墨”字入手,研究了“墨”的不同形态,了解了墨的构成、用处、历史以及和“墨”相关的文化,同时以“墨”为中心拓展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药’你好看”中草药课程,通过老师讲解,医生示范,学生自己种植等方式直观、有趣地认识中草药,让中国自古相传的生命科学文化慢慢渗透进孩子们的心灵。本课负责人林骏科老师介绍,在阿福童农场中种植着50种以上的中草药,学生们可以及时地采摘中药制标本、制药方。

……

五年来,随着一个个特色课程的诞生,一位位特色教师成长起来。《中国教师报》先后报道了李静洁的影院课程、张中权的邮局课程、强君的黑小麦课程,邮局课程更是被《中国教师报》评为2016年度20个最具创意的课程,孙爱国老师的石头课程连续两届登上了江苏省少儿春晚的舞台。

其实,这些都只是清英课程体系“七号课程”的组成部分。学校在不断的摸索、迭代过程中,以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模式为前提,给予他们更多自主学习、自觉参与、自然创造的空间,遵循“我与自身”“我与自然”“我与社会”三条设计路径,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有效统整,形成了三大课程领域:普适课程、专设课程与自创课程。

每个学期,张老师班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出一本书,当然并不是通过出版社,而是把他们平时所写的作文集中在一起,变成一个作品集。这样,从三年级开始,他们每一个学期都会有一本书,童年的记忆就会变得深刻起来。

专设课程,则是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而设计的课程群组,供学生自主选择,分为学校专设课程和班级专设课程两大类。学校层面的专设课程,由每日专设(每日特需/社团选修/ILP语言课程)、每周专设(每周三两节课)和每月专设组成;班级层面的专设课程,由班级自主设定。

※ “每日专设·每日特需课程”示例 ※

※ “每日专设·社团选修课程”示例 ※

※ “每周专设课程”示例 ※

※ “班级专设课程”示例 ※

※ “自创课程”示例 ※

自创课程,是把儿童作为课程的主体,充分信任孩子,提供他们表现、肯定、超越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爱好,开发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课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扮演引导、辅助、服务的角色,也是近距离观察、了解学生世界的机会。

大小活动促成长

每年的秋学期、春学期,清英都会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教师成长节”,通过学科领军人物观摩课、讲座、沙龙等形式,让整个学校都处在一个学习成长的氛围中。成长节至今已举办十届,每次都会聚焦一个主题,如“七号课程的解读与建构”“课改与改课的辩证关系”“E时代与微课程”“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

◎ 教师成长节

胡佳慧老师回忆起成长节对自己的影响,深有感触。那是第一届成长节,作为英语学科的领军人物,在10月12日她要给全体老师上一节观摩课——万圣节,原本以为事情很简单,按照自己的经验,1天时间准备完全够了。所以,一直到10月5日才开始准备,没想到光找素材就花了1天时间。刚开始到国外网站下载各种视频、音乐、图片,半天过去才发现这个思路不对,应该用绘本的整体构思来串联,于是又开始寻找绘本素材,1天结束之后,才勉强找到了一个适合五年级上的绘本。然而,这个绘本里涉及的词汇用法和搭配比较深奥,需要改编才能使用,于是P图、改文本、重编故事,为了防止有误,还专门让外教审查了一番,最后再重新排版,拿到广告公司印成一本本的书。上观摩课那天,每位孩子都拿到了一本胡老师精心制作的“教材”,那天上课的效果出奇的好。胡老师说,“那次也让我更加意识到,用心的老师是最有魅力的老师,你可以想出各种办法让教学效果达到最棒”。

当然,这次课程对听课的老师们,也是震撼的,课后,胡老师做了讲座分享,她以这堂课为例,结合自己以前听课的经历,围绕对文本如何进行精致的再构与老师们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我们先来看一个核心。 之所以要以季札观周乐中对《唐风》的评价为核心,是因为第一,季札生活在春秋鲁襄公的时代,对于《诗经》没有隔膜。 第二,他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具有极高文学艺术修养的人物。 第三,他对《诗经》全面的系统的评价,一直作为经典为历代所学习、所接受。 因此,以其对《唐风》的评价为解读的基点,就可以准确地把握晋国的传统、特征以及人民的内心世界,而不至于走偏。

除了每学期的“成长节”,学校还有名师“学术日”和英才“领航周”活动。名师“学术日”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为青年教师们提供一个观摩、研讨、交流、学习的平台,为青年教师加快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提升了学科学术能力与教育教学能力。

英才“领航周”自2015年开创,在每年五四青年节启动,以走进我的讲坛、观摩我的课堂、倾听我的故事、介绍我的课程四个模块搭建起展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平台。2017年5月2~5日,持续四天的“领航周”上,参与“项目课程”的青年教师将自己的课程思考与收获,通过制作微视频、现场授课、讲述等方式进行分享,带动其他青年教师研讨、学习、成长。张中权老师的“金蔷薇”课程,引入二十四节气,学生在cctalk直播上展示清英学子的风采;申小松老师带着学生玩转民乐;解元老师的“创客”课程让大家大开眼界;张玲老师分享了许多实用的电脑软件和手机APP,真正让科技可以走进各个课堂;徐梅老师将沙画与书法结合,演绎了一场师爱无痕的感人故事……

“每次领航周,我都既紧张又兴奋。”青年骨干教师林骏科说,紧张是因为每次展示都希望能给同事们一些收获,所以要努力想着怎么进行课堂设计,怎么进行心得分享;兴奋是因为可以把自己的阶段性成长呈现在大家面前,可以激励我不断向前。

工作室里的协同教研

2017年12月13日下午,项目式学习研究工作室成员走进项目课程教室,观摩项目课程领衔教师的课堂。目的是为了在教学现场帮助老师们解决项目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疑惑,保障项目课程更顺利地开展。

首先,大家观摩了王旭萍老师的“多彩大自然”。这门课程参与人数众多,横跨多个年级,通过学习天文、地理等自然现象,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围绕自然现象或是自然生物展开探究性学习,提升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制作海洋瓶、龙卷风原理模型等,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随后,成员们还走进了“解密黑白灰”“二十四节气”“影视与文学艺术的探索”等项目课程教室,观察同学们是如何有序地使用平板查找资料,填写相应学习单,互相交流分享,以及老师如何引导他们创作与课程相关的衍生品。在项目学习的课堂中,孩子们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观摩课后,项目式学习研究工作室成员开展了学习心得交流会议,每个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也为个别课程教学环节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种观摩活动是‘项目式学习研究工作室’的常规活动之一”,工作室负责人许新征副校长说,“除了观摩课,我们还参观了很多优秀学校的项目式学习课程,参加了第三方组织的项目式学习峰会等来提升我们的能力。由于工作室属于民间工作室,团队成员并非学校指定,而是双向选择,所以大家更加有目标感和积极性。”虽然是民间工作室,但是学校却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机制——《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工作室管理制度》。制度规定,每年2月是学校工作室的申报时间,各个工作室的领衔人将申报资料上交教师发展部进行审批,审批通过的工作室在学校范围内公开招募工作室成员,各申报者将工作室申报表交各领衔人,领衔人汇总审核后上交教师发展部,工作室成员达五名以上方可成立工作室,各工作室活动周期为三年。

◎ 晓松音乐工作室

为了鼓励大家开展好工作室活动,学校为每个工作室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当然钱不能乱花,每月工作室都必须安排一次以上的活动,交流教学、科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介绍研究任务的进展情况,提出和共同探讨解决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所碰到的难点问题,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每次活动后,都要将过程性资料(活动照片、活动报道、读书笔记等)及时上传到校园网所在工作室栏目。每年对工作室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合格及以上给予相应的研究经费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则取消该工作室。

许新征介绍,项目式学习研究工作室,人数在10人左右,人员涉及每个学科,目的是为了推动整个学校项目式学习的快速落地。当然,工作室成员本身是最先受益的一批人,许新征说,“首先每个工作室成员得非常清晰地了解项目式学习是什么,其次他还要自己能够架构一个项目式学习课程的框架。”在自己架构课程框架中,老师们完整地学习到了:如何设想选题,设置课程目标,规划课程内容,需要哪些跨学科领域配合等等。一年下来,这些工作室成员都成了学校项目式学习的骨干教师。

2018年10月11日,雅马哈株式会社社长中田卓也、全球营业本部本部长山口静一等一行亲临展会现场,在雅马哈(中国)公司总经理鹤见照彦、钢琴营业部部长刘朋、客户服务部部长新美哲嗣等的陪同下视察了雅马哈钢琴展区。

在2018年,学校构建起了金字塔状的课题研究群组,参与国家级课题1个,立项省级课题4个、市级课题1个、区级课题10个、校级课题11个,课题中既有顶层设计的高位思考,学科课程的核心规划,又有教学问题的实践解决。除了省市区级的课题研究,学校还鼓励教师开展草根研究,把理论上的思考变成教学中的实践,把教学中的问题变成教育中的课题。成熟型教师主持领衔课题研究、成长型教师学习参与课题研究。

毛毛虫绘本工作坊成立有一年半,由11个成员组成,包括9个本校教师(8个语文1个美术)和2个结对的外校成员,负责人詹莉萍说,“我们工作室有两个基础目标,一是研究绘本,让工作室成员能用好绘本,让绘本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个目标,就是推广绘本阅读,不光在学校,还要在校外推广。”说到这里詹莉萍显得有些自豪,我们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在武进区,甚至常州市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了。在一年半里,工作室成员常常会在周末走进各大图书馆、幼儿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各个社区,给他们上绘本公益课,做绘本阅读的公益讲座。

对于毛毛虫绘本工作坊的教师成长来说,除了常规的观课议课、课题研究等教研方式,詹莉萍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他们平台,让他们去分享,去讲课,去与外界人员交流,所以他们积极主动地送教下乡,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从他们产生的社会影响来看,的确收效良好。

“国学清英”工作室自2015年成立,领衔人殷郡伟说,“工作室以建设孔子学院课程基地作为课程统筹,立体建构‘国学清英’大课程体系,通过五项重点工作——营造传统文化育人环境、成立孔子学院研究中心、开发国学课程学习平台、编制国学课程校本教材、组建国学教学成长联盟,推进国学课程的实施。”在推进的过程中,工作室完成了一系列的具体工作:编制国学清英校本课程指导纲要,制定清英儿童国学文化素养标准,形成国学清英课程项目实施策略,探索国学清英文化课程评价体系。

境内丘陵起伏、沟谷纵横,且大部分区域坡度陡,极易产生水力土壤侵蚀。区内地质出露中生界、新生界地层,中生界侏罗系红色地层出露较为完全(除无自流井组以外),遍及全市各县(市、区),有 7 210km2,占总面积的90%。中生界陆相碎屑沉积的红色沙、泥岩,因含泥质较多、沉积年代新、固结程度差,风化最为严重,风化深20~30 m。尤其是侏罗系的遂宁组红色泥岩风化更严重,风化深30~50m,分布在雁江、安岳、乐至大部,面积为3 382km2,占总面积的42.5%。简阳石盘水库曾出现坝基断裂破碎带,风化深度达50 m。丘陵区的沙、泥岩侵蚀更为严重,沟壑密布,冲积扇遍及沟口,随处可见侵蚀地貌。

在酶解时间、酶添加量和料液比均为上述试验中的最佳条件下,试验考察了酶解温度对辣椒碱、辣椒二氢碱及辣椒红色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见图3中A。

在工作室成员成长方面,他们充分嫁接高校和专业机构的资源,和常州机电学院青果国学社合作研究国学课程,邀请常州大学国学院院长、城南书院院长、永宁书院教授、常州市社科院教授等来学校开课、讲学,感受大师引领。现在工作室以“吟诵”为切口,研发了“每日三诵”(晨诵、午读、暮省)的校本教材,并着手将“琴、棋、书、画、诗、茶、花、射箭、武术”等元素慢慢地融合进课程中。

1月17日,江西省瑞金市举行东风·鑫瑞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主要建设年产20万辆氢燃料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氢能源、电动机、电池、电控和成套配件系统的智能制造产业园。

E学习工作室由11名成员组成,目标是推动清英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引导老师关注“新技术热潮”,人人学会“新三项基本功”,即二维码、APP、微课;研究火狐浏览器、草料二维码、问卷星、码书,与课程教材相结合,通过手机体验多媒体视频、互动交流、及时评价、远程连接、众筹智慧等新学习方式;会用六种应用软件进行微课教学,即iH5、百度H5、易企秀、点点客、MAKA;关注VR、移动互联等新技术,优化老师的教学行为;建好校内、校外两支信息义工团队,帮助教师开展研究。工作室成员不定期为教师进行培训讲座,并首先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新技术教学尝试,再向其他教师开放展示。现在的清英教师团队,对于“新三项基本功”人人都能独立操作。

个性推送:教师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课堂学习表现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发布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课后作业,推送学习资源和拓展任务。例如图7展示的是课程教学案例和拓展课件示例。

◎ 毛毛虫绘本工作坊公益课堂

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研修

1.制定培养计划

根据用户投资规模和堆场工况,行走机构有纵向行式、横向行式、全方位3种,采用纵向行式行走机构设备迁移比较方便;横向行式适用于长形堆场,但设备迁移不方便;全方位可解决上述问题,但造价较高。故根据填埋场实际情况建议采用纵向行式行走机构。

这是清英用课题带动教师研修的一幕常见情形。

2017年12月21日,中国教育学会2017年度“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评审工作结束,清英外国语学校奚亚英校长领衔的“小学‘易课’的实践建构”课题,在海量课题中层层突围,成功入围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这是清英第一次通过国家级课题的立项,也是多年来学校坚定不移将学术能力作为教师核心能力发展带来的丰厚回报。

为了发展教师学术力,学校专门成立学术委员会,以促进“教、学、研、创”的深度融合。在清英,人人都要参与课题研究,骨干教师必须人人领衔一个课题研究或者作为市级及以上课题核心成员参与研究。每学年,学校都要对新教师做教科研通识培训,让人人会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每学期期初召开课题组长工作会,论证课题组研究计划;每学期期末举行课题研究总结会,总结学期研究的进程与成果;每月,学校教育研究院都会考察课题的进度,给予理论与技术的指导,提升课题研究的成效。

第五,抵债资产出租时的会计税务处理。受许多客观条件和框架制约,抵债资产由商业银行接管后应坚持不可外租的前提,但是,债务人如果规定时间内不能及时偿还债务,以减少损失为原则,在不影响相关利益方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以对抵债资产进行处理或者暂时出租。商业银行应当对抵债资产的整个保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费用加以计算,并划归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中,抵债资产在没有完全处理前的出租收入应当纳入其他业务收入核算,并按照税法规定申报缴纳相关税费。

五年中,学校课题研究教师参与率100%,学科覆盖率100%,拥有省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4项,区级课题27项,其中省重点资助课题“基于个性化发展目标创新学校课程体系的研究”“构建小学国际理解教育体系的行动研究”于2017年12月顺利结题,10项课题获区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在2017年的省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中,清英有8篇论文获得一等奖。这五年中,学校共计400多篇论文发表在《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科研》《人大复印资料》等杂志,500多篇论文获奖。

(2)“I want each of you to know that you were the best campaign anybody could have ever expected or wanted.”(Hillary Clinton,2016)

在清英,像这样的工作室还有很多,如清英读友社、路瑾英语工作室、毛毛虫绘本工作坊、数智化校园工作室、“国学清英”文化讲坛工作室、“财”遇上你全课程工作室、语文实验工作室、国际理解教育工作室、阅读与成长工作室、传媒工作室、E学习工作室、新教育实验工作室、课程开发工作室、艺术设计工作室、清英动漫工作室、晓松音乐工作室等等。

在校级草根课题的研究中,一些教师脱颖而出,殷郡伟、朱亚燕老师的“语言文化生活情境中儿童学习体验的实践研究”项目,从校级课题最终入选为江苏省“十三五”青年教师专项课题,徐丹婷、陈峰等老师的“国际理解中语言文化的角色定位”成果汇编成册,成为校本教材《国际理解》……

“329”工程让教师各有所长

“张老师,刚刚我‘说’了一篇文章,您帮我看看。”E同学在微信群里@张中权老师。“你的这篇文章,故事比较完整,文字还可以简练一些,总体来说还不错哟。”张中权在微信里回答。可能你会好奇,怎么文章是“说”而不是“写”的呢,这是张中权老师开设的一门说写课程——喜悦说写课。这门课程很特别,主要是用讯飞云笔记、有道云笔记等软件,将说的内容转化为文字,稍加修改就变成一篇短文,然后给老师投稿,老师随时进行批复。它有两个优点,一是效率高,二是学生兴趣浓厚,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一篇上千字的作文。

其实这只是张中权老师“金蔷薇”课程里的一部分,课程名字来源于一本苏联小说,寓意是,让孩子每日搜集金粉,最后打造成一朵金蔷薇。张老师觉得,他应该作为一个引路人,让孩子享受幸福完整的学校生活。幸福完整的生活是需要记录的,到了春天,他会带着学生到学校的一个角落开展春天的诗词朗诵,让他们感受春天的美好;每到二十四节气,就跟着节气做一些民俗活动,学一些古诗词……这些点点滴滴,张老师都会让孩子们用照片、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来,汇集成一本本的记忆和展示。

普适课程,定位于为每一个儿童提供一生必备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培养“儿童地球村”公民的基本素养课程,分为六个部分:品德与人格、阅读与表达、思维与探究、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实践与创新。

张中权老师也因此被评为了第一批清英“特色教师”。

培养特色教师,是清英“329”工程的其中一个目标。2014年,清英提出“329”培养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培养3位学科领军人物,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培养20位市区级骨干教师;培养90位有特色的优秀青年教师(9在古时候代表最大的数字,所以这里不是实指90位,而是人人成为特色教师),建构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3年过去了,人人成为特色教师的目标,因为学校评判标准的高与严,并未达成,目前只有10多位老师成功当选,但是老师的热情已经被点燃了,潜力开始释放了,从上学期有80多位老师申报课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综上所述,微课的制作要以教学内容为主体,切实突出选题内容的重点、难点,适当站在观者的角度考虑如何使微课内容中的知识更容易被接受。

学校是如何实施“329”工程的呢?

2017年10月的一个下午,清英教育研究院的殷郡伟院长和陈国强副院长为区、市级课题组领衔人及成员30多人进行了业务指导。陈国强副院长以清英国际理解教育省级课题研究为例,讲解了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各步骤注意事项;课题负责人们则将制作的课题思维导图带上台进行解读;与会老师针对课题发表自己见解,提出改善意见。

针对3位学科领军人物发展:

明朝的胡文焕刻印有《格致丛书》,178种,238册,取《大学》“格物致知”之义,所收均为古今考证名物专著,包括名物、训诂、文学、艺术等书。明朝万历、天启年间,一些书商为了谋利,纷纷刻印这部书,所收录的古书一经其篡改,庸恶陋劣,使人厌观。而且,这些“格致丛书”所收录的诸书,没有定数,随印数十种,即随刻一目录,意在猎奇,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以祈销售更多。因此,明朝的市井中所刊行的《格致丛书》的版本是花色各殊,究不知其全书到底有几种。当时在市面上销售比较多的《格致丛书》中所收录的古书有《经翼》15种,《史外》21种,《法家》12种,《训诫》14种,《时令农事》8种,《艺术》10种……不一而足。

组织3位名教师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学期每位名教师开展一节市级及以上公开课教学,评讲一节公开课,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承担一个市级及以上课题;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针对20位市区级骨干教师发展:

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每学期每人上两节示范课,供全体教师学习、借鉴,提高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培养骨干教师对信息的综合运用能力;不断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为全面提高他们自身素质搭建平台。每学年对骨干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实行绩效奖励,每五年接受区教委的考核,确定骨干教师的连任。

针对90位校级特色教师发展:

制定青蓝工程实施计划,每周三进行一次讲座,学校领导带头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细节等方面的培训,通过“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等方式从师德、师能、师艺等几方面来塑造教坛新秀。通过集体备课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互听互评来找差距,促提高,建构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

秀容月明、乔瞧就这样好上了。这事传到秀容月明母亲那里去了。秀容母亲年纪轻轻就守了寡,这个家由她一手操持,虽是妇道人家,但不论做什么事,都让人说不出话来。她觉得儿子在婚姻大事上不该瞒着自己,儿子娶谁,得由她说了算。

2.建立“种子教师营”

2017年初,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缩短骨干教师的成才周期,学校决定以师徒结对为基本形式,本着双向选择、自愿结对的原则,实施新一轮“329教师培养工程”,建立种子教师营。种子教师营人员的选择有两个准则,一是全学科覆盖,包括主副科,以期做到门门学科都能产生有知名度的老师;二是研究领域多元化,比如有的种子教师基本功特别棒,有的种子教师课程做得特别好,有的种子教师是课堂教学能力强。

经过筛选,壮亚芬、唐靖霞、姚洁、胡佳慧等12位老师成为首批种子营成员。种子教师营旨在通过两至三年的培育,将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培养成未来的特级教师。

种子教师营采取师徒结对“1+1+1”的模式,中间那个“1”是“种子”(即骨干教师),前面那个“1”是名教师,后面那个“1”是青年教师。在这个结对当中,骨干教师既是名教师的“徒弟”,又是青年教师的“师父”。师徒之间的权利义务都写在《种子教师营师徒结对协议书》中。

3.精准帮扶

为了让每个人按需成长,学校在2018年提出了精准帮扶的机制,所有教师都参与其中。在精准帮扶项目中,一个教师可能既是师父,又是徒弟。例如,有的老师在绘本方面是小小的专家,他可以带别人成长,但是在新技术应用上不行,就得去拜别人为师。精准帮扶,因为是各施所长,各取所需,点对点的帮助,所以对老师的发展更实实在在。

◎ 师徒结对仪式

在跨区跨国交流中开阔教育视野

2017年9月底,清英老师带着学生来到了芬兰,走进了结对学校波利小学,学校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展示了他们的课堂,分享了他们的课程。清英老师真实地感受到了,芬兰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原于生活的知识体系架构,以探究学习为学习主模式的课堂。

清英为了能让师生们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在五年中,广泛地与国外的优秀学校以及港台优秀学校建立结对学校关系,利用教师交换教学、互派学生留学等合作项目,促进互相的教育教学相长。

2014年,清英与澳大利亚Rouse Hill学校建立友好学校。

2015年初,清英获批正式加入省教育厅组织的“千校携手”中美ILP合作项目。

2015年3月,丹麦尼堡市埃里克市长访华,向清英抛出了国际合作的橄榄枝,路瑾副校长亲赴北京,签订合作协议。

2015年9月,与来自芬兰和爱沙尼亚的学校举行合作学校签约仪式。

2015年11月,在首届苏台基础教育发展论坛上,清英与台湾嘉义过沟国民小学签约为友好学校。

2018年6月8日,清英获选中国首个“阿福童国际学校”,荷兰阿福童理事Brian亲临学校,举行阿福童国际学校成立典礼。这为清英国际交流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今后,清英将与来自116个国家的200多个伙伴学校进行交流与合作,为清英师生提供更广阔的教育视野。

这些年,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15个城市的学校形成了国际合作联盟;与台湾嘉义过沟国民小学、台湾桃园大业国小、台湾桃园大园国际高中成为海峡两岸结对学校。校际之间,通过邮件、电话保持长期联系,共同讨论教育教学中的种种近况;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到对方学校互访,集中交流彼此的所思所想所得,像芬兰的学校自结对以来,已经4次来到清英。

除了结对学校的交流,学校还利用一切机会让老师走出国门开拓视野,芬兰、荷兰、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国家都有清英教师奔赴学习的身影。

“我就是喜欢教育”

清英学校,自2013年以来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快速成长;追根溯源,离不开奚亚英校长前瞻的思维,缜密的设计,大胆的创新,识人用人的高明。

“从心里愿意跟着奚校长做事,踏实,有干劲。”来清英的几天,记者常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表露自己的心声。教育研究院院长殷郡伟说,他不是师范专业毕业的,来学校面试的时候,没有教师资格证,没有任何教学经验,什么都没有,但是奚校长却从三百多人的面试队伍里选了他,而且只选了他,而他们仅仅只是进行了半个小时的对话。所以他非常感激奚校长能够不拘一格地赏识人才。

奚亚英对于教师的成长也特别有耐心,2015年,殷郡伟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他有点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奚亚英决定给他一年的时间思考自己的定位。这一年除了教语文课,奚亚英让所有人都不要安排事务去打扰他,而且也不找他对话,不给他任何压力,给他完全的自由和信任。然后,又把更多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给他。一年不到,殷郡伟的方向找到了,他坚定地对奚亚英说,我要做研究,我要做科研。所以,在清英很多老师都笑说,“教育研究院就是专门为殷郡伟设的”,这两年教育研究院对学校做出的贡献和成绩,所有老师都看在眼里。

张中权老师,以前是河北的一个高中老师,通过新教育平台奚亚英认识了他,她觉得这样一个理想主义的教师一定要让他有发挥才华的空间。于是张老师从河北来到了江苏,从2011年一直跟着奚亚英校长,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

还有胥江老师,以前是上海百特教育的员工,奚亚英很欣赏他对财商课程的理念,力邀他来清英负责经济公民课程,胥江来到清英后,学校给了他极大的自由,他也将经济公民课做到了中国最顶尖的水平。

殷郡伟说,奚校长是一个特别温暖而又细心的人,有时候仅仅只是眼神交流,她就能知道你需要什么,帮你把问题解决。她能够叫出所有老师的名字,了解所有老师的上课状况,因为只要没重要事情,每天第一节课奚亚英永远都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上课。而且她往往会两节课联听,看老师就同一知识点面对不同学生的处理策略……这是一个真正懂学科、懂课堂、懂教学的校长。所以哪位老师教学好不好,她一眼就能看得出。

除了识人用人,奚亚英还很注重学校的顶层设计,2013年来学校后,她花了一年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顶层设计。这一年,她确定学校的文化和发展方向,以及清英课程观——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建立了“七号课程”的框架体系。这为后来学校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配合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奚亚英进行大胆的组织结构变革,把之前以行政管理为主的五中心结构:学生中心、发展中心、课程中心、服务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变成了以学术管理为主的“三会一院”格局:学校发展委员会、教师指导委员会、学生自治委员会与教育研究院,实现学生与教师管理权的真正平等。撤销原有的年级组,形成八大部落,实行全面自治,每个部落形成独有的文化与独立的建制,实现从依附走向自主,从他管走向自管。调整原少先队小岗位,形成八大生活社,推行学生自治管理,强调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超越,形成自治委员会、部落、社区(班级)三级联动的学生自主管理结构。

这样划分以后,方便实施项目式的管理,能够更好地推动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服务于学校的发展。比如原来的发展中心,它既要做学校的行政服务,又要做教师的教科研,还有教师的聘任工作,太繁杂了,而改为教师发展部之后,就只聚焦于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

在教师成长上,改革后由三个机构共同协作完成,教育研究院负责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指导,教师发展部负责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课程发展部则负责课程研究管理。

组织结构变了,课程变了,教师能力变了,学生状态变了,这些变化都来源于奚亚英一直没变的那颗热爱教育的心,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她每到一所学校都能塑造无限可能的原因吧。记得很多年前的一个故事,1999年暑假,朱永新教授刚做完一个报告,坐在台下的奚亚英就跑上去和他探讨问题,邀请他去学校指导,朱教授常常遇到这样“客气”的听众,也就“客气”地答应了,没想到奚亚英却是当了真,她太渴望办好学校,不辜负孩子和老师,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盛情邀请,朱教授感动于她的执着,终于爽快地答应了她。

借采访的机会,记者跟奚校长聊了很久。很多话已经记不起来了,唯有一句话她反复说了很多次,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我就是喜欢教育。”

◎ 奚亚英校长和学生在一起

猜你喜欢

课题学校老师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