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8-10-17张婉琳叶惠艺黄飞龙邹志杰
张婉琳 叶惠艺 黄飞龙 邹志杰
一直以来,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是临床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目前仅能通过用药、运动和饮食控制血糖, 可见在治疗过程中血糖监测是关键。快速血糖仪是检测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最常见仪器, 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检测方式, 但有学者认为快速血糖仪的检测结果与实验室结果存在偏差[1]。鉴于此, 本研究以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3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3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70例, 女60例;年龄41~76岁, 平均年龄(58.86±6.32)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86±1.83)年。纳入标准[2]:①参与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完整, 检测过程中依从性良好;③本研究纳入的所有患者均在知情、自愿的情况下参与。排除标准[3]:①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②合并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③患有精神类疾病, 或有精神疾病相关病史;④临床资料和既往病历不完整, 配合度低、依从性差, 无法获得检测及研究结果;⑤患者本人或家属对本次研究存在异议, 非主动、自愿参与。
1.2 研究方法 将130例患者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分为四组:<6.1 mmol/L组(15例), 6.1~11.1 mmol/L组(36例 ), 11.1~22.2 mmol/L 组 (72例 ), >22.2 mmol/L 组 (7例 )。所有患者均检测空腹血糖, 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2700(氧化酶法, 试剂购自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艾科快速血糖仪检测。仪器均采用厂家配套试纸条和质控液,每日检测前严格进行质控。具体的检测方法如下。快速血糖仪检测方法:在血糖仪插孔中插入试纸条, 用一次性刺针刺破患者手指指尖末端, 将试纸条快速放在出血处, 直至测试到毛细血管全血。通常情况下, 几秒钟之内即可显示出血糖值, 准确记录血糖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方法:在完成快速血糖仪检测的2 min后, 医护人员在患者同侧上臂采集2~4 ml的静脉血, 将采集的血液标本放置在含有促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中, 将血液标本静置在试管架上。完成采血后, 对血液样本离心, 离心机3000 r/min, 离心5 min后, 吸血清放在样品杯内,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对比四组患者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监测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6.1 mmol/L组为(2.94±0.25)mmol/L、6.1~11.1 mmol/L 组为(9.15±1.06)mmol/L、11.1~22.2 mmol/L 组为(15.78±1.83)mmol/L 、>22.2 mmol/L 组为(23.30±2.37)mmol/L, 快速血糖仪检测结果:<6.1 mmol/L组为(2.89±0.28)mmol/L、6.1~11.1 mmol/L组为(9.12±1.08)mmol/L、11.1~22.2 mmol/L 组为(15.71±1.78)mmol/L、>22.2 mmol/L 组为(22.50±2.39)mmol/L。快速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水平稍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但四组组内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比较(±s, %)
表1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比较(±s, %)
注:两种检测方法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mmol/L) 快速血糖仪(mmol/L) 平均偏倚<6.1 mmol/L 组 15 2.94±0.25 2.89±0.28 0~0.29 6.1~11.1 mmol/L 组 36 9.15±1.06 9.12±1.08 -0.26~10.17 11.1~22.2 mmol/L 组 72 15.78±1.83 15.71±1.78 -2.82~10.42>22.2 mmol/L 组 7 23.30±2.37 22.50±2.39 -3.75~13.28
3 讨论
关于糖尿病的治疗, 目前主要通过控制饮食、运动干预和用药等方式, 在现阶段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 血糖监测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有利于延缓病情发展, 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血糖检测上范围不受限, 检测结果准确, 此种检测方法的费用较高、操作复杂, 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 使用不方便[4-6]。
本次研究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在空腹血糖的检测准确性上进行比较, 经研究发现,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6.1 mmol/L组为 (2.94±0.25)mmol/L、6.1~11.1 mmol/L组为(9.15±1.06)mmol/L、11.1~22.2 mmol/L组为(15.78±1.83)mmol/L、>22.2 mmol/L组为(23.30±2.37)mmol/L,快速血糖仪检测结果:<6.1 mmol/L组为(2.89±0.28)mmol/L、6.1~11.1 mmol/L 组为 (9.12±1.08)mmol/L、11.1~22.2 mmol/L组为 (15.71±1.78)mmol/L、>22.2 mmol/L 组为 (22.50±2.39)mmol/L。快速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水平稍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但四组组内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快速血糖仪的检测结果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关键性数据指标,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值得肯定, 本次研究结果与相关报道中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相似性[5]。快速血糖仪在糖尿病患者检测上的应用优势显著:①采用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需要的时间较短, 使诊断工作更加简单[7]。并且, 可以缓解门诊的工作压力, 减少门诊医生的工作量。生化分析仪需要更长的时间检测, 同时也加重了门诊医生的工作量[8]。②使用快速血糖仪进行检测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低, 患者可经医护人员指导后在家进行血糖监测, 并根据检测的结果对血糖值进行合理控制。此外, 快速血糖仪的经济投入少,市场价格通常为几十元到几百元, 大多数家庭均可以接受,不会对患者、家庭、社会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9]。但是, 即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快速血糖仪的检测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 但糖尿病患者仍要定期将快速检测仪的结果与实验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10], 消除两种检测技术中间存在的误差, 并不断淘汰不合格的快速血糖仪, 最大程度上提高快速血糖仪的检测准确性, 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和指标。
综上所述, 在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上,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虽然存在一定差异, 但差异较小, 且快速血糖仪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检查速度快, 故临床上建议用快速血糖仪进行血糖检测。并且快速血糖仪的检查费用低,对操作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 可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