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胜法宝:赢得一场辩论赛的秘诀有哪些?

2018-10-17宋韬

民主与法制 2018年38期
关键词:备赛陪练公诉人

本社实习记者 宋韬

人往往活在目的里,但真正的智者,应该活在过程中。

人生如此,辩论赛亦是如此。比赛的目的固然是获胜,但当比赛结束时,参赛选手发现,胜利却成为整场比赛的副产品,比之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收获的共同奋战的友情、无私付出的亲情、关心备至的领导情以及一个心性更加成熟的自己。

8月16日,在决赛之后的这个下午,记者与这次比赛的部分参赛选手进行了一场6个小时的“零距离”对话。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议程,只是坐下来闲聊,在这种随意中感受一场比赛带给选手的收获、变化。

在与其中6个代表队、25名参赛选手、长达6个小时的交流中,我似乎“探寻”到了享受一场辩论赛真正的“秘诀”。

扎实的理论功底

“通辽代表队的三辩选手李祥龙以清晰的逻辑展现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儒雅平和、沉稳大气、挥洒自如的风采令人惊叹,可称之为真正的‘男神’!”全区检察机关公诉人员岗位技能比赛评委、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教授吉雅在赛后点评中说道。

要想赢得一场比赛,最为基础的,当然是扎实的基本功。整场比赛结束,三度夺冠而被“封神”的李祥龙无疑是这些参赛选手中理论功底最为扎实的辩手之一。

赛后,在谈到辩论赛的制胜绝招时,李祥龙表示:“其实最好的绝招就是没有招数。”

“我个人认为,参加辩论赛,就是要把给定的案例视为一份调研论文,将给定案例吃透、嚼透。案例给定的事实简单,但背后的法律关系绝对是非常复杂的,不然不会成为一个辩题。实际上,最好的辩论风格,应当是把自己内心想表达的东西呈现给别人。”

有人认为,将内心所想写成文字就可以。其实这样远远不够。因为辩论赛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你需要现场近距离和对手交流。你只有用说话的方式去表达,对方才能用“听”的方式来接收;而你写成文字的书面稿,对方是需要用“看”的方式来接收的。所以,在辩论赛中,最好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现场应变!

现场应变?说来简单,做起来何其难。

现场应变能力,要求选手拥有极其扎实的理论功底。要求选手在前期的备赛中对大前提、小前提进行精心设置,对案件线索进行归纳、演绎、整理,对自己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其实平时聊天时的承前启后就是一种锻炼。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规律,把握住这种规律,养成及时汇总的习惯。你不需要刻意去考虑,你说出的话就是有层次的、有跌宕起伏的过程的。”李祥龙表示,这种能力的锻炼才是辩论赛最有意义的地方。

据了解,辩论时两场比赛,加起来也只是区区的52分钟,浓缩的却是李祥龙多年常备不懈的法律理论储备和赛前密集集训的训练成果。赛前一个月时,李祥龙就着手辅导通辽代表队的另两名选手进行备赛。在业务笔试部分,从选择学习教材到重点案例剖析,他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保障了整个团队进一步夯实和丰富知识储备。在辩论赛部分,从辩点分析到论辩技巧,也毫无保留,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带领团队进行对抗、思考、再对抗、再思考……其严谨、认真、“苛刻”程度,以至于队友张敏和朱颖娥直呼“难以忍受”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造就了通辽代表队在赛场上浑然天成的分工协作和团队配合,最终获得“团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通辽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处长吴咏梅评价:“李祥龙具备过人的天赋,但是更多的是他珍惜检察机关提供的平台,心中怀揣的是对被关爱的感恩和作为一名公诉人的使命担当。”她说:“从一名公诉新兵,到现在被称之为‘男神’,作为公诉处处长和他的前辈,在我眼中他更像一名手握达摩克利斯之剑的翩翩骑士,谦和有礼、言语不多,但却始终在法律信仰的高地上深耕细作,用他办理的每一起案件诠释着一个司法工作者、一名公诉人为了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所涵养的法治情怀,用他连续三届荣获‘最佳辩手’的战绩和捧回的每一座奖杯,在青城终登‘封神榜’!”

这次赛事再一次见证了李祥龙荣耀加冕,吴咏梅既欣喜又很平静,因为她知道,“封神”的背后李祥龙付出的每一分努力。

>>图1 此次比赛弘扬了民族和法律文化,传递了检察“好声音”和法治“正能量”。图为大赛评委

亲人的无私付出

在这次比赛中,绝大多数选手都是只身赴赛,而有这样一位选手,却是一家三代“组团”赴赛。她就是来自巴彦淖尔市人民检察院的90后检察官郭婧。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一位哺乳期的母亲。

在交流中,郭婧表示,自己从2013年参加工作至今,一晃,在检察系统已干了五年,加入公诉部门后,在院党组的精心培养下,在单位领导同事的关心帮助下,透过不断的努力,自己已经从一名刚出校门的法学本科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充满干劲、收获丰富的检察干警。

在参加本次比赛之前,刚刚休完产假的郭婧,是还在哺乳期的母亲,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还要办案、备赛、参赛,各种压力涌来,开始有些犹豫,害怕自己不能兼顾,在领导、同事的鼓励、帮助下,她决定克服一切困难,带着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母亲一起参赛。

谈及比赛的收获时,郭婧表示:“通过这次比赛,我自己也收获很多。”不是说技能的提升,而是通过这么长时间与大家的磨合、一起战斗,互相之间培养出的这种感情,非常难得。“感觉自己超能量了很多!没有孩子之前感觉不到,有了孩子之后才能感觉到。”以前做公诉工作的时候,每天晚上加个班、熬个夜,感觉都无所谓,做事没那么多牵挂;但是现在突然感觉不一样了。多了一份柔情、多了一份责任,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角色,会去考虑自己家人的感受。

于是在备赛期间,每天白天比赛,嗷嗷待哺的孩子在宾馆等着她。下赛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狂奔回宾馆给孩子喂奶。第一天笔试的时候,因为时间很长,到了下午1点多才回到宾馆,孩子因为一直等不到妈妈,饿得哇哇直哭。那一刻,是整个比赛过程中最累的时刻。

天下的母亲大抵都如此。

来自自治区检察院公诉二处的郭利娜,也是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早出晚归,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当深夜十一点回到家的时候,二宝还在硬撑着等妈妈。一看到妈妈回来,立马儿欢快地尖叫着、迈着小碎步跑过来,脸上满是兴奋的喜悦。当二宝扑到母亲怀中的时候,郭利娜才突然明白,比赛最大的痛苦,不是身体的劳累,而是不能陪伴的愧疚。“我没有时间陪伴生病的父母,没有时间陪伴生病的孩子,没有时间陪伴我的爱人,没有时间给他们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上帝知道自己并非无所不能,所以,创造了“妈妈”。而每一位备赛中的“妈妈”“爸爸”“子女”,之所以能够安心备赛,都是因为背后有一位“丈夫”“妻子”在无私的、不求任何回报的付出。

>>图2 评委现场打分

>>图3 现场颁奖

队友的全力助攻

为了防止“泄密”,我们的访谈是以队为单位分别进行的。当本次比赛的“冠军队”呼和浩特市检察院代表队一行8人进入会议室的时候,我误以为是一次来了两个代表队。一番沟通后,才知道后排的4位检察官就是本次他们夺冠的“秘笈”。

原来,为了充分备战,呼和浩特市检察院领导专门设立了辩论赛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全力以赴、储备人才”的战略。虽然上场的选手是3名,但参与训练的选手还有4名。虽然每天集中训练的公诉人是7名,但帮他们分担日常工作的公诉人还有很多、很多。虽然外聘老师有两名,但参与培训辅导、审查把关的同事和领导还有7名。虽然比赛内容是公诉人职业技能,但备赛过程却是全院综合力量的较量。

呼和浩特市检察院未成年人及妇女案件检察处检察官王君“揭秘”道:“赛场上,每支队伍都是3名选手,但我们呼市队的3人身后还有4人的陪练团队、9人的教练团队,有全市两级院公诉人的支撑团队,有我院各部门的配合团队。”拥有这样强大的团队,难怪呼市院一路过关斩将、无所畏惧。

“比赛赢了谢陪练。”这是呼市代表队从访谈开始到访谈结束一直重复的一句话。而在每一次的重复中,我都会被他们整个团队亲如一家的感情所触动。团队辩论赛想要取得好的成绩,一支在练习赛中从头到尾碾压上场选手的陪练队伍是必不可少的。“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陪练针对每一道辩题都进行过三种以上观点的转换,并且要把每一个立场都打到极致,以致在正式比赛场上我们的对手80%以上的说辞我们在场下都听到过、剖析过。这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其实很难。它需要我们与陪练选手一天打4场以上的演练赛;需要公诉部门各位领导实时掌握、修正我们的观点,并作为评委组定期观看我们的‘比赛’;需要我们不停地复盘并逐字逐句进行修正;还需要其他同事承担我们参赛选手及陪练选手的大部分日常工作。所以,我们的胜利并不仅是场上选手的功劳,我们是倾首府公诉之力,我们的胜利得益于整个首府公诉团队的齐心协力。”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公诉一处检察官高荣回忆备赛路程时动情地表示。

这个过程中,陪练的无私奉献尤为重要。作为陪练的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公诉一处李晓红、武川县检察院程永峰淡然表示,陪练不是简单的“陪同练习”,要做一名称职的对手,还要具有中立、综合思维和无私的团队精神。“作为陪练团队,我们针对给定的案例和角色立场,查阅大量资料、思考提炼观点,在成熟把握己方观点后,再与选手进行模拟论辩。针对论辩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再反复修改磨合,同时提出我方观点存在的漏洞,帮助选手形成一套可以用于参赛的、较为完善的论辩体系。”李晓红说道,为做好陪练工作,针对每个观点,每一名陪练都要进行数以万字计的阅读积累,进行多次面红耳赤的争论,进行每天固定3场以上的模拟训练,进行大量冥思苦想的复盘修正。

而陪练所付出的所有努力、所流下的所有汗水、所做的所有工作,作为局外人,都是看不到。当陪练们满不在乎地诉说着这些他们引以为傲的细节时,有一种敬意从我心底涌出,为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

台上比赛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台下工作人员也十分忙碌。左图为计分员,右图为计时员。

“精彩纷呈的26分钟,是台下无数次努力的呈现,是整个团队精心准备的展现。”作为“冠军队”领队的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公诉二处检察官崔梦玲谈及备赛路程时心疼地感慨道。“按照教练的要求,每位参赛选手都要先交一份一万多字的论文,全面地了解辩题中涉及的理论知识。陪练的队员虽然没有硬性任务,但也都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书、论文、案例堆满了会议室。”接下来就是头脑风暴,大家反复地研判、琢磨、交流,互为攻防,一对一的辩论,组队的辩论,思想在碰撞,灵感在迸发。反复的斟酌、反复的打磨,从并不完全统一的思想开始渐渐融合,彼此的小心思都能够迅速地心领神会,配合越来越默契。一切都按照教练的设想推进,立论、提问、自由辩论、总结陈词自然而然地在显现。内化于心的论点、思路如涓涓细流般涌出。

这不是3个人的荣耀,这是属于整个团队的荣耀。

有人问,论辩团队比赛最需要的是什么?通过和鄂尔多斯市检察院郝晓叶、刘婷、贺亚楠三位检察官的交流,我认为:“答案只有一个:台下将一个团队打成1人,台上将3人打成1人。”只有参加论辩的三个选手相互退让、相互妥协、相互补足、相互加持,才能使得三个人的思路保持一致、才能相互配合、才能达到默契的程度。而“合三为一”,便是赢得辩论赛的不二法门。

整整两天的观赛,我们在激烈的交锋中领略了公诉人深厚的法律功底、缜密的逻辑思维、精准的语言表达以及理性的司法境界;看到了他们以法为剑的执业坚守、明辨曲直、不枉不纵;也感受到了他们守护正义的义无反顾、安邦护国的家国情怀。

为获奖选手欢呼的同时,也想为其他所有的参赛选手、所有的陪练选手、所有背后默默付出的同事、家属点赞。这是一场高规格的竞赛,但是竞赛的根本目的是对自我能力的检阅。

通过竞赛,遇见高山、遇见流水,检阅理论知识的缺陷、检阅实操能力的短板、检阅自身的不足、检阅友情、检阅亲情,让自己更加丰富、更加广阔,将比赛所得切实应用在实际的公诉工作中,就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比赛最丰厚的奖品。

猜你喜欢

备赛陪练公诉人
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 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
对打造辩论活动团队的几点思考
面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英语口语比赛的备赛策略分析
公诉人法庭辩论的技巧
论新形势下公诉人出庭工作的挑战及应对
"狗保姆"一家三口照顾中风主人 还会健身陪练
“幽灵抗辩”与公诉人举证的限度
“幽灵抗辩”与公诉人举证的限度
以“实·细”二字突破中职电子商务技术技能竞赛辅导工作
特殊陪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