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探究
2018-10-16崔富珍
崔富珍
【摘 要】本文从强调素材积累、注重文章细节描写、关注文章情节和人物、抓住文章情感点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具体探讨如何提高高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记叙文写作 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B-0124-02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记叙文写作不仅需要保证语言文字的通顺、事件叙述的清晰,更应具有深层次的内涵,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文以记述事件、人物描写为主,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以情动人。换句话说,就是记叙文应该记述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感情,通过挖掘事件背后的“真”和“情”,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创作出动人的文章。
一、强调素材的积累,引导学生发掘素材中的情感因素
素材积累是进行写作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不少学生都认为自己的生活平淡无奇,并没有可以用来写作的素材。俗话说:“生活从来都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写作素材,学生需要不断积累、感受和分析,从纷繁复杂的素材中寻找出感情因素。缺乏感情因素,是许多高中生写作记叙文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些相关的素材,拼凑出一篇流水账似的、没有情感活力的文章。这是记叙文写作的大忌。那么,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关键的一点是,学生要学会从素材中寻找感情点,写出事件的本质及其内在的精神和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积累素材,提高学生感悟素材的能力?以笔者讲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小狗包弟》一文为例。这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既有完整的故事链,也有饱满的情感,分析其构思和情感,有助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在具体教学中,笔者是这样操作的:首先是让学生寻找出故事的主线—— 艺术家和邻居家的狗的故事,然后要求学生找出在艺术家和邻居家的狗之间具体发生了哪些故事,这些故事便是这篇文章的原始素材。在这个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要求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故事?”“这些故事的背后藏着一种什么情感?”“这些情感点对读者有什么样的共鸣作用?”等问题,这是一个训练学生挖掘素材情感因素能力的过程。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笔者以两个点为教学核心:一个是故事脉络分析,目的是让学生清楚哪些素材可以进入文章,怎样选择写作的素材;一个是情感脉络分析,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把握素材的情感点,怎样安排素材可以突出素材中的情感内涵。笔者以为,这应该是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所要突破的关键性问题。
二、注重文章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是记叙文能够完美体现出“真”和“情”的一个关键。真实形象的细节,不仅能够将事件、人物真实地还原,还能够将文字背后的情感细腻地表达出来,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因此,在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注重细节的设计,描写人物时要注意展示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叙述事件时要把握事件的时间、经过、发展等,这样写出的记叙文才能真实感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是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笔者在讲解这篇文章时,首先要求学生明确文章的故事主线—— 别里科夫的婚事的描写。这里学生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罗列出故事的情节提纲,如明确事件的开端,以及文中写到的漫画事件和自行车事件,最后是别里科夫之死和送葬。然后,笔者要求学生从这些事件中,找出关于主人公别里科夫的具体描写,列成表格。在此基础上,笔者又提出几个细节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的“套中人”,他都有哪些套子呢?文章描写了别里科夫的生活细节,如衣着打扮和生活习惯等,文章为什么描写这些?别里科夫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生活中哪些乱子会使得他惶恐不安呢?他怎样对待那些乱子呢?
通过这样讲解和讨论之后,学生很快找出了事件的细节和人物的细节,明白了如何选择细节、安排细节,才能更好地为文章写作服务。
三、关注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领悟其作用
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框架,对记叙文来说,情节安排就是记叙文的框架,情节是勾连文章中各個要素的主线。记叙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是事件的实施者,也是文章情感的承载者。总而言之,一篇优秀的记叙文既要有生动合适的故事情节,又要有形象鲜明的人物,人物形象是通过具体鲜活的情节加以刻画、塑造的。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有一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文章,所记故事是“一次演讲”,所记人物是“梁任公先生”。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步骤:第一步,提出“文章中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在清华大学演讲的人非常多,但是给作者留下印象的人非常少,为什么梁启超却能够给作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呢?”“在演讲的过程中他有哪些特点?”等问题,引导学生梳理“一次演讲”这一事件的故事情节。第二步,笔者让学生找出文章中关于梁启超的肖像描写,如“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步履稳健”“眼神光芒四射”等,并让学生体会这些肖像描写体现了梁启超怎样的人物性格和精神,传达了作者对于梁启超怎样的情感。第三步,笔者让学生梳理了演讲的过程和内容,以及梁启超在演讲过程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
这样一分析,学生很快理清了文章的情节、人物形象的特点,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情感丰富并且沉稳潇洒的学者形象便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能够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抓住文章的情感点,引导学生挖掘素材的情感内容
情感可以说是一篇记叙文的活力所在,要想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情感是一道不可缺少的桥梁。所以,我们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要重视教授学生如何在各种素材中挖掘感人的情感力量,并通过恰如其分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利用环境传达情绪和情感、借助内心独白进行情感宣泄等,是记叙文常用的情感表达手段。
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一文时,笔者选择了以下几句话进行详细分析:一,“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二,“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三,“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愿它繁茂苍绿。”四,“离开北平一年了。……它会和我面生么?”这几句话都是《囚绿记》一文的情感点,第一句表达的是“我”在战乱年代对生命的尊重、对光明的渴望,第二句通过“电催”“终于”等词语表达了朋友对“我”的关怀和“我”终于到家的喜悦,第三句表达了“我”对常春藤的祝福和对和平年代的期盼,第四句表达了“我”期望再与常春藤相见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叹。这些情感点最终汇流成整篇文章的情感“大河”:传达出作者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中华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精神的颂扬。
《囚绿记》这篇文章通过几个场景的描写,将作者自己的情感巧妙地熔铸其中,对于提高学生挖掘素材情感内涵的能力来说是一篇很好的范文。也即是说,加强学生对记叙文写作中情感宣泄点的把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抒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提高高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是一个较长的训练过程,教师要在强调素材积累、注重文章的细节描写、关注文章的情节和人物、抓住文章的情感点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 强.管窥高中语文作文写作中如何写出真情实感[J].中华少年,2016(14)
[2]王绍平.高中记叙文写作如何抒发真情[J].中学语文,2014(6)
(责编 蓝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