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卫校医学检验专业有效课堂探究
2018-10-16吴妮
吴妮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卫校医学检验专业有效课堂的打造,提出要让沟通成为课堂教学的前提,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目标,让合作成为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通过实施多种与之搭配的教学模式,营造出精彩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有效课堂。
【关键词】中职卫校 医学检验专业 有效课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B-0052-02
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备课充分、科学组织、思路清晰、讲解到位,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行为。相应地,课堂教学中要求达到有效教学。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是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师生能否感受到教学的精致美妙、课堂中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课后师生是否获得幸福感。有效课堂是弘扬教学特色、关注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是充满智慧、令人充满记忆的课堂。在有效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多元智能的发掘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甚至有时还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鉴赏者、欣赏者。因此,我们应该设计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适应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让课堂教学行之有效。
医学检验专业涵盖的内容较多,不仅涉及部分医学内容,而且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相互交叉,学科性系统性很强。同时医学检验专业实践课程较多,要求掌握的操作项目也较多,而在实践操作有限的条件下,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途径更多的是通过课堂的形式来掌握,因此,课堂教学的是否有效显得尤为重要。要保证课堂对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就要对课堂进行专项设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与之搭配的教学模式,营造出精彩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让沟通成为课堂教学的前提
所谓有效课堂,其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率的学习过程。有效的课堂中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师生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沟通,沟通作为师生交往的原点,建立起师生交往的坐标轴,运用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传递信息、交流情感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行为和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沟通所产生的影响是以改变学生行为为目的的一种心理作用,沟通并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师生借助共同掌握的语言和非语言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信息的来源是不固定的,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但作为信息发出者非常重要的原则是自己发出的信息如何才能使信息接收者接受,这也就是为什么教师在上课前备课不仅是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技能目标,还有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达到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备学生的经验,教师一定要读懂学生这本书,读懂当代中职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明白学生通过经验所习得的技能。师生的沟通可以激励学生,起到协调、互补的功能同时也可以让师生都能得到满足,使课堂的教学事半功倍,进而达到有效的教学。
医学检验专业作为医学专业的一个分支专业,在传统的检验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取仅仅通过课本,老师为学而教,学生为学而学,而在新的课堂模式下,师生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得老师知学生所想,想学生所想,教师在备课时就会带入更多的课外知识,更多的行业动态,学生也更加的对教学过程感兴趣,也会更多的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习能力及经验有限,获取资源的途径较少,因此会遇到各种问题,他们非常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此时,作为教师应该洞悉学生的这种心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可以通过授课的过程传递给学生,或是通过微信、QQ 主动与学生沟通,对他们敞开心扉,耐心教导,还可以把主动沟通作为一种机制加以贯彻执行,而不是等发现了问题再去沟通。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育教学理论表明,课堂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教学的阵地,教学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就是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但是并不能把教师从课堂上完全剥离,而是作为主导作用,教会学生如何解决信息时代下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让学生成为主体的课堂并非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或是学生授课,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是需要有一个过程和条件,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性条件。
梧州市卫生学校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男女生比例相当,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好,思维活跃敏捷、性格活泼开朗、敢于表现希望得到认可,有的学生思想意识活跃但学习动机缺失,还有一部分同学自卑感严重,学习反抗性强烈,自控能力不足,上课想做什么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的教学课堂应该以学生的需求而设定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临床检验课中的止凝血系统为例,该章节理论知识较多,概念抽象,内容枯燥乏味,无形态学表现,学生学习比较困难,但止凝血系统确是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于是在授课时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课前通过学习微课视频,利用动画模型来演示止凝血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相对应的课程内容。课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同学之间进行角色扮演,利用人来扮演凝血过程中所需要的凝血因子,通过表演解连环锁的方式来演示机体内止凝血的启动及终止的过程,老师对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中的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课后,学生通过学习网站对所学内容进行内化,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評价,通过这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形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扫除思维障碍,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把握本章节的知识内容,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一定要遵循固定的模式和程序,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课堂在学生特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交流沟通采用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知识的传递。
三、让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不管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课堂的教学手段都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为基础,因此,在设计有效课堂时可以任务驱动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师给学生布置工作内容,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工作内容,推动学生动手动脑,完成工作任务,即“做中学”来明确教学目标。中职生学习兴趣不稳定,因此对信息的接受更大的是来自个体的兴趣、需要以及外部要求等影响,因此,在设定任务时要根据学习主体的认知能力对课程进行任务设计,所给出的任务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要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以交叉配血为例,传统课堂,老师先讲授理论,再演示操作,然后学生再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在课后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实践练习的时候时间分配不够,有许多学生也没有能明白该实践的目的,而是一味地跟着课本的操作步骤去做,等做完实验了也不懂该实验的意义,对于这种模仿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完后也不一定能掌握该操作项目的目的。通过任务驱动学习法,给出临床常见的任务“一孕妇大出血,现要求紧急交叉配血,请为该孕妇完成交叉配血”。在给出这个任务后,学生分组进行,在完成交叉配血的过程中,学生就要完成受、献血者血型的鉴定,然后才能对他们进行交叉配血。通过这样任务的布置,学生不再是程序式的操作,而是会身临其境地去完成该目标。任务驱动法使得学生由“要学”转变为“想学”,从而使教学的效果变得更加有效。
四、让合作成为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
课堂学习活动是一种社会性交往活动,课堂的授课过程不再是单一的,而是一种合作式学习方式。在师生达成的这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中,学习活动成为师生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方式,生生间建构知识的获得形式,课堂的合作方式可以是“生生”“师生”合作的课堂,也可以是“生生”间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组员之间彼此交流和合作,参与到学习竞争中,一同承担失败,分享成功学习的快乐,这种同伴式的学习方式可以减少学生的群体压力,消除了竞争失败的恐惧。
以皮肤采血为例,在学生学习皮肤采血的过程中,如果是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学生可能会失去学习兴趣,从而逃避学习,最终没有办法掌握操作的技能。通过“生生”小组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合作式学习,在小组中,学生模拟医院工作的过程,病人、护士、医技人员、医生分角色扮演,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任务,小组成员共同帮助,共同学习,使部分胆怯和缺乏勇气的学生也能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会沟通、理解及合作,促进他们的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师生”间合作是要教师呈现“任务”,引导学生解决任务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梳理任务流程,整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同是皮肤采血的过程中,笔者与学生共同整合的问题:“病人在皮肤破损的情况下我们要怎么采血?”“遇到不配合的患儿我们要怎么面对?”“采血不成功时我们要怎么溝通?”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组首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随堂巡视,对有疑惑的小组及时解决问题,并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学习并完成。这样既明确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
总之,有效课堂所谓“有效”,就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授课后,学生获得哪些具体性的进步,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上有没有提高。所谓有效教学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而进行的课程与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蒋小军.如何构建中职学校的高效课堂[J].环球市场信息报,2012(5)
[2]仝朝记,乔 娟.高效课堂在中职学校的实施[J].成才之路,2012(22)
[3]陈丙高.高效课堂之有效教学策略谈[J].科学教育沿,2010(12)
[4]袁晓文.浅谈如何开展中职有效课堂建设[J].职业教育,2013(25)
(责编 江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