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10-16赵小佳
赵小佳
【摘 要】基层财政预算是我国财政预算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财政预算思想不断深入,基层财政预算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现阶段基层财政预算管理还是存在编制方法简单粗糙、预算执行刚性约束不足,预算监督流于形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的质效,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影响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本文主要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几个主要方面对基层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有针对性的探究解决办法,提出解决方案,推进基层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基层财政;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国家财政预算改革推进,逐渐形成了中央、省、市县的为主体的三级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作为财政预算管理的基础,基层财政预算管理在地方治理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不仅是基层政府的收支计划,更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直接和社会民生相联系,基层财政预算管理的实效最终落实到千家万户,立竿见影,因此加强基层财政预算管理尤为重要。但目前基层财政预算管理在编制、执行、考核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改革和完善基层财政预算管理是势在必行,只有不断推进基层财政预算管理全面、科学、规范,才能在有限的财力之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性作用,更好的提供基层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民生需要、促进地方经济稳步发展。
二、基层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政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财政预算计算方法不科学。目前,基层财政预算编制通常采用“基数加增长”的方式,以县级公共财政预算编制为例,年初收入按上级要求达到的增长率计算出当年的收入总量,支出分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农林水、保障住房等几个主要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按上级考核目标需要达到的增长率计算当年的支出情况,财政预算不是考虑实际需要而更多考虑行政考核指标的因素。
(2)编制时间不科学。根据我国《预算法》第十条规定,中国预算实行历年制,即从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因此我国财政预算编制仅仅只有三四个月时间,除去法定节假日实际编制预算的时间更短,预算编制的质量和合理性可想而知。
(3)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完整的财政预算包括四本,即公共财政预算、政府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目前我国实行了部门预算改革,做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支出具体细化到项目。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相对比较粗放,只达到简单的收支平衡要求。
2.基层财政预算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收入反映不完整。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还没完全贯彻“收支两条线”的理念,当年超收收入不及时列入当年预算收入反映,不及时入库,而是滞留在非税收入过渡户或财政专户上,影响了财政预算收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存在年终突击花钱。主要由于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到达基层存在着时效性。基层结算时间过晚,部份专项甚至到年底才拨付到位,项目当年无法执行,按政策又必须列支,因此存在年终搞突击支出,确实无法列支出去只有转入暂存。
(3)预算调整随意性大。由于年初部门预算不科学、不细化,年终执行时,部分单位出现运转经费不足的问题,这又带来“部门申请、领导批准、追加预算”的隐形分配。
(4)单位调整支出项目随意性大。基层财政预算因为受到财力限制,单位基本支出定额标准都偏低,加上目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还没有完全理顺,单位基本支出需要存在缺口,因此存在将项目支出经费弥补基本支出的现象。
3.基层财政预算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人大监督刚性不足。按照《预算法》的规定,财政预决算、调整预算都必须经过人大审议通过才能执行。财政预算报告是个专业性比较强的报告,目前人大审议财政预算的时间一般也只有2-3个星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想读懂并认真、逐项的审议财政 预算很难做到。基层调整预算报告调整支出仅仅到类级,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级、目级,审议时也是流于形式。
(2)审计监督相对滞后。近年来审计单位加大了“三公经费”、重点民生支出、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但是,目前审计是对既成事实的事后审计,难以及时的发现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社会监督比较薄弱。目前基层一级财政都开通了财政编制和政务信息公开网,但访问量很少。主要原因是基层群众作为纳税人主动监督纳税人的钱如何使用的意识还不是很强;财政预算公开内容全面性及细化程度有限,客观上也不便于群众监督。
三、加强基层财政预算管理的对策
1.提高基层财政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
加强业务能力水平,通过定期举办预决算培训班结合信息化管理系统,认真学好《预算法》,学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加强基层人员配置,提高基层人员待遇,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促使基层财政人员为人民理好财,为政府当好家,做人民满意的理财人。
2.推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加快推进基层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消化解决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超编、混编等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做到单位性质与编制统一,科学合理分配编制、定编到人。将承担行政職能事业单位转为公务员管理单位,公益类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的事业单位逐步分离,公益类单位合理确定财政供给率,经营类事业单位逐步改制为企业,财政不再供养。
3.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监管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相关规定,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预决算管理,规范采购程序,确保政府采购工作有序进行。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定期要对国有资产的动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预算单位要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制度,健全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处置等内部管理制度,做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4.细化财政预算管理
一是提前着手财政预算工作。公共财政预算建议至少应在同级财政人民代表大会举行前2个月向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汇报预算編制情况,提交预算草案必须细化到款项。部门预算方案是按“二上二下”的程序进行,一上阶段建议提前到公历年前,结合部门决算情况,提出单位预算方案,为后面程序留足审核、批复的时间。
二是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按政策足额保障人员经费和共用经费的定额标准,保证基本支出的正常需要,确保机构的正常运转。规范项目预算,建立项目库,有的放矢,合理控制单位项目和集中审批项目的比重,做到该放权的放权,该集中的集中。
三是强化预算执行,预算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预算批复执行预算,严格追加预算,确实需要追加,必须按法律程序经人大常委会调整预算通过方可追加,不得随意调整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提高预算的刚性约束。
四是建立地方债务预警机制。随着地方性政府债务的不断扩大,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也不断增加,未来几年地方政府将迎来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的高峰期,将给原本财力就不充裕的基层财政雪上加霜,为了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地方债务管理也应全面纳入地方政府预算管理体系之中。一方面要积极化解老债,做好到期债务的置换工作;另一方面每年要提取一定数额的偿债准备金,做好到期债务的偿还工作。
5.强化财政预算监督
重视事前控制,提高人大审议的权威性,以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为基础,抽调一批专业知识强,由长期从事财政、审计、统计工作的专业能力强的同志为预算工作委员会委员为审议政府预算服务。
加强事中控制,注重跟踪问效。对执行的各个预算项目实行动态化管理,特别是上级专款和重点项目要建立台账,随时跟进,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要加快支出进度,同时注重支出均衡性,防止突击花钱。对专业性强的项目聘请中介机构进行监督验收。配合上级,本级审计、纪检部门开展对教育、卫生、社保、精准扶贫、保障性住房等涉及民生的专项支出开展定期专项审计。对“三公经费”等纳税人关心的项目除按规定接受例行审计外,还要定期在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
注重事后评价。重视年终决算。根据上级决算批复的时间,基层决算要持续到第二年的6月份,预算单位要如实编报年度财务决算,通过决算反应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注重预决算数据的对比分析,将其作为下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同时探索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设立权威评价机构,注重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
[1]罗贤栋.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政论坛, 2009(7):6-7.
[2]张梅艳.深化我国部门财政预算改革:问题与思路[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