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管理探讨
2018-10-16靖研
靖研
基金项目:2018年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论杭州现金贷的监管与健康发展”(Z18YD033)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消费金融现象已经越来越多,人们更多地依赖于互联网平台进行金融业务的处理,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消费金融暂露头角,成为人们在传统金融机构以外解决短期、小额资金借贷的重要途径。但随着校园贷、现金贷等恶性负面事件的爆发,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管理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围绕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管理展开分析论述,首先介绍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的特征,其次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存在着一系列风险,最后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存在的风险提出有效的管理举措。
【关键词】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管理;有效举措
在互联网金融高歌猛进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消费金融也已经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但是互联网消费金融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而且由于影响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因素相对较多,这就需要做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管理工作,才能够及时的消除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实现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进一步快速稳定发展。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的概念
所谓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媒介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金融服务,相较于传统的线下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更加快捷、分散和小额。但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在给人们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隐患。尤其消费金融行为经过互联网化和信息化的放大,金融市场的风险爆发系数也随之加大。
当下存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主要包括四类电商平台模式、P2P平台模式、信用卡模式以及消费金融公司模式。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因素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下影响到互联网消费金融本身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风险
由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互联网相关的技术风险都会波及到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基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对于大数据的依赖,有些平台仅仅具备手机端、缺乏网站平台备案等现象,互联网技术风险决定着互联网消费金融最终的发展。例如: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业务接收、信用调查、贷后控制基本上都是依赖于互联网平台,信用过程中大量地使用网络手段和网络信息,其中涉及到互联网平台的网络安全体系、大数据分析体系、客户资源库建设体系等多个互联网构建元素以及技术风险。
2.市场风险
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其门槛相对较低,导致很多小型企业蜂拥而至,这样虽然造成了市场繁荣的现象,但是也会造成市场混乱。比如:当下各类互联网金融消费公司的涌现,相关产品定位定价不一,操作相对不规范,而产品创新存在漏洞等问题。使得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本身的公信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样也会造成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进一步走向萎靡,影响到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快速稳定发展,
3.信用风险
互联网消费金融应用了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对于客户的风险进行识别及管控,但是由于国内个人征信体系的不完善,同时互联网消费金融涉及的金额小、人群分散,贷后管理成本非常高,一般由无抵押的信用贷构成,可能由于几笔小的违约,形成一系列的连锁反映,从而影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并引发整体信用风险。
4.缺乏有效的监管
互联网消费金融出现时间短发展迅速,针对传统消费金融的监管不适用,新业态的监管处于摸索阶段,还未形成系统成熟的监管方式,造成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事件频发。例如:有些分期购物平台声称无利率,但通过各种名目繁多的服务费进行额外收费,消费者无法有效维权;个人信息泄露、被盗,消费者举证、维权也没有明确规定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针对当下互联网发展消费金融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因素,应该采取有效的规避举措,具体来说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
1.从消费场景入手,做好客户风险管控工作
互联网消费金融使得传统的消费金融更加多元化、碎片化,新型的消费金融场景不断出现,比如3C贷、养老贷、留学贷、医疗贷等等,互联网消费金融可结合消费场景筛选融资者,从源头上规避恶意骗贷等行为;同时对现有大数据资源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创建一个多元化的平台数据,做好贷款评估工作,尤其是要提高新一代客户门槛,从而选择一些优质的客户,对客户的资信等级进行分级,有效地提高对客户的风险管理。
2.要加强对平台技术的风险的攻关
为了进一步降低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技术的风险,一方面应该采取自我防御的方式,通過安装防火墙等方法来有效的减少病毒的入侵,同时要做好计算机服务器以及相关硬件设施的维护,避免出现意外事故造成信息的丢失;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进行网络化的管理。通过开展网络安全工程,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发展的网络安全性。尤其是针对平台的技术风险设置相关的技术人员,有效的降低互联网消费的风险;另一方面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尤其是技术培训,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种计算机互联网的自我防御软件,能够及时的进行病毒查找等功能,并且提高操作的规范性,确保信息不泄露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外人的恶意访问,提高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安全性。
3.做好互联网消费金融培训及引导工作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参与主体相对缺乏金融基础知识、风险意识薄弱,基于此特点,应做好互联网消费金融培训及引导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客户的风险教育能够让客户提高对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及基础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行业整体金融素养及风险意识,促进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
4.要优化政府的监管方式
互联网消费金融属于新兴业态,国家需在消费金融相关监管政策的基础上,了解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与变化,积极运用新技术手段管理新矛盾新问题。通过建立准入门槛、明确经营范围来确保行业风险可控;同时可借鉴银行高管人员管理办法,提高互联网消费金融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保障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运营管理水平和质量。
四、总结
互联网消费金融本身依赖于互联网,因此其发展相对较为迅速,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曝露出一些风险与问题,如技术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为推动互联网消费金融平稳健康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管理工作应该结合消费场景,加强对客户的风险管理,加强对平台技术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同时同时积极普及互联网消费金融教育及培训,政府优化监管方式加大监督监管力度,保障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健康发展和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缪逸帆, 王璐炜.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以“蚂蚁花呗”为例[J]. 时代金融, 2017(18):76-77.
[2]宗楠.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及监管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2):65-70.
[3]肖振宇, 张杰, 谷瀛. 互联网消费金融虚拟信用风险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42-44.
[4]巴曙松,王志峰,舒天之.国外“现金贷”业务发展经验及启示.中国银行业,2017.04.
[5]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17.4
[6]赵卫华.互联网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及监管探析.金融发展评论,2016.08.
[7]李胜利.从两个关系看《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J]. 法治现代化研究,2017(05) .
[8]李友根.论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对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立场的商榷[J]. 政治与法律,2017(09) .
[9]李友根.修订法律应尊重与吸收司法经验——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经营者定义为例[J]. 竞争法律与政策评论, 2017(00)
[10]孔祥俊.对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若干建议[J]. 竞争法律与政策评论, 2017(00) .
[11]袁红.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浏览策略的效率评价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04) .
[12]杨海锋.用户移动搜索行为研究综述[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04) .
[13]李普聪,钟元生.基于DTPB的移动O2O商务消费者采纳行为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 2016(04) .
[14]李欣颖,徐恺英,崔伟.移动商务环境下020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图書情报工作,2015(07) .
[15]傅钰,范丽婷.移动搜索用户行为研究——基于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