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微时代”视域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018-10-16陈梦瑶汤才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6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微时代思想政治

陈梦瑶 汤才

摘 要 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履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的必然要求。“微时代”视域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其特定的内涵。“微时代”下的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即时性、平等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该基于“微时代”的特征,基于“微时代”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发挥“微时代”下大学生的自主教育作用,提升移动网络媒介素质与应用能力,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 微时代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互联网 思想政治

基金项目:2017年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科)“‘微时代视阈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2017GWQN CX011);2017年广东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重点课题“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微时代视阈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2017GZZD004);2017年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改科研课题“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初探”(2017-S-9)。

作者简介:陈梦瑶,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汤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213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 高校的使命担当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十分必要且紧急。

一、 “微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一)理想信念的概念

理想通常指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人生的某种需要通过奋斗实现对个人或者社会的合理的预期。

信念是坚信某种事物或者某种想法的正确性,且坚信基于这种认识而形成的某种预期其必将实现,并努力通过实践开展追求的心理状态。

理想是坚定的主张,属于信念。信念是一种对奋斗目标必然实现的信心,属于理想。

理想信念是一個整体概念,既是一种从奋斗角度上对未来的预期,又是对这种奋斗目标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心和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14]16号文)明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赋予了“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二)“微时代”的概念

“微时代”是在文化传播的范畴建立的概念。微博客的出现标志着“微时代”的到来。从文化传播载体来看,“微时代”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从文化传播形式来看,“微时代”的传播内容以碎片化为特征。从文化获取方式来看,“微时代”的信息获取方式是依托移动互联技术和移动互联终端设备的。从文化传播的内容来看,以视频、音频、文字和图片等数字化的信息为主。从文化传播的特征来看,是交互式的,即时的。从文化传播的主体来看,是生活在现代的使用移动互联终端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人。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促使他们形成为理想坚持不懈奋斗的信念;引导大学生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和同对繁荣富强祖国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将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理想结合起来,将实现“个人梦”与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将个人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社会理想信念教育。社会理想信念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关于共产主义理想最终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具体而言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的教育、中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国际形势的教育、“四个自信”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中国梦”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

第二,个人理想信念教育。个人理想信念教育包括了的道德理想的教育、职业理想的教育和生活理想的教育。道德理想的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促进形成积极、正派的人格。职业理想的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生活理想的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物质和精神追求,并引导其用符合法律和符合人性的方式追求之。

第三,将个人理想信念与社会理想信念相结合的教育。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个人理想信念和坚定的社会理想信念的同时,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内涵,即引导学生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理想的追求紧密的结合起来,将“个人梦”的实现与“中国梦”的实现结合起来。

(四)“微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概念

“微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在微时代视域下开展的针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其突出特点是以微时代为背景,以移动互联设备和软件为载体,依托移动互联技术,以短小精炼为信息内容特征,以信息化的图片、视频和文字为主要形式,以互动性、及时性和高效性为特征的对大学生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

二、 “微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文化传播方式进入“微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也面临着“微时代”的挑战。近年來,无线网络和移动数据网络普及迅速,移动互联网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互联网几乎颠覆了人们学习生活的传统方式。在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调查中,有503名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有486人即96.62%的受访者在回答“你通常通过什么方式获得关于国家大事和大政方针的信息?”时选择了“移动网络设备,如手机等”。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模式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

(一)“微时代”给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主体地位带来了挑战

在传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中,高校和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们通过掌握校报、广播台和宣传栏等传统媒体而掌握了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然而,在“微时代”下,微信、微博以及其他带有社交功能的移动互联软件的出现,使得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获得了成为发声体的可能。微时代环境下,信息发布源头不再仅仅是政府和官方媒体,在高校内,信息发布源头不再是高校和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微时代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正在多元化,包括了学生自己和一些难以监控的隐秘组织。

(二)“微时代”给高校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带来了挑战

在传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高校可以根据中央和上级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和高校的需要从容提前规划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计划,通过从容策划舆论热点,引导大学生的注意力。然而,随着“微时代”的到来,由于信息发布主体的多元化和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和及时性的特点,舆论热点的形成不再只能由高校主导。这就给高校主动、提前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带来了挑战。高校意料之外的舆论热点和广泛观点的出现使得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而处于被动状态。如何避免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陷入被动和滞后的局面,必须依靠对舆情的提前研判和预案的建立。

三、 “微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着力点

“微时代”在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可以让这些机遇成为“微时代”下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着力点。

(一)基于“微时代”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微时代”下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开放性、即时性等特点。这些特征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传统大学生理想信念由于形式较为单一,往往对大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不足。如果高校可以依托“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充分考虑大学生利用移动网络获取信息的新方式,主动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具体而言,可以开展以下尝试:(1)应用“互联网+”思维,将线下开展的传统理想信念教育主题活动融入互联网元素;(2)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开展以网络为主要元素的理想信念教育主题活动;(3)将理想教育内容开发为适合用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微课、微视频、微文等形式的教育材料,利用移动互联平台进行传播。利用移动互联网络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将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效性和吸引力。

(二)发挥“微时代”下大学生的自主教育作用

“微时代”下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平等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这些特征给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地位和信息发布的权威地位构成了挑战。但是与此同时,也使得大学生成为了发声主体。这给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大学生朋辈教育的作用提供了机遇,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多的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以下措施具有可行性:(1)依托大学生组织通过学生组织微载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如在学生会官微等平台开设理想教育专栏;(2)开展以大学生为对象的理想信念教育主题微课、微视频、微文竞赛,让大学生成为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创造者和传播者。通过利用“微时代”的特点,发回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将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三)提升“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移动网络媒介素质与应用能力

在微时代,移动互联网络媒介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的意识、知识、技巧和能力,同时要增强对移动网络媒介信息的研判能力,增强对移动互联微载体的应用能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积极适应“微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新特点,应用其优势,开拓工作阵地,创新工作方式,主动发声,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牢固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7-05-03.

[2]罗国杰、夏伟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14]16号文).光明日报.2014-10-14.

[4]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教育微时代思想政治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