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

2018-10-16张宸瑞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6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在时代变化中也会受到一定的消极影响。通过对西安3所高校进行调研发现,当前大学生对思政课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不理想,从而制约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以问卷的形式,通过对到课率、听课情况和学生反馈等调研数据汇总,揭示出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且从社会和个体两重维度出发,分析其原因。最后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通过丰富思政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政课时效性。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课

作者简介:张宸瑞,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211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①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着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和学校各项工作的进展,更重要的是肩负着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存在着如主客体之间互动稍显薄弱、教学形式多样性略显不足等一些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对思政课的热情度不高,从而制约了总体实效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培育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现状分析

(一)调查情况介绍

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向西安石油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三所高校不同年级随机发放500份问卷调查表,回收433份,回收率87%,有效的问卷为423份,有效率为97.6%。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包括思政课的到课率、学生的听课状态、课程的有效性以及课程的实用性反馈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到课率及学生的听课状态

表1:思政课到课率汇总

表2:学生听课状态汇总

表3:学生对思政课的看法汇总

从表1来看,66.01%的同学填写了该课程的到课率在80%- 100%,26.09%的同学填写了60%-80%,4.7%的同学填写了40%- 60%,3.2%的同学填写了20%-40%。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到课情况比较乐观。

表2中对于学生在思政课课堂的听课状态,14.01%的学生表示能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有42.41%的学生表示大多数时间都在认真听课,偶尔不听;但也有40.08%的学生表示在课上都很少听讲,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3.50%的学生表示从未认真听课。

出现这种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1)学生的自身原因,心情状态、以及对课程不感兴趣。(2)思政课教师的原因,部分教师照本宣科造成课堂枯燥乏味等。(3)课程本身的原因,思政课程在高校中基本上属于公共课,因此部分同学在主观上的重视度不高,同时部分教辅材料的内容缺乏趣味性、授课形式显得较为单一等。

从表3来看,14.17%的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是非常喜欢,55.12%的同学的看法是比较喜欢,26.38%的同学的看法是不太喜欢,4.33%的同学的看法是很不喜欢。由此可见,多数学生对于思政课程抱有较高的兴趣。

另外,通过与学生进行访谈的形式了解他们对于思政课的看法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想通过该课程了解国家的时事政治,学习更多地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果;二是想通过此类课程提升自己,包括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知识积累等方面不断完善自己,从而为自己以后的学业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如何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更有效、更多元化地拓展下去,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是我们思政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效性

问卷设计的实效性的调查,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能否在实践中应用以及思政课的学习对自己是否有帮助。

表4:思政課的学习在实践中能否合理运用

表5:大学思政课的学习对自身的帮助

表6:造成有些学生不喜欢思政课的原因

表4中对于思政课理论的学习能否在实践中合理运用,13.33%的同学认为完全可以;76.86%的同学认为部分的课程学习可以在实践中应用和发挥,但是还有9.80%的同学认为思政课所学知识完全不能在实践中应用。思政课内容能否有效的在实践中应用,一是取决于该课程的教育内容;二是取决于个人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表5中关于大学思政课的学习对于大学生有何帮助,42.26%的同学认为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7.55%的同学养成了关注时事政治的好习惯;18.11%的同学表示,他们思政课学习过程中感触较大,但是课后并不能灵活运用;另外12.08%的同学认为思政课的学习仅仅是为了拿到学分。从这些数据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帮助并不乐观,也就是说该课程的实效性并没有达到该课程的目的。

从表6中来看,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效性低的原因,主要从两大方面来看,一是客观原因,包括课程本身的设置来看,35.52%的同学认为教学形式过于老套,没有吸引力,这就造成学生兴趣在学期内呈递减状态;26.25%的同学认为课程本身实用价值不大,内容不够喜欢,已经不符合当今大学生使用;6.56%的同学认为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方法问题。二是主观原因,31.66%的同学选择了学生对德育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很多学生从根本态度上对思政课不重视,仅仅是抱以拿去学分的态度;另外也是因为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和周围小环境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在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动精神、理性判断力和灵活务实的创新精神、对知识、真理及其探索过程本身的乐趣、对理性和规范的尊崇感、理智和科学的实践精神等方面弱化,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打了折扣。②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建立受到冲击,国家意识趋于淡化、道德失范现象严重、民族文化面临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是全面开放的状态,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一些学生出现崇洋媚外的心理,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不感兴趣甚至是产生误解。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民族自信教育、文化自信教育。

我国经济社会地快速发展,使得就业形势、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多样化,导致我们青年人之中,有些会形成自私自利,为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甚至是国家利益的思想;拜金主义、攀比心理也存在于很多大学生中间。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很多机遇,拓宽了学生、教師、学校思想信息的获取渠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简单快捷的获取自己想了解的新闻动态等。 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西方为宣传其文化思想而冲击中国的网络市场,加剧了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网络中的信息各种各样,良莠不齐,学生对于网络的信息内容又比较感兴趣,很容易受到消极的影响。在现在网络当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网络热点很容易引发社会问题,有些经过“刻意加工”的负面信息和评论容易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归属带来负面影响。

(二)个人原因

第一,学生的独立性增强。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进步、日常生活的独立、学习活动的自主等原因,学生的独立性在明显增强。从辩证的角度去分析,独立性思维有利于帮助学生的思考、生活、学习、工作,但是独立性思考加上个性的特点有时就会出现离心倾向的问题,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科学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学生的选择性增强。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思想信息的繁杂、个人发展的多种途径和方向,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对一些事物进行选择。但是在面临选择,比如信息的选择、价值观的选择、发展方向的选择的时候,他们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所以正确地自主选择才会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中不会迷失方向。

第三,学生的多变性增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较为敏感,自身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在面临生活环境的快速变化时,不能够进行很快地适应和调整。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加强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

第四,学生的差异性较强,由于家庭条件、成长环境、心理素质、主观意识的不同,学生群体之间、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因材施教。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凸显层级教育

坚持人本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专业课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育人”的过程和“育人”的结果,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也是基础,因此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教育的过程当中,要坚持人本主义,尊重学生,要时刻关心学生的特点、差异、变化、问题等,以服务的态度去教育学生。

把握实效性原则,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以及教育目的优化都是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形式教育上。因此,教育的方式、教育的内容要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情况,贴近生活,能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大大增加。从关注学生的需求出发,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可以通过调查、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学生需求和发展的社会体验。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以学生的思想问题为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目前,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有很多,包括学业压力、婚恋问题、社交问题等方面。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学业阶段的学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握针对性的原则,加强专题模块教育。大学生在不同年龄、不同时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帮助,主要把握的原则就是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要求开展思想专题教育。

针对大学不同年级的学生,如何进行层级教育对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对低年级的大学生来说,要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校园的新生活,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对中年级学生来说,要以“发展”为目标,引导学生健康快乐的校园生活,能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处理好人际关系,向全面的素质培养发展。

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他们的正确的利益观念,提高职业素养,做好就业准备。

另外,坚持合力原则在现代高校教育的理念中也占有很大作用,大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同时也是家庭、社会的责任。因此,要加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沟通以及与学生自身和家庭的沟通。

(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内容

丰富学生互动思考的内容。思政课的学习是老师与学生相互结合的互动过程,以往的思政课多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较少。另外教材中可以让学生讨论的内容也为数不多。因此,教学内容不仅仅是教师的“满堂灌”,更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交流的机会。教材中可以增加话题讨论的内容,比如课堂中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自我反思、互相探讨,在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领会学习的内容及感触。课后也可以为学生创建学习实践小组,以教学任务为中心,围绕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也可客观点评。在这种互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评估方式及考察内容的调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多以学分考察的方式来进行评估,学生对此并没有加以重视,所以就会出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为了完成任务等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应该把思政课教育应该作为重点来设置相关课程,使得大学生能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真正走进思政课课堂中去。

另外,大学生思政课程涉及实践及自主思考和探讨的考察内容比较少。尽管目前很多思政课评估都设置了实践报告,但是多数同学并没有认真对待,更多地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地贯穿落实到课程改革中去。因此考察内容的多样化也是评估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不同内容的考察,来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情况。

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贯穿在所有学科教育之间,任何学科教育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心理学、教育學、语言学等等都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相交流,互相渗透。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教学,教学内容的充实不仅可以丰富学科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元、更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以课堂教学为主,学校特色教育为辅。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形式,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及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一定要有针对性,才会提高其教育的实效性。通过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来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程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不同的学校背景和学科背景下,针对校园文化特色展开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例如,西安石油大学作为石油类工科学校,那么就可以将铁人精神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通过铁人精神的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来加强学生的校园文化自信,培养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而延安大学可将其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开展相关实践教育、专题教育等。

重视针对性特殊群体教育。在高校中,不免会出现特殊的学生人群,这些特殊群体内部难免存在很多问题和隐患,所以教师应具备防范意识,提早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可通过与校园心理咨询室的合作,有针对性的对特殊人群进行相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可以说是一种健康心理教育,因此也要关爱学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爱,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及特点,借鉴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探索多样化实践活动。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就是思政工作者应当考虑的问题,实践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去参与才能更深切的体会。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可以是话剧表演的形式、情景设置的形式。而民族精神教育,则可以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现场宣誓、观影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学生通过实践,将自己在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在问题处理上得以应用,也可感受课本中不具有地切身体验。这种实践的方式也会提高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思政课对大学生培育工作的有效进展。

综合来说,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相同的,每所高校和每位受教育者的情况千差万别,基础参差不齐,问题各不相同。③但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相同的。对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特点,不断改进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和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教育模式的创新、教育内容的丰富、教育形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注释: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7.

②吕云峰.大学生理性精神的弱化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应对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索.法制与社会.2009(35) .

③刘一鸣.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以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本科生为例.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