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2018-10-16张恒良

学周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

张恒良

摘 要:小学阶段是儿童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初级阶段,也是奠定语文认知和写作能力的基础阶段。如何深入探究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学会观察、捕捉生活细节,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将所见、所想、所闻记录下来已成为语文习作教学的重要策略。笔者经过大量的实践与研究,就针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策略进行分析,本文将围绕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推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客观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0-012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0.078

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赋予生活。小学教育阶段是文学开始的萌芽时期,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初级阶段,对学生认识写作、学会写作、爱上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知道,传统教育方式陈旧,脱离生活实际,学生的写作缺乏生活实践色彩,形式化较严重,内容上空洞乏味。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对语文习作教学来说也带来严重困扰和阻力。

一、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将教学活动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利用学生生活中对实际事物的动静态观察后的问题或疑问带入到课堂习作实践中来,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吸引,引申并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写作的热情。课堂上做好学生观察事物的正确引导,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细节,并运用习作技巧和自己的语言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的教学方法。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将生硬的技巧与鲜活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不仅能激发学生们的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也将有效推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由此可见,生活实践不仅可以很好地将教学中的概念性问题进行诠释,帮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事物、感触生活中事物的美好,为学生动笔写作、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根据小学生生活中的实际体验,将其生活中所经历的事物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触动学生对习作素材的有机整合,开阔学生的大脑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明确在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目的,就是使小学生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融入到习作的素材当中去,加之教学中的生活化实例解析,更好地为学生选择素材、理顺结构、完善佳作等能够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提供了保障。

(一)激发体验生活兴趣

小学生生活经验缺乏,但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语文习作教学要充分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学生探寻世界的兴趣,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并且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习作技巧,将生活中的见闻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口语交流方式,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口语交流的过程,就是促使学生融入生活并将生活化内容形成口语表达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探索灵感的过程。体验生活激发兴趣,利用生活中对事物的观察,积极引导并提升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度,唤起学生对事物的习作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写作及动笔能力,为学生的书面表达、习作能力等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会从家庭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

家庭是小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生活中到处都是习作素材,家长要善于观察和利用身边的环境,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积累素材,提升学生对素材的分辨及认知能力,家庭生活中的素材积累已成为小学生语文习作教学的主要内容。此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家庭情景设计习作教学。如,开展《我的爸爸妈妈》实践学习活动,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爸爸妈妈在家里都在做什么,有哪些习惯和特点以及如何照顾自己等细节,结合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通过对最亲近的人的观察和描述,有利于激发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并且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文章内容变得真实生动,更具感染力。又如,《我家的XXX植物》,家长可以带领学生对植物种类、形态、特征、用途等进行观察与了解,帮助学生在认识、了解、叙述等描写事物时的正确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地对事物的认知做出评价,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增进学生对周围美好事物的了解,为学生的习作素材积累提供了保障。

(三)积极参与社会体验丰富情感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和社会活动,拓宽视野、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丰富生活体验、增加情感积累。如引导学生参与春游、参观博物馆、文化馆等学校组织的活动,增长见识,积累素材,体会活动中与同学们、老师在校外互动的感受,丰富情感;积极参与社区、社会化机构组织的社会活动,如走进敬老院、小小志愿者、植树节等活动,增强融入社会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由此,学生参与的社会体验活动不仅可以了解中华的历史文化、祖国的壮丽河山、名胜古迹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更体现了在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中的情感抒发与感悟,使学生的情感因素更博远,更促使了学生在习作中触景生情的情感释放。

(四)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应用

在家庭生活、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素材、丰富情感,也要在课堂教学中将所有积累融入到习作教学中去。在课堂上根据教材中习作练习的要求,设置生活化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习作。如,挑选语文教材中写人物、写景物等优秀的课文作为范本,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人、身边物、身边事,用身边富有影响力的素材所受到的启发,模仿课文范本,运用习作技巧,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课文与习作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应用了生活化教学技巧,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运用及展现,深化了学生的写作功底,有效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能够更有激情地投入到习作当中去,体验到习作的乐趣。

三、结语

小学阶段语文习作教学是激发学生文学思维、增强写作兴趣、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阶段。要在习作教学中积极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素材,从习作中掌握技巧,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动笔能力、应用能力和習作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形成,为学生今后更优质的生活和高效率的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李学东.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研究与对策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7(9).

[2] 黄晓华.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J].才智,2017(26).

[3] 陈建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中),2014(5).

[责任编辑 万淑蕊]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