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型课堂教学中追问的方式方法

2018-10-16陈永艳

学周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陈永艳

摘 要:追问本身便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的重要过程,可以激发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拓宽思维广度,让思维深度更深。“追问”能够促进人们进行正确而深入的思考,可以有效开发人们的潜能发展区。通过把握好追问的时机和火候、追问的处处和区间,来拨动学生的心弦,进而彻底实现由“教学生知识”向“用知识教育学生”的真正转变。

关键词:追问;新型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0-00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0.053

高效课堂,提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这“导”的方法之一便是追问。“追问”,顾名思义是追根究底地问,这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追问和学生对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审问”。 “追问”无疑是解放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审问”能力、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教师、学生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锻造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彻底实现由“教孩子知识”向“用知识教育学生”的真正转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掌握哪些追问的方式方法呢?

一、要把握好追问的时机和火候

(一)追问于学生“呆滞”状态下

当我们的探究或问题让学生处于迷茫状态,使其感觉老虎吃天无处下手或似是而非,不确定和无序时,也就是所谓的“呆滞”状态下时,我们最忌讳的是“袖手旁观”“无所事事”,针对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现象,恰恰是值得我们去进行把握的机会,教师追问和点拨的时机必须合适。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有针对性的、富有启发的、恰当的层层追问,就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二)追问于学生“愤悱”状态下

追问追求的是一种“点燃效应”,也就是“激活”,这个“点”我们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时机,切忌在一节课上乱点乱激。孔子早就说过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这“愤”这“悱”,便是学生进行追问的重要时机和前提。若是学生思维从活跃转变为受阻以及似懂非懂的时候,我们借点巧劲恰当的实施追问,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在临界点上出现顿悟,出现质的飞越,这和画龙点睛是一个道理,只有在龙成型的基础上且在大家期盼的目光下 “点睛”,才能发挥到预期的效果,使龙栩栩如生。若是学生思维并没有进入临界的状态,教师便进行追问,那么点拨作用便很难真正地体现出来,追问的效果也无法达到。

(三)追问于学生“自满”状态下

学生的思维在一定的情况下会出现思维定式,要么自满于自以为是的見解和一知半解的结论,要么“一根筋”、一个见解扎到底,突破不了思维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是能够抓住机会,从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和角度来恰当地进行引领和追问,深入的将学生思维点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跳板的搭建,让思维的角度更宽,把学生的思维从“点”引向“面”,进一步“唤醒”学生思维,让学生进行思维的扩张和延伸,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要把握好追问的处处和区间

(一)追问于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处

依据第一问,在重难点知识突破处向学生提出有意义有深度的二次追问是学生更具体更深刻掌握知识、进行自觉探索和创造的前提。教师在课堂上的追问一定要“提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切忌为问而问的追问,也就是抓住学生疑惑的地方追问。每节课往往都有一些教学的难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很难理解,并且产生疑惑的地方,若是不能够突破教学的难点,会给整个课堂理解造成严重的影响。在知识的疑惑处精心设置问题,进行追问,帮助学生走出认知中的误区,这样不但可以将困难转变成容易,还能够吸引以及提醒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进行思维再创造。

(二)追问于学生思维的短路和偏差处

所谓思维的短路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受到已知知识及见识的束缚导致思维难以突破未知的暂时性“休克”,这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恰当的追问,从短路处出发进行辐射、思考和想象,能够探索出比较多样的设想,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从而产生比较独特的思维方式。同时,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解答难免会出现认知偏差,这个时候如果教师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而不进行偏差处的追问,导致学生的思维停滞,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三)追问于学生对问题的不断“审问”下

我们深知: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重要的不是去解决一个个问题,而是由一个问题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问题里隐藏着很多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秘密,“问题”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对问题本身进行剖析的能力,即对已知问题的“无关”信息进行层层的“审问”,也就是“追根究底”,通过学生对“审问”问题的不断追问,进而更进一步了解问题,开放问题,发散问题,多一种“看”问题的眼光。当学生有问可追时,他肯定在思考,在发散思维,所以,教师要善于用追问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善于在“审问”下追问问题,进而实现最优质的教学。

(四)追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在这三个区间,我们最适合追问的是“最近发展区”,因为对“已知区”的追问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对“未知区”的追问则是要建立在“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如果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追问,切中要害,精准追问,追在对要点的掌握下,问在对关键的追寻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新型课堂下,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要创造出一个精彩、灵动和智慧的课堂,进而培养“全人”发展,掌握一定方式方法的追问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王兰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初探[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12).

[2] 胡泽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的方法[J] 速读旬刊,2014(5).

[责任编辑 杜建立]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数学复习教学方法
浅谈高等数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略谈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