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2018-10-16刘培学

学周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刘培学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提升能力、开拓智力的主阵地,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和成绩。因此,我们教师要特别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整合教学资源,精心备课,创设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的教学,并通过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做到全面落实《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0-00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0.0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效课堂的实施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研究、总结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紧跟教育形势高速发展的脉搏,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笔者就多年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与同仁共勉。

一、精心备课,为保证课堂教学高效进行做好准备工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课前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设计的科学合理,学生基础成竹在胸,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更佳。

1.要深入挖掘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理顺每一个知识点的前后衔接。教学脉络层次要分明;数学用语使用要规范、简洁、明了;教学目标要适用、明确;内容安排要合理、恰当。

2.要充分了解学生。课堂是学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备课时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各方面的情况,依据学情因地制宜设计教法和学法,灵活整合处理教材,预设好课堂调控机制,把握好分层教学环节,因材施教,提升驾驭课堂的水平。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数学的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和教学密切相关。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就会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喜好,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各种情景,调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就能使学生处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小學生正处在长身体和长知识的年龄阶段,对鲜活的情景很好奇,因此教师只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新颖独特的教学活动,就一定会使学生逐步变为“要我学”为“我要学”。

1.巧导激趣。俗话说,“明天的一切即将是一个新的开始,我的幸福就在前方”。教学中精彩纷呈的导入能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掀起教学气氛的热浪。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班班通的多种功能,制作集声音、动画、景观为一体的鲜活课件,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景,能从问题情景拓展发散思维,引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就能增添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还可以依据小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心理特点,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激活课堂并导入新课,聚焦学生的专注力,调动他们的学习激情,让他们快速融入到学习中去。

2.主动关心,善于激励,做学生的真心朋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公平、公正善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依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为他们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发现机遇并展示才能,有收获感。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功,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教师还要善于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对个别学生在数学的某些领域的解剖有独到见解时,除用美好的语言称赞,如“真不错”“好样的”“你就是未来的数学家陈景润”等以外,还要给学生一个特别的奖励,给他们佩戴小红花,摸摸额头,赠送小礼品等,让学生沐浴在课堂的春风里如饮甘霖,视学堂为乐园,平添一股强劲的学习动力。

三、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抛弃过去的“以刚为刚”“以本为本”的依赖思想,用好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再走进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教材的整合,还要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1.班班通辅助教学。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恰当地运用班班通课件,通过可感知的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象悦耳的图、文、声、像再现,化解了认知难度,突破了教学重点。例如,利用班班通课件把各种图形拼、凑、组合,形象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指导练习时利用班班通课件,加大了课堂训练容量,减轻了课外负担。

2.分层教学。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实际实施分层教学。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要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力求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例如,在作业分层指导时,对于学困生,教师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并主动亲近,逐个指导;对于中等学生,教师要求他们必须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他们适当增加一些有难度的题型,进行个别引导、督促;对于优等生,教师要求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练习一些综合题,进行竞争性评价。

四、重视质疑问难,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新课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明确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为他们搭建质疑问难的平台,留足讨论交流问题的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还养成了勤于思考、寻根究底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教材和教法,以新《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方法,教学能力和水平就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刘艳丽.数学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8(6).

[2] 权松爱.略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1(34).

[责任编辑 杜建立]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