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下水作文与学生“二次作文”有效结合

2018-10-16张春旺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灵魂作文教师

张春旺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为了学生作文水平能有切实的提高,写作前,我们往往会讲解一些作文方法技巧,作文批改的重点也是看学生是否将技巧应用到写作中去,以期经过方法的积累,学生能有更快进步。但我们常常发现,我们煞费苦心讲解的作文技巧,学生的作文中根本没有用上;即使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拿到批改过的作文后学生大多也是只看评分,不去注意评语,即使看了评语也不会去琢磨自己作文的不足。已经多次指出的缺点,在下次作文中又会再犯。最后只落得教师徒劳而无功,学生作文水平停滞不前。

其实静下心来细细想想,那些讲起来头头是道的理论要想真正体现在作文中是不容易的,我们讲的理论如果不是自身实践经验的总结,又不能拿出例文来“诠释”,只能成为抽象的教条,这样一来学生初次作文多数要面目全非。要想改变,笔者试着应用了两种方法:作文教学中将教师下水作文与学生“二次作文”结合起来。

一、下水作文的价值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生不会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本身不会写作文,学生从来没有听到过教师自己议论写作文的切身体会”。教师缺少感知世界以及用文字去抒发的能力,又如何指导学生写作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很重要。大凡成功的语文老师无一不是会写作的,叶圣陶、朱自清既是教育家又是作家,魏书生、钱梦龙、于漪无一不是能说会写的。

写作确实需要悟性,但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习作示范,学生的进步可能更快。对于写作理论我们都有体会,很多时候教师讲起来头头是道,学生用起来却难操作,根本原因在于那些都是别人的总结,我们对此没有切身的体会,所以作文指导多隔靴搔痒,纸上谈兵,难于切合学生实际。俗话说“舞千剑然后识器,操千曲然后晓声”,我们写了下水作文后,就可以结合着别人的理论总结出自己的写作经验,再用我们的文章直观的展示出这些理论经验在作文中如何应用,总结出我们学生能够理解、可以应用的写作技巧,用真正触碰到他们内心的更直观具体的内容,树立起学生写作的信心,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在这样的特殊对话方式中,学生直接地领悟到教师所讲授的写作理论,教师则达到教学所追求的“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学生也将在下水作文的触动下引发出交流的欲望,也会以作文的方式把自己的思想反馈给教师,这就实现了激发学生写作激情的目的。学生将这些可理解的技巧照着教师下水作文的样式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样不管是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我们的作文水平、理论水平都会有一个层次性的提高。教师下水作文作为特殊的写作样例,是不可取代的教学资源。

二、“二次作文”的价值分析

古今中外大作家的创作经验都告诉我们: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杨朔的《雪浪花》仅三千字,却修改了两百多处;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手稿,在反复读了两遍后才定稿付印。大作家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

传统的作文教学有很大的缺憾,在讲评之后学生明确了如何改,却没有按讲评意图去做,导致学生作文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再实践的机会。为克服此弊端,我们可以在传统作文教学之后加一个“二次作文”的环节,使作文教学程序变成命题——写作前辅导——写作——评改——讲评——二次作文——再评改——简评八个环节。

“二次作文”指的是在学生完成第一次作文之后,由教师进行精心点评和激励,学生再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和加工,把同一体裁、同一题目的写作进行两次训练的作文教学方法。要想让教师的评改真正落到实处,往往要经过“二次作文”这个阶段。学生的第一次作文是实践,阅读并领会教师的评改后,第二次作文是再实践。成熟的写作是在不断的自我修改完善中提高的,“二次作文”正是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完善、提升写作水平的机会,使学生对如何写好作文的认识不断深入,相当于学生做错了数理化题后的订正,对“一次作文”进行修改,起到了“反馈、矫正”的作用,强化学生对写作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它是符合学生训练规律的,是一种真正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效的写作训练方式。

三、二者结合的实践探索

要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好下水作文,要靈活地把握好下水作文的形式。下水作文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只是作文的提纲,也可以是片段作文;可以是一篇完整的同题应试作文,也可以是针对不同学生写作特点的定制作文。只要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下水作文的形式可以灵活把握。

要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好下水作文,还要灵活地把握好写下水作文的时机。可以先于学生写,预知写作中会发生的一些困难或错误;还可以在学生写过后再写,比如在批阅好学生作文后,发现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可以结合作文理论有针对性地写,作为教学讲评时的示范材料。

例如训练议论文写作材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一样,否则,你们绝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耶稣)

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周国平)

因为担心学生把握不住分论点的使用,在首次作文前下水和学生一起列提纲,十五分钟后和学生分享提纲:

让灵魂敞亮

第一段由材料引出观点:生命,原本是单纯的,正如小孩一样。可是,经过社会的浮尘沾染,人为了欲望、野心、财富、权力、地位、身份等等,活得越来越复杂了,甚至把它们看得比生命本身更重要,为之耗费了一生的精力,任由灵魂被野心、欲望踩到地下。人们需要让灵魂敞亮。

第二段设分论点:只有让灵魂敞亮,我们的生命才有欢乐。现代大多数的人心灵在低劣的热闹中变得浑浊,其实,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追求适合自己天性的活法。沈从文下放中称赞“这儿的荷花很美。”身在苦难中,却不时体会着生命的欢乐。

第三段设分论点:灵魂一旦敞亮,我们内心才有宁静与朴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子的生活朴素却愉悦,艰苦却令人神往。莫言面对外界的喧嚣、写作的艰苦,他选择敞亮开自己的灵魂,坚守自己的朴素与宁静。

第四段设分论点:灵魂一旦敞亮,我们才会拥有淡泊名利的胸怀。列举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居里夫人得奖之后将奖章送给孩子当玩具。钱钟书、杨绛夫妇面对外界的盛情邀请总是深居简出、安心做学问。

第五段呼吁让我们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听见灵魂的声音,让灵魂敞亮。

又如在训练记叙文细节描写时发现学生作文中很少有意识的利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笔者在“二次作文”前下水作文《难忘那一幕》刻画“大爷”淳朴苍老的形象时写道:

打开门,我大爷蜷缩在门外靠墙的旮旯里,往日有神的双眸如今已黯然失色,无神的双瞳迟钝的望向我,神情略带尴尬。他紧贴着头皮的那层头发灰白、干枯,犹如一层麻草蜷曲而凌乱,饱经岁月的面庞皱缩着,枯树皮般的大手略带些暗红的伤痕。见我出来了,还残存着泥灰的右手攥着灰土土的军大衣站了起来,浓重的旱烟味早已弥漫过来了。

利用动词、形容词等修饰语和修辞手法起到了细致刻画的目的。

我们又应如何进行有效的“二次作文”教学呢?

首先,明晓缺点。在对“一次作文”认真批改后,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作文讲评,结合作前辅导的作文理论,重点分析班级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其次,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所列出的标准,如语言生动,句式灵活,文句有意蕴,结构精巧严谨,材料新鲜丰富,形象丰满感人,构思新颖独到,立意深刻有启发性等方面,在自我修改和同桌、小组间的相互修改中查找写作的不足。通过教师与同龄人的点评,让学生真正明确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知道修改、打磨时应如何下手。把这次习作的缺点作为下次训练的目标来处理,保证“二次作文”不再“掉进同一条河”。

其次,修改升格。又分为自我修改和“二次作文”两个步骤,学生对作文的意图和本次作文的优缺点都已经深刻认识后,先选择问题比较突出的一处在原文进行修改、打造,目的是使它成为文章的亮点,然后再进行有目的的“二次作文”。修改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改要因文因人提出要求,对于构思新颖、立意准确的文章,主要是让学生细琢细磨,包括打磨语言、扩充素材、塑造形象、完善结构等;对于构思平平、立意偏颇、取材不当的文章需要大修大改,主要包括重新构思立意、提炼思想观点、调整文章结构、打磨语言等。

作文教学中,笔者用教师下水作文的形式向学生渗透写作技巧,用学生“二次作文”的形式,通过反复训练、反复评改的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写作水平。当然,在实践中这些方法还有一些缺憾,我愿意在这条路上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曹东晓,浅谈教师下水作文对学生习作的3I领作用[J],大观周刊,总第576期:118页.

[2]许永峰.下水作文:突破作文教學瓶颈的一条路[J].写作教学:2012年,第8期:35页.

[3]徐飞.语文教师的“教学性写作”[J].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3/B:13页.

[4]刘玉真.语文老师要写下水作文[J].中国教育:2011年,第9期,37页.

[5]仲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实施二次作文训练[J].阅读与写作:2012年,第3期,168页.

[6]陶行知.教学合一[A],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灵魂作文教师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灵魂树 等
漂泊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