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茎粗、叶茂:高中生作文提升之道
2018-10-16张志平
张志平
高中三年,同学们需要怎样准备、怎么操作,才能形成最佳的“意念”,使用最好的“形式”,来展示最高的才情呢?
一、根深: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要写出比较好的作文,必然需要全面、细致、深入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进而借助自己的文字表达生活,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切感受,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如果一个学生不留意身边的人、物、事、景,没有对生活的体验、审视、思考和感悟,那么,他的作文就会缺少真切的“有我之境”。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生活中处处有语言”,同学们可以写自然界悦耳动听、引人遐思的语言,人类社会情感真挚、意蕴丰富的语言,表现生活的诗情画意;也可以透过语言的窗口,从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艺术与科技等维度探寻生命的价值;还可以研究语言的源远流长与精妙深邃,发现文明传承的途径。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思考探究,只要紧扣“语言”,来感觉生活、感悟生命、感怀文明,都是“语言”的意义与价值。
整天忙于学业、生活方式两点一线的高中学生,生活经验缺乏,也可以通过广泛阅读来弥补。“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下功夫多读书,写起作文来才不会感到费劲。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理解能力。阅读不是难事,积累谁都知道,但能改变浅阅读的习惯、强化读写结合意识的阅读积累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了。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中,不妨让阅读积累的素材具有这样的特色:一是散发着文化气息。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我们可以选择那些“熟悉的陌生人”——富兰克林、纳兰容若、林徽因、南怀瑾等人的精短作品反复阅读或进行整本书阅读,从中挑选出体现人类精神和文化品格的优美材料。二是折射出人性光辉。那些胸怀天下、思考社会大同大不同、不局限在小我世界的哲学家、思想家的作品往往散发着温暖的人性光辉,譬如可以从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去领悟其执着而又超脱的人生哲理。三是传递出生活味道。遇到留有我们生活体验、情感痕迹的瞬间,让我们产生“心有戚戚焉”的素材,譬如儿时的爆米花、青葱岁月的笔记本等,一读就会让你激情洋溢,因为其中有着我们自己的“体温”。四是体现出专题性能。可以从感性、理性、哲理等考虑,也可以从题材如生态、自信、眼界等方面进行专题化积累。不管怎么说,打上个人生活印记的素材是最独特、最动人的,文章中有“我”真实的人生体验,也最值得称道的。
南通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的作文材料的关键词是“跟从”,一位同学写了一篇很有文化情怀的作文《听古城墙的悲鸣》,一是书信体,二是情真意浓。“……我时常望着那一束藤蔓,那一块旧砖,那一扇旧窗,反复思念那长着酸红枣的老城墙,他们的根使青砖红瓦在泪水里轰然倒塌,浑浊了北京古韵的气息,篡改了城市的脉络,终将失去自己。我想不明为何他们愿选择盲目跟随,而把老北京的那古韵‘红烧,把北京人的从容悠闲地‘清炖。我不愿成为在老城墙下生老病死却麻木注视其死去的人,我更不愿后世吃着那不堪入目的残羹冷炙,困惑着我的困惑。占祥兄,或许你我注定走这所谓‘逆时代之路,努力着让北京从刻意而盲目的跟随队伍中苏醒,迈出保留自我独特魅力的坚定的步伐。”来自苏教版必修四的梁思成的《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被小作者灵机一动,化成了梁思成给陈占祥写的信,化成了面对古城墙被城市规划拆除的深度心痛。
二、茎粗: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于学生而言,其中的情意便是在观察事物、感受生活、内省自我时所形成的想法或感受,是我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碰撞的产物。但是,这种情意又不是作文的立意,能不能与作文的立意有机结合为一体,则需要我们首先在审题和立意上下点功夫,因为“文无意不行”。
2017年的江苏高考作文“神思”起点就是“车”。考生要眼中有“车”,思考要围绕着“车”,作文以“车”为起点,开“车”上路,才能“与风云而并驱”。学生如果丢掉了这个起点,广阔无边地谈人间的真情、时代的变迁、人生的哲理,都不是基于作文材料的思考,都不是紧贴着作文材料的表达。审题不准,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南通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的作文材料是:“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中有学问,比中有情怀,比中有智慧……”第一句揭示了生活中处处存在“比”的社会想象,第二句明确了“比”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含义。学生在行文前,应当知晓其关键词是“比”——“比”是写作的中心,就是要我们写比什么、怎么比,可以是正面的肯定,也可以是反面的批判,但最终都要落实到“比”的学问、情怀或智慧的主旨上来。写作时,可以写人与人的比、物与物的比、现在和过去的比等,可以写比物质、比精神,也可以写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历史的对比等。但如果断章取义,只写“学问”、“情怀”或“智慧”,便是偏离了材料的基本内涵;而如果想反弹琵琶,认为“争高下有伤感情,情怀何在?”进而写不比,同样有违基本立意。
经常有学生费尽心力找寻一个“通用素材”,这样的想法太单纯。一个擅长思考、精于立意的学生除了会认真揣摩所提供的材料的立意,还会进行立意和构思的发散,就是对自己积累的好材料进行多角度立意思考。一位同学对京剧情有独钟,平时就精心整理了关于京剧主题的诸多材料,在看到“比中有情怀和智慧”后,立马就想到对梨园的情怀和改进的智慧。为了体现“比”,她将一则素材中的他改为兄弟俩,写了兄弟俩的比和弟弟赋予京剧新的内涵和表演形式前后之比,甚至还写到兄弟剧团与其他剧团的比,文章具有厚重的文化气息。考试结束后,该同学还和老师一起再揣摩、再探讨,这则“梨园”材料还可以表现哪些主题?于是,她围绕“梨园”材料不断生发,如:社会需要仪式感(长期涂油彩作为京剧的象征不可或缺)、视界要开阔(目光长远,与各地剧团交流,让国粹走向大众)、剧目内涵的正能量(辨识忠奸、感悟至善至美等)、辉煌背后的艰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文化的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等。如果考虑写议论文,可以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传统文化不能迷失自我、创造性传承文化等方面入手,否定佛系、玩笑式经典新编等社会现象。经过这样的思考,“一招鲜”才有了“招招鲜”的效果。
三、叶茂: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记叙文追求構思新巧、形象丰满、感情真挚,议论文讲究见解新颖、议论深刻、揭示本质。在记叙文写作中,除了需要关注怎样拟一个靓丽的标题、如何优选素材、如何开门见山首尾照应等,还需特别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真我写作,开头有我。作文之真,体现为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贴近生命的思考与感悟,才能深入人心。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记叙文一定少不了“我”,优美的纯写景开头博人眼球的做法已经过气了,作文的开始部分,要有四个要素:材料中的关键词、题目中的重点词、体现生活气息、“我”。笔者曾原创了一道作文题,其材料是:“笔,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与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随着社会的发展,笔的种类越来越多,在生活工作中已不可或缺,可以用来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书写人生……”一位同学在其文章《笔尖传情》这样开头:“春风拂面,嫩柳扶手,阳春三月。端坐桌前,展一方宣纸,提笔,传情。”是不是就很不错?
二是丰满细节,让人心动。写作时,描写一定要细致,使细节丰满、具体而生动,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自然会产生共鸣。有吃烤红薯吃成大花脸的细节:“爸爸假装很害怕,可不能在我衣服上擦嘴巴啊,我就故意把脸埋在他背上,弄出很大的声音,把爸爸吓得一愣一愣的……”文章越是能从细微之处表现真挚的情感,就越能显示出写作技巧的高超。
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除了掌握和灵活运用常见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外,尤其需要培养纵深式思维和因果式思维,避免议论的肤浅和简单化。
世界是错综复杂的,写作时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透过表象看到真相。刘勰有言:“论如析薪,贵在剖理。”他将议论事理比喻成劈柴,劈柴要按照木柴的纹理,分析事物就要辨明道理的入口,切入其深处和内核。2018年1月5日人民日报时评《支付宝认错说明了什么》一文值得学习,文章开头直接亮明观点“《芝麻服务协议》并不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然后先退一步,“客观地说,面向万物互联的未来,数据的广泛共享是无法扭转的历史趋势”;简要展开后,文章笔锋一转,“然而,便捷不能替代安全”,随即从网络信息泄露的危害、保护个人数据权利、节制互联网公司数据权力等方面层层深入进行剖析,指出论证监管和约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深化观点,强调“互联网数据规则必须跟得上互联网数字生活”。
凡事没有无因之果,“知其然”固然重要,“知其所以然”更为重要。议论文写作中,同学们分析问题时,既要分析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又要分析它会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结果。如果因果关系本来就是连锁的,更需学会运用因果思维来分析论证。有一则笑话《中国足球为什么总是输球》,分析到场地原因、天气原因、赛场内外因素、抽签情况等诸多因素,虽是冷笑话,却也可以看出对原因的追问、各种元素分析的重要性。
生活感悟多一点,阅读积累广一点,立意思考深一点,横向思维宽一点,谋篇布局巧一点,观点理性精一点,同学们的写作距离成功就一定近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