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学习任务群视阈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2018-10-16段菁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素养情境

段菁华

2018年初,教育部修订并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预示着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大幕正式拉开。在课程内容方面,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并将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大致划分为18个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力,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正如王宁教授所说:“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个人的语言运用系统。”

“学习任务群”强调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体现出语文课程鲜明的实践色彩。同时又呼应了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一改以往传统的依靠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探索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模式,都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语文教学内容的全面调整,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既对教师的教学形成内在的规定性,又对语文教师的角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具体来说,在语文学习任务群视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角色:

1.学习目标的设定者

虽然课程标准设计的18个学习任务群都明确了各自的学习目标,但这个目标相对讲还是很抽象的,还需要进一步清晰,甚至要具體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专题。比如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目标的一个方面是:“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这里的“门径”“经验”“方法”“读懂”“把握”等概念就有不同层面的理解,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文本对象和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细化和设定。阅读什么、用什么方法阅读、如何衡量读懂、如何把握文本、如何建构学生整本书的阅读经验和方法,都要教师进一步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且要相当明确。

2.学习情境的创设者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强调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开展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二是强调“创设综合性的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

什么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一般来说,真实情境是与虚拟情境相对立的。从新课标的设计理念出发,从对包含“真实”和“情境”的各种表述来分析,真实情境应该是具体的、与学生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有着综合性特征和实践功能的、能进行互动学习的情境。

具体是与抽象相对的,越具体才越真实。具体而不失典型,才会有较好的参与度和拓展性,才越有利于迁移和发展。同时,新课标提出了三种情境,个人体验情境、社会活动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真实情境应该是选材于学生日常生活片断,或者再现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个人情境或社会情境。另外,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强调要“创设综合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和行为方式”。所以,真实的情境应该是带有任务的言语运用的活动。新课标还强调了情境的互动性,一是线下的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一是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学习空间。真实与虚拟网络并不一定绝缘,如果能实现有意义的互动,体验感越强烈,就显得越真实。

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贴近当代生活的、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实践的、具有良好互动效果的教学情境,从而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学习内容的合作者

这里的合作者角色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而言。传统语文教学内容主要由教师和教材决定,教师虽然有相对的自主决定权,但也只能是在教学顺序、教学篇章的取舍方面进行幅度有限的调整;新课程标准则在学习内容的确定上赋予了教师更大的自主权力。基于任务群概念的学习内容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材课文,二是教师指定阅读任务。比如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中,课程标准认为学生阅读对象可以“从教材课文节选的长篇作品中选择,也可由师生共同商定3-5部作品,学生从中选择一部阅读,选择相同作品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讨论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关专题、具体书籍、参考范文、相关阅读资料,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研究题目等。这其实就强调了学习内容的灵活性和相对性。传统教学中单向度提供教学内容的教师,要转变成和学生一起决定学习内容的合作者,这种教学内容的合伙人制度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照顾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学习内容的不唯一性、合作性,虽然一定程度上解构了教师的权威,但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体现出一种课堂教学的平等民主思想。

4.学习方法的引导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务群学习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这些方法既有具体操作层面的,比如具体作品的阅读的方法就有精读和略读、浏览、评点等,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学习方式学习语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促进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等。同时也有意识和习惯层面的,比如新课标提出“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能力和特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探索个性化的学习方法,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倡导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专题学习,围绕语言和文化、经典作家作品、科学论著等,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研讨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相互协作,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另外还有教师对学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下,学习方法也是学习内容之一,学习方法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习的结果如何,教师应该有对学习方法的清晰认识,同时积极引导强化学生的方法意识,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助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5.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与传统课堂教师角色相比,语文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教师的组织功能更加凸显。新课标提出在任务群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教师应该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的参与讨论交流,解答学生的疑惑,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和交流,做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对话者。

首先在语言的积累、梳理方面,教师要有步骤、持续地鼓励和督促学生持之以恒的进行。同时,教师还要及时组织学生交流与分享,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

其次,教师还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学习,主要体现在组织建设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方面,比如各种文学社团、新闻社、读书会等,积极建设跨媒介学习共同体,并将其作为支持语文学习的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多种媒介的运用对语言的影响,还有各种群体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如读书交流、习作分享、辩论演讲、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共同体和群体的支持下,在活动中探析有关语文现象,拓展视野,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教师积极合理组织学生学习,是学习任务群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的教学日常。组织过程中要科学和合理,不要流于表面,要注意活动形式和共同体的建设,认真开展思考、交流、讨论、表演、体验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6.学习支持的提供者

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否开展起来,获得预期效果,还要看教师能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学习任务群概念下的学习支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方法的支持。如教师为学生做好问题设计,提供阅读策略的指导,适时组织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等。

平台的支持。如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自主组织举办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话剧表演等互动,创造更多展示交流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激发学生创作的成就感。

资源的支持。如在任务群2(当代文化参与)中,新课程标准提出:“利用家庭资源以及学校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等,研究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美术馆、音乐厅、影剧院、名人故居、革命遗址、名胜古迹,以及其他文化遗产,通过实地考察,深化对某一文化现象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跨文化研究的文章或专业杂志,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化。

工具的支持。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为学生提供观察记录表、等级量表等自评互评的工具,促進学生不断进步。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利用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学习空间,创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学习生态,为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服务等。

各种教学支持可以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更广阔的语言环境中主动学习,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持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7.学习结果的评价者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需要教师科学及时的评价。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过程即学生学习的过程,应围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情境中和活动任务中,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

学习任务群语境下的学习评价,要充分考虑语文实践活动的特点,注意考查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参与程度、思维特征,以及沟通合作、解决问题、批判创新等能力,记录学生真实、完整的任务群学习过程。

教师在评价时,既要注意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保证基本目标达成的基础上,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表现,满足不同发展需求。同时也要注意评价学习结果,引导学生通过评价反馈,调整学习进程,梳理学习方法,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规划。更要从学习品质角度评价学生,通过学生在任务群学习中表现出的个性品质和精神态度,为学生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全面记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轨迹。

在评价方法上,教师要采用灵活可行的方式,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不拘一格地评价学生。通过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切实发挥教学评价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状态、学习品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8.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者

语文学习任务群视阈下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既要提高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同时也要提高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

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建设,积极利用与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应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互动主题,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聚焦课程目标,明确问题,整理、优化课程资源库,通过必要的精简、调整、补充,加强语文学习活动中内容和目标的整合,形成与教材相呼应的开放的教学格局,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与发展。”

在课程资源的整合方面,教师应遵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规律,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整合相关课程资源,要注意利用本学校、本地区的特色资源,关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

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通过开发与整合课程资源,逐步提高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整合相关语文学习资源,不断优化更新,持续学习,更新观念,改进实践,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课程基础。

对比传统语文教师,语文学习任务群为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变革教学方式,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强调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和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精心研究语文课程,探求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全面了解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的前沿成果。惟其如此,语文教师才能适应并胜任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素养情境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