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共性 剖析个性
2018-10-16林云妹
林云妹
由于小说文体有其特性,高中生甚是爱读小说,爱学小说,但学生对小说文本的阅读则多是停留在只见故事不见其里的层次。究其原因,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分析法的滥用,导致了当下小说阅读教学呈现雷同、无趣、低效的特征,中学小说阅读教学遭遇瓶颈。
当前,教师在小说教学过程中,对小说的阅读分析形成了固有的模式:1.分析小说情节,理清小说基本内容,将小说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2.分析环境描写,对于自然环境的分析要求学生着力分析景物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气候、场景等,以此透析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等;分析社会环境,主要体会社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3.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和生存环境等描写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的分析方法简单、易操作,学生习得后即能娴熟运用。阅读李镇西老师执教的《祝福》一文的课堂实录,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高一的学生对三要素分析法的运用都已相当圆熟。李镇西老师采用学生合作探究生成的课堂模式,课前不做任何提示,在25分钟的学生自读后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我们发现不加引导的高一学生十分娴熟并是自然地将谈论的焦点聚焦于祥林嫂,聚焦于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聚焦于鲁镇中的鲁四老爷、四婶、柳妈等人,聚焦于“祝福”这一环境。在众口踊跃地讨论后,学生们得出了“礼教杀人”的主题。这样“成功”的文本分析使我们不禁感叹高一学生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分析的功力。我们赞叹高一学生三要素分析法运用的娴熟的同时,不禁感叹为什么没有一个学生提到《祝福》一文为何使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我”,“我”的叙述的真实性以及小说中显露的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拷问的主题等问题。显然,单一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视野,限制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随着现代派小说进入高中语文教材,三要素分析法面临更大的挑战。现代派小说打破了故事在小说中占据中心地位的观念,以人物形象模糊化、情节淡化、背景描写的主观化、作品结构的复杂化以及大量的心理独白的展示为特征。对于这类小说如果我们再以老一套来阅读品鉴,统一运用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分析法,这将是一次多么糟糕的小说阅读教学。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法,教师教法最终导致了小说教学的低效化,学生小说阅读能力的低能化。小说教学要想重新焕发活力,教学应回归小说本身,准确把握小说文体特征,才能保证小说教学的正确性,进而改变教、学两低效的局面。潘新和教授认为“阅读离开了文体,必定不得要领,读,等于未读”。[1]王荣生教授也谈到应“按照诗歌的方式去阅读诗歌,按照小说的方式去阅读小说,按照文学欣赏的方式去阅读文学作品”。[2]高中语文教材选录的文学作品大致可以分成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类。这四种文学文体在相互联系、存有共性的同时都各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样式,区别于其他文体,其文体特征也具有独树一帜的特殊性。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给小说下定义的:一种叙述性的文学体裁,通過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矛盾。极具权威性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则将小说定义为:文学体裁之一。以散体文的形式表现叙事性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对人物的关系、命运、性格、行为、思想、情感、心理状态以及活动的环境进行具体的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两本工具书同样以小说三要素来归纳小说的定义。但这样的归纳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我们不免有这样的疑问:难道戏剧就没有人物性格,就没有情节的发展和环境的交代吗?难道叙事化的散文、报告文学就不依托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吗?这样的论述显然不能将小说与其他文体区分开来。
那么,小说到底是什么?从体裁角度来看,“小说是一篇虚构的故事”,这一观点在中西方小说研究者中大体上取得了一致认同。故事在小说中确实占有重要地位,在中西方传统小说中,小说的展开基本上就是故事的推进,我们可以明显看见故事。那么,现代小说如意识流小说等是不是就不存在故事呢?研究者否定了这一观点,曹文轩在《小说门》中谈到“即便是现代小说也还是存在故事的,只不过是故事的肢解化和零碎化”[3],“故事是小说的本性之一——本性难改,改了也就不是小说了”[4];从语体的角度来看,小说这一文体突出的特征是如何讲故事的叙述形式。不同的小说在叙述形式上各不相同,不同的小说在叙述角度、叙述时间、叙述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不同。即便是同一个故事,运用不同的叙述形式也会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从作家风格角度来看,由于家庭出生、生活经历、阶级倾向、时代风貌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小说家笔下的小说作品在文体特征上还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写什么”“怎么写”“什么人来写”等因素都会影响小说的文体特征。另外,文学作品作为上层建筑植根于社会生活,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类别,它的根本特点在于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小说从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同一时期、同一地域的小说作品从内容到艺术形式方面都会存在诸多共同点,呈现相似特征;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小说作品从内容到艺术形式方面则会存在差异性。总之,小说文体存有规范性的同时又必定是丰富、多样的,其多样性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不同时期的小说文本在文体上呈现出不同特征是小说文体特征多样化的一大表现。小说诞生至今,小说的内容和艺术手法都发生了巨大转变。中西方小说都经历了从古典小说、现当代小说到现代派小说的发展进程,其写作手法也经历了从现实主义手法、浪漫主义手法到现代派手法的转变。叙述方式也发生极大转变,从强调人物、情节、环境到弱化情节、弱化人物;从重视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到重视从心理角度来塑造人物;从重视情节的完整性到情节的片断化、零散化;从写实主义技法到象征、隐喻、荒诞、梦幻、内心独白等手法的运用。另外,小说文体特征的多样化还表现在同一时期的小说文本在文体上也各有特色。以中国古典小说为例,中国古典小说在文体上存有共性的同时,同属中国古典小说的不同小说文本在文体上也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征,神魔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人情小说都各有其特征。“神魔小说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艺术上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神异奇幻的境界为特征。”[5]“历史、演义小说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迭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演绎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思想,艺术上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人物特征化性格明显。”[6]“英雄传奇取材于史事,但不拘泥于一朝一代的历史事件演变,而主要采集民间传说进行加工,着重于英雄人物事迹的描述和性格的刻画,艺术上注重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情节结构连环勾锁,层层推进。”[7]“人情小说即立足于人间社会,以基本写实的方式来描写家庭生活、婚姻、男女感情,并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作品。艺术上从线性叙述走向网状叙述,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化。”[8]
因此,教师在小说阅读教学之前,应尊重特定文本的文体特征,谨慎确定小说教学内容,不唯“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分析法”马首是瞻。秉持发展变化的眼光,遵循把握共性、分析个性的方法,注重辨析文体之下的文本独特性,挖掘小说文本的真正魅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小说阅读教学课堂重焕光芒。
注释:
[1]潘新和.阅读与写作是一种文体思维.语文教学通讯.初中版[J],2006(3).
[2]王荣生.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语文学习[J],2009(10).
[3][4]曹文轩.小说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第112页.
[5][6][7][8]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149.24.45.1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