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策略初探

2018-10-16张倩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游戏化引导整合

张倩

摘 要:游戏是幼儿的天然喜好,是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幼儿园应该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幼儿的成长开辟一个快乐自由的活动空间。本文从创设课程游戏化环境等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 课程 游戏化 环境 引导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224-01

《纲要》指出:“幼兒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一个人的最初的许多能力往往是从游戏中习得的。就某种意义上而言,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活动,是最最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然喜好,是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2017年江苏省颁发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指出要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与幼儿园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有机结合起来。然而有关调查结果表明:一些教师为游戏而游戏,或把游戏当作一种传授知识的方法,表现为游戏活动由教师预设,没有关注幼儿的活动需求与兴趣,幼儿被动接受戏活动。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发现,把游戏纳入到幼儿园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之中,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真正实现游戏的教育价值,促进游戏的发展功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体验、创造——创设课程游戏化环境

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因素是环境,良好游戏环境是充满教师智慧洋溢童话般情趣的活动空间。不久前颁布的《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特别强调了环境的教育作用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通过游戏活动与周围环境的人互动交往,积累生活经验,学习相关知识。可以说游戏既是课程教育内容,也是课程实施途径。因此我们遵循幼儿独特的认知规律,

规划教学场地、协调教学器材,调整教育课程,鼓励孩子通过游戏实践获得经验。以幼儿园中班课程“传花”游戏为例:游戏过程中,教师考虑班里幼儿个性需求,不是设计简单的传花活动,而是组织幼儿围成一圈,由一名幼儿开始传花,以此锻炼上肢的协调性与灵活性,但传的过程较长,有一部分的幼儿参与程度降低,影响了游戏活动的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对此,教师开始进行游戏合理改造:将原来规定的一朵,改成五朵。这样,每个幼儿得到花的机会参加了,传花同时完成排花动作。优化了游戏规则,幼儿的参与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明显的增加,不仅有效满足了幼儿的参与心理,同时促进了幼儿肢体锻炼。

在这样的课程游戏中,小朋友们似乎从头至尾都是在玩耍,老师没有教课。但正是这样的“玩”,内化了知识,促进了学习。他们在玩中学习语言,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探索科学,游戏活动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孩子表现欲,对能力较弱的孩子更是锻炼的机会。

2 生成、把握——引导课程的游戏化过程

游戏即是幼儿园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施重要途径,具备课程生成功能。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游戏兴趣与需要,及时生成一些新的教育课程,使课程与幼儿游戏活动有机吻合。在课程的游戏化过程中,应是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者,注意观察、及时发觉幼儿的需求,努力拓展幼儿行动与思维的范围与能力。如:“超市”游戏中的“顾客”想买一把带瞄准器的玩具枪。可是新来的理货员又不知。在措施无策之时,教师这时就要以“超市”其他角色出面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好让游戏得以继续下去。其次,在游戏活动中,教师给予不同年龄段和游戏层次的幼儿提供个性化游戏指导,把游戏活动引向更高更深的层次,使幼儿游戏更仿真、更充实、更富于创造性。如美术活动中,某幼儿画了只淘气可爱的小猴子,不时地调皮捣乱。教师这时可以及时地介入:“小猴肚子饿了,想吃东西。快画一样它最喜欢吃的水果吧!”这样,幼儿就又兴致勃勃地挥起了画笔。

在教学活动中生成的游戏的渠道主要有两种:其一,从文学作品中生成。其二,从日常生活中生成。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正确运用生成策略。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文学作品中情节、角色与主旨的理解,而生成新的游戏。

3 发掘、整合课程与游戏的内容与形式

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是动态的建构过程。需要教师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促使课程与游戏有机、自然地溶为一体。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目标与内容创设游戏环境,让游戏既是课程教学形式,也是课程教育的内容。所以,幼儿自选游戏的区域活动应成为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主要活动,只有这样,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才能落在实处。

例如,教师在中班音乐课上说:“小燕子昨天给老师捎来一封信,信里是一则谜语。需要大家帮助猜猜:“孩子有尾无腿,妈妈有腿无尾。孩子长成妈,尾巴变成腿。”谜语引起大家的积极思考与热烈讨论,气氛火爆。谜底(青蛙)揭晓后,教师就引入“青蛙冬眠”游戏——教师让大家躺在地板上,教师当青蛙妈妈, 小青蛙跟着妈妈学真本领。要求一听到妈妈喊自己名字,马上把手放到身后,闭上眼呱呱叫。教师开始点名,幼儿一个个竖起小耳朵,积极、踊跃。为提高课程游戏的趣味性,教师慢慢加快游戏速度(快速叫名),增进了游戏的紧张感,不时有人做错动作,引起大家的笑声。这样,不仅可以深化音乐教学的游戏化,又可以使小朋友学会了青蛙的叫,达成了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对于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意义重大。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将游戏活动有机地融入课程教育之中,创设游戏化的活动环境、优化游戏化的课程设置,提高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籍此提升幼儿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胡兵.对构建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思考和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6(3).

[2] 丁海东.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现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6(12).

[3] 李菊平.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

猜你喜欢

游戏化引导整合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