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注式翻译及其对翻译课堂教学的意义
2018-10-16李思恒
摘 要:评注式翻译广泛运用在国外的翻译教学中,很多高校将其作为翻译专业教学的常规手段,但在中国,人们对其了解甚少,也较少运用于翻译教学中。本文探讨了评注式翻译的理论依据,并以《三级笔译考试培训》课程为例,阐述学生是否使用评注式翻译对译文产生的效果以及探究评注式翻译教学模式对学生翻译学习和教师翻译教学产生的意义。
关键词:评注式翻译 翻译教学模式 元认知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007-02
1 研究背景
1.1 评注式翻译
评注式翻译是指译者在将信息从源语言转换至目标语的同时或之后,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对信息的分析、处理、思考内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Chris(2005)将其称为translation commentary,Adab(2000)把这种方法叫做translation annotations, Fox(2000)则说是translation diaries。翻译不是单纯地将源语言和目标语进行配对,其包含复杂的思考、研究、论证。对于学生而言,评注式翻译可以记录翻译中的背景搜寻、理解原文、词汇选择、语序排列、疑点难点等思考和研究过程,有利于学生监控自身翻译的全过程,反过来,与只注重译文结果的翻译教学相比,由于学生要对译文进行评注,相当于迫使他们对信息的处理更加仔细,考虑更加周全,在评注的过程中完善译文,形成良性循环。对教师来说,评注式翻译教学有助于监控学生翻译的过程,了解翻译过程出现的困惑,在作业批改或课堂讲评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反馈,提高效率。
1.2 翻译教学现状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体,以结果为导向,老师上课前先在原文中设置“陷阱”,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翻译,最后给出参考译文。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能真正达到提升翻译能力目的。穆雷(1997)指出,“教学翻译”目的在于检验并巩固学生的外语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目标是培养掌握一门外语的工作者;而“翻译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翻译职业理念及规划,并掌握双语转换的能力和技巧,其目标是培养职业译员,成为双语工作者。以过程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注重学生翻译的过程,老师通过与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为什么这样翻译更好,那样的译文需要再斟酌,从而培养学生的译员职业素质,实现翻译知识和技能的内化。
评注式翻译可以将学生翻译时无形的思考过程以文字呈现,便于学生督促和监控自己的翻译行为,认真审视原文的理解情况和思维逻辑以及方法,老师可以通过评注了解学生译文的形成过程,课堂讲解可针对解答学生出现的疑点难点。这种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做好一名引导者的角色,从授人以鱼转为授人以渔,不是讲授翻译理论和技巧,而是一步一步带领学生理解和运用翻译知识,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翻译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其中,发现和总结翻译技巧,熟练掌握翻译知识。
2 元认知理论
评注式翻译的理论基础是元认知理论。元认知指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以及对自身各种活动的计划、反省和监控;简单说来,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柯平,李小撒 2012)。国内一些学者对元认知理论与英语学习的关系进行讨论,例如,任玲玲(2017)元认知理论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研究、馬海兰(2017)元认知视域下英语写作教学的偏离与改进、佘汉华(2017)元认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运用、王平(2017)基于元认知理论的高校英语教学实践等。这些学者对元认知和英语学习的关系研究都强调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课堂教学改革方向,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反思和监控有利于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也从以教师为主体转为以学生为主体,从注重教学结果转为注重教学过程。
翻译教学和学习活动本身也是一种认知行为,评注式翻译要求译者对翻译过程进行记录和评注,其实就是对自身翻译活动的反省和监控。译者要先理解原文,遇到不明白的内容还需要查找资料,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这一过程可能会遇到词语选择的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原文的文本类型和语境选出恰当的词语,遇到句子重组的问题时,要根据目标语的语用习惯来表达。这也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是否成立的研究过程,译者需要不断进行自我监控,关注翻译过程,提高译文质量。
3 评注式翻译案例研究
3.1 研究内容
笔者布置所教课程《外语翻译三级证书考试培训》的59名学生英译汉《George Soros–the Financial Crocodile》这篇文章,第一次要求直接上交中文译文,不附带任何评注,两天之后,要求学生再次以评注式方法来翻译同一篇文章,如果学生在第二次翻译时对自己第一次的译文有异议的话,可以进行标注更改并阐述理由。
3.2 案例分析
通过评注式翻译法对自己的译文形成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监控,大部分学生的译文从对原文理解、选词、句子表达方面都有所改善,下面将以从学生译文中摘抄的几个例子来具体说明。学生第一次译文标注为(1),学生第二次译文或评注标注为(2),教师评析标注为(3)。
The US governs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to protect its own economy.
(1)美国治理国际系统是为了保护本国经济。
(2)“govern 可作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以及名词。该词在本句充当及物动词。它充当及物动词时,意思有:管理;支配;统治;控制;治理。原本将“govern”理解为“治理”,但是该词若译为“治理”,它动作的对象往往是“国家”。句中的动作对象是“国际体系”,因此搭配“管理”更为贴切,全句译为:美国管理国际系统是为了保护本国经济。
Soros credits the anti-globalization movement for having made companies more sensitive to their wider responsibilities.
(1)索罗斯相信反全球化是为了使公司意识到他们的广泛责任。
(2)“credit”作为动词有“相信;归因于;赞颂”等意思。后面一句说他认为这些反全球化的人做出的重大贡献是让人们能够意识到这个体系的缺陷。上次的翻译对该词的翻译为“相信”,但应该译为“赞颂、赞美”更为贴切。因为后一句算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解释,用“赞颂、赞美”先比“相信”更有递进的感觉。
(3)学生第一次翻译时“想当然”看到“govern”就译为“治理”,“credit”就译为“相信”,但是评注式翻译有助于学生梳理杂乱的思考过程,意识到需要考虑动宾搭配和逻辑关系,这样的译文更加地道。
It is time to rewrite the so-called Washington consensus the cocktail of liberalization, privatization and fiscal rectitude which the IMF has been preaching for 15 years.
(1)是时候改写所谓的华盛顿共识——综合体制的自由化,私人化和财政清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劝说了15余年。
(2)“preach” 作为不及物动词的意思有:说教;讲道;鼓吹;宣扬。说教,讲道多为师者或是某个人发出的动作,“鼓吹”是贬义词,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一个基金组织,这里是提倡某种东西,是褒义的,上次翻译该词为“劝说”不恰当。因此,这里的“preach采用“宣扬”更为合适。
“cocktail”大多数译为“鸡尾酒”,但是该句和鸡尾酒没有任何关联。“cocktail”在少数情况下还以译为“混合物”。牛津字典的解释除了鸡尾酒还有:“a mixture of different substances, usually ones that do not mix together well.”此处指的是自由化、私有化以及财政清廉的一种混合物,但按常理来说,这并不是指某种混合物,而应该是相应的一种机制、制度。所以这句话可以译为: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宣扬了十五年的一种自由化、私有化和财政清廉的混合制度。
(3)评注式翻译有助于学生对自身的翻译行为进行监控,以“preach”为例,使得学生翻译时会再三斟酌使用目标语中的哪个词语才能更好地表达原文含义。此外,学生进行评注也是一个自省过程,原文的意思是夹杂着各方面的一种混合制度,但是学生第一次译文:综合体制的自由化,私人化和财政清廉,意思有所偏差。
People on the street had an impact on public opinion and corporations which sell to the public responded to that.
(1)街道上的人们对公众舆论有影响以及会对向公众出售的公司作出回应。
(2)“on the street” 修饰“people”,指大街上的人们。
“which” 引导的从句是解释说明“corporation”,指的是那些卖给人们东西的公司。而后面的“responded” 的发出者依旧是“corporations”。“responded that” 中的“that” 指的是前面的“public opinion”(舆论、民意)。之前的翻译为:街道上的人们对公众舆论有影响以及会对向公众出售的公司作出回应。应当改为:大街上的人们对公众舆论有影响,销售商品的公司也会對舆论做出相应的回应。
(3)评注式翻译可以把无形的思考过程有形化,将学生翻译时的分析和推断过程呈现出来,一方面学生可以更好地理清句法之间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通过评注了解学生的分析过程。该学生第一次翻译时“回应”的主语错误理解为“people”,但是评注时进行进一步划分句子层次,更改为:公司作出回应。
4 结论
传统的翻译课堂老师不停重复各种翻译技巧,但是缺乏大量的练习和学生自主有意识运用技巧的机会,学生无法真正掌握,评注式翻译教学通过要求学生不断反思、修改、润色译文,保证译文质量,熟练运用翻译技巧,内化翻译知识。教师通过批改评注,了解学生的思路,知晓学生已熟悉的知识和未掌握的内容,上课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此作出详细讲解,并通过一次又一次翻译评注作业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 Adad, Beverly. Evaluat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A]. In C. Shaffner & B. Adab (eds). 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C]. Amsterdam/Philadelp: John Benjamins,2000:213-228.
[2] Fox, O. The Use of Diaries in a Process-oriented Translation Teaching Methodology[A].In C. Schaffner & B. Adab (eds).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C].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2000:115-130.
[3] 柯平,李小撒.评注式翻译及其对翻译教学与研究的意义[J].外语研究,2012(4):78-83.
[4] 马海兰.元认知视域下英语写作教学的偏离与改进[J].教学与管理,2017:94-96.
[5] 穆雷.翻译事业何以发展——翻译教学及其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4):45-49.
[6] 任玲玲.元认知理论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7(5):388-389.
[7] 佘汉华. 元认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运用[J].吉林教育教研,2017(20):113.
[8] 王平.基于元认知理论的高校英语教学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5):36-38.
作者简介:李思恒,女,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 研究方向:翻译、二语习得、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