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神话中的民族精神之对比研究
2018-10-16马思敏隋福娟
马思敏 隋福娟
【摘要】《封神演义》和希腊神话作为中国和西方早期的神话故事,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分别展现了东方和西方的早期民族精神。本文将以《封神演义》与希腊神话为研究文本,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民族审美观、民族信仰及民族性格,試图深层挖掘中西方民族精神的不同及相似之处,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从而对跨文化交流有所帮助。
【关键词】《封神演义》;希腊神话;民族审美观;民族信仰;民族性格
【Abstract】As the early myths of China and the West, Creation of the Gods and Greek mythology hav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respectively displaying the early national spirit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Based on these two myths, we try to dig deep into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national spirits from three aspects: aesthetic standards, national faith and national character. We hope that this article can guide people to understan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correctly so as to promot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Creation of the Gods; Greek mythology; aesthetic standards; national faith; national character
【作者简介】马思敏,隋福娟,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中西方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之对比研究——以《封神演义》和希腊神话为例(项目编号:201710320076Y)”的阶段性成果。
茅盾先生曾说:“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传述,却确信以为是真的。”希腊神话是西方民族精神的土壤,《封神演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经典体现。本文试从民族审美观、民族信仰及民族性格的角度来研究《封神演义》与希腊神话,试图深层挖掘中西方民族精神的异同,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从而对跨文化交流有所帮助。
一、民族审美观
1.身形外貌。由于是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部分人物的面貌极其夸张,甚至是恐怖惊悚。例如闻仲,他是商朝时期的太师,同时还是民间传说中的雷神,额间竟然生有第三只眼;作为截教人的乌云仙,他是通天教主的手下,但其原身是一条金胡须的鳌鱼,人如其名,长相黝黑,还经常穿着深灰色的道袍,更使他显得丑陋不堪。而与此同时,根据人物性格,作者笔下又出现了另一部分人,这些人面容姣好,生性纯良,例如皇后姜氏、妃嫔黄氏及杨氏,“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女娲“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伯邑考“风姿都雅,目秀眉清,唇红齿白,言语温柔”。神魔世界与浪漫主义的巧妙融合体现了美的多样性,即美的样式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不是单调的,而是丰富的。同时也展现出中国古代人民审美观念中的包容性,即容貌绮丽的不一定是好人,面露凶相的也不全是坏人。
与《封神演义》不同,希腊神话中的神大多有着俊秀的容貌,结实健康的肢体。希腊神话最大的特点就是人与神“同形同性”,古希腊人以自己为原型塑造神的形象,因此诸神具有了人的身形外貌。其中,男神的形象多为高大雄伟、孔武有力;女神的形象多为体态婀娜。尽管古希腊诸神是“理想化的人”,但其形象并未夸张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他们同人一样需要经历出生和成长发育的过程。大体来说,希腊神话中的神并未脱离形体,且体现了西方人独具的形体美。诸神的身形外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希腊人对人体形式美的要求。同时,身体健康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古希腊人认为健康的身体就是没有先天缺陷,没有经过疾病的摧残,经长期自觉的锻炼而显出的有壮实的肌肉、有力度的线条美的身体。对于女性而言,同样要求有敏捷灵活的肢体动作,结实健康的肢体。古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间接体现了古希腊人对人体的崇拜、对自然和力量的崇尚以及其独特的审美观念。
2.服饰风格。《封神演义》中人物穿着考究,处处透露着道家思想。例如从正东而来的上清道人,“戴九云冠,穿大红白鹤绛绡衣”,从正南而来的玉清道人,“戴如意冠,穿淡黄八卦衣,一手执灵芝如意”,从正北而来的太清道人,“戴九霄冠,穿八宝万寿紫霞衣,一手执龙须扇,一手执三宝玉如意”,这些人物如此穿着,都是依据道家“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金为白色,水为黑色,木为青色,火为红色”等道理,这些道理婉转揭示出“秋季养生用红色衣服,冬季养生用黄色衣服”。除此之外,饰品也是体现服饰风格的重要方面。《封神演义》中多数男性佩戴头箍,它是整个殷商时期人们装饰的灵魂所在,身份不同则佩戴不同的头箍。《封神演义》中的服饰在体现形式美的同时,更是力求一种内在生命力的韵味和律动,突出一种形神兼备的和谐美。
相较而言,古希腊神话中神的服饰体现了崇尚自然、以人为本的理念。希腊神话中的男神通常身穿长衣和披衫,佩戴帽子或用枝叶编织的冠冕,女神的服饰多以精致而华丽的锦袍为主,并佩戴别针、腰带、宝石耳坠、面纱、花环等进行装饰,他们的服装做工精细、剪裁细致。在神死后,用面料披覆或包缠躯体,再用别针、金属扣或腰带固定,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对人体美的推崇,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
二、民族信仰
1.植物崇拜。在万物有灵的观念支配下,《封神演义》中的一些树木、花草被赋予了某种灵性与神力,在深井、老树之中,往往有神灵寄焉。水井也好,树木也罢,人们把他们赋予了信仰、希望和某种预兆的含義。例如柳也代表甘露,所以求雨时总要戴上柳条帽,或把柳枝插在甘露瓶中。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许多客观规律不能被人们所理解,人们认为大自然有着无比的造化,可以任意主宰人类,于是人们就神化大自然,崇拜大自然,包括扶桑、蟠桃、菩提等都是神话中经常提及的神树,他们通过修炼,克服千难万阻,最终成仙成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古希腊人将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植物视为找寻自我、与大自然建立亲密关联的纽带,其植物崇拜也来源于此。为了协调物质—精神两个世界的关系使之保持平衡,人们往往借助于植物和仪式。古希腊人的植物崇拜在神话中可见一斑。如希腊文的Chloe是第一枝绿芽的意思,由此延伸而来的Chloris即是春和花之女神,她是春天的化身,Chloris依照天后赫拉的指示,使得植物生长;再如,希腊人把最威严的橡树(oak)同他们最高的神宙斯联系在一起。以植物来命名神或将植物与地位较高的神相联系,足以见得古希腊人将植物放置在神圣的位置上,体现其对植物尊崇的态度。植物崇拜形象地表达了古希腊人的生产、生活及生存方式,客观上要求人们关注大自然,这也成为希腊人文化意识形态的综合反映。
2.宗教信仰。《封神演义》描绘的神魔世界实际上是道教的一个缩影。道教认为,“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许仲琳深受《阴符经》的影响,深谙“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的道理,发散思维,敢于想象,塑造各种奇人异事。于是有了身背双翼的雷震子,自由翱翔于天地间;有了武功高强的杨戬,能够随心变化;有了擅于遁地的土行孙,日行千里;有了脚踩飞轮的哪吒,驾风御火,威震四方……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可以支配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道教认为要从“有为到无为”,因为先有有为,所以要扫荡尘氛,支配万物,廓清宇宙,以达到理想境界,而在小说中作者也贯彻了这种宗教观。
古希腊神话折射出古希腊人奉行多神论,他们没有严格的思想束缚。事实上,古希腊的宗教主要以奥林匹斯教和狄奥尼索斯、俄耳甫斯教为主要派别。神话故事中的神灵观念逐渐成为希腊宗教的核心,并为其确定了一个系统的神灵观念信仰体系。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些神话逐渐成为主流,有些则隐而不彰。如果说以阿波罗为代表的奥林匹斯神话是前者,那么以俄耳甫斯教为基础、以巴库斯和伊济斯为偶像崇拜的俄耳甫斯信仰则是后者。由于缺乏必须统一的宗教信条的束缚,加之较高程度的思想诞生和崛起自由和政治权利,导致古希腊人的思想信仰缺乏同一性。在这种情况下,多种思想相互碰撞,古希腊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日后灿烂的希腊文明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民族性格
1.内向深沉与自由奔放。中国人具有深沉稳重的气质,追求恬静安宁的生活。从神话来看,《封神演义》中,上至天庭玉皇大帝,下至凡间帝王诸侯甚至平民奴隶,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政治上主张“无为”,生活中追求“无欲”,渴望延年益寿、生活安定;从自然来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使人们变得勤劳,但同时又让他们闭关自守,很少与外界接触,过着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活。因此,中国人具有内向深沉的性格,节制情欲,崇尚伦理道德。所以神话中也就少有勇猛无比、放纵情欲的正面人物形象。中国人推崇的是“德”,而不是“力”,他们团结一心、和衷共济的精神,使其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创造了如此灿烂的文明。
希腊神话反映了希腊人民自由奔放的性格特征。神所追求的财产、权利、荣誉和爱情等都不是靠脚踏实地的劳动去创造,去获得,而是靠冒险、武力和狡黠去攫取、去征服。古希腊的神话英雄由于追求的是个人欲望的满足,而且为此不择手段、不顾一切,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尽管一度有所收获,但终因贪得无厌,最后得不偿失,惨淡收场。希腊诸神崇尚勇敢与冒险,他们放纵自己的欲望,不为道德义务所束缚,追求现世的欢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古希腊人民自由奔放的性格特征。
2.尚和与崇武。《封神演义》以武王伐纣为主题、以截教阐教两派之争为引展开,大多描写战争场面,但也正是因为众多的战斗场面,使众多人物的尚和精神更加突出,例如第二回《冀州侯苏护反商》,苏护因不愿向纣王献女而起兵反抗,后因姬昌献信,直言“三利三害”,最终弃甲投降。从古至今,中国人民都崇尚稳定,追求社会的均衡与和谐,祈求天下太平。正如李大钊所言:“东人之日常生活,以静为本位,以动为例外。”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崇尚和平的性格特征。
西方人以动为本位,以静为例外,他们崇拜的是有“力”的英雄。这些英雄力量强大, 敢于探险, 不断征服, 即使是杀人如麻、利益至上的阿喀琉斯, 也因其英勇善战而受到人们的敬仰、崇拜与颂扬。希腊神话体现的“崇力”反映了古希腊人对武力的推崇,斯巴达战争就是古希腊人渴望权力的最好证明:斯巴达人信仰的神是赫拉之子战神阿瑞斯,阿瑞斯也被称作是军神,这也和斯巴达人好战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四、结束语
《封神演义》中人们对神的崇拜,实际上是一种对理想道德的信仰,人们推崇“德”与“善”,主张奉献与利他精神;而西方则是以力量和智慧来对神进行评判,希腊神话突出的是敢于叛逆和敢于与大势力抗衡的大无畏精神,呈现出一种自由的气息,他们乐观、张扬,为自己而活。希望通过本文的对比研究,使更多人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注意表达方式,以免造成交际误解。
参考文献:
[1]常旭旻.古希腊宗教:俄耳甫斯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8.
[2]侯晓艳.从神话英雄行为看中国和希腊民族性格的不同[J].宜宾学院学报,2003(5):40-42.
[3]胡敏.中西人体美观念及其表现形式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4]王润斌,曹卫华.古希腊的植物崇拜与竞技文化[J].体育与科学, 2010(4):28-39.
[5]伍曦.浅析古希腊服饰风格的发展[J].纺织科技进展,2010(5):85-87.
[6]许仲琳.封神演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