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外语教学中提高大学生跨文化能力教学策略的研究

2018-10-16崔艳波历晓寒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外语教学教学策略

崔艳波 历晓寒

【摘要】跨文化能力是指生活在不同的国家讲不同的语言的人们之间进行交往时所具有的实践应用能力。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更应该具有这种跨文化能力。大学生跨文化能力是指用大学生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去与不同的国家的人们进行交往时所展现出来的交际能力。随着新时代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对大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新世纪,跨文化能力是人才必备的能力,《高等学校外语教学大纲》对大学生跨文化的能力的培养目标也做出确切的说明。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教学大纲将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作为教学内容和目标。可见对跨文化的培养在外语界受到重视。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教学策略;外语教学

【作者简介】崔艳波,历晓寒,哈尔滨剑桥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 外语教学与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GBC1317048)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涉及众多因素的复杂过程,既要符合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实状况,体现客观性和科学性,又要反映大学生跨文化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以全球视野借鉴国外学术界的理论成果,同时运用本土概念范畴和文化资源,确保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和示范引领性,并体现对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导向作用。

要进行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跨文化能力。否则对其讨论就是空谈。本文中认为大学生跨文化能力构建本论文从跨文化角度出发来进行研究,要培养跨文化能力需要具备三方面跨文化的能力,具体可分为 跨文化意识,跨文化知识,跨文化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从这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语言本身就是跨文化的一部分,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熟练掌握英语是跨文化能力的必备基础要素之一,社会对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外语人才要求也更加高,更突出要求外语综合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在大学生外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广大大学外语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能力的提高,应当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来着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本论文从教师教学视角出发研究如何在教学和学习中提高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教学策略。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上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转变,另外是教师队伍跨文化能力的提高这三个策略来加强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的转变

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容。英语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有些词汇在应用上较难,对于这一类词语,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以此词为例,“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该词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意是大不相同的。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在中国农村有许多地方,连中学生也被认为是“知识分子”。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所以这个词所指的人范围要小得多。此外,还有其他区别。在美国intellectual并不总是褒义词,有时用于贬义,如同我国文化大革命中叫“臭老九”一样。又如idealism 在英语中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于哲学著述中,意思是“唯心主义”;另一个是更通常的用法,意思是“理想主义”。在用于前一个意思时,并无褒贬;而用于后一个意思时,有时肯定,有时否定,甚或兼而有之。idealism 意思为“唯心主义”时,它的反义词是materialism(唯物主义),materialism 在英语中是个中性词,而在汉语中“唯物主义”具有褒义,“唯心主义”则具有贬义。再如,以希腊神话中的Achillesheel(阿基利斯脚踵)来指代“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致命弱点”,以The wooden horse of Troy(特洛伊木马)来指代“从内部搞破坏的人或事”或者“为攻破敌人防线而隐藏其实力的事物”,以fall on ones sword 來表示“扑剑而亡,以身殉职”诸如此类的典故,都是英语民族文化的反映,只有将其放置于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教学,学生才易于理解和掌握。

2.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宗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如,《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这篇文章,文中通过几个事件来讲述一个叫Tony 的意大利移民在美国的奋斗过程。Tony 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为什么作者偏偏非要来赞美Tony呢?事实上,这就牵涉到了“美国梦”这个概念。为什么没有“法国梦”,“德国梦”呢? 这又牵涉到了美国早期的历史和美国移民等文化背景知识。所谓的“美国梦”就是相信,在美国只要经过不懈的奋斗便能实现享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创造迈向成功,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Tony 到美国的时候一无所有,而他就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进取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农场,实现了他的美国梦。通过主人公的奋斗历程可以进一步阐释美国梦的含义:“from zero to hero”,“from rags to riches”,“from nothing to everything”,“from nobody to somebody”。让学生领悟到,只要靠自己的不断努力,为自己的梦想持之以恒去奋斗就会获得成功。

3.创设对话的文化语境。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用语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例如,人们分手时通常说Good―bye,Bye―bye,相当于中国人说“再见”。几乎所有语言中都有类似的说法。但在说Good―bye或“再见”之前,还有些客套话很有意思,各种语言也不尽相同。如有贵客或不大熟的人来访或串门,客人离开时,按中国的习惯,主人要把客人送到房门口或大门口。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走好”、“慢走”、“慢点儿骑(自行车)”之类的客套话。这些说法都不能直接译成英语。如果说Stay here,听起来十分别扭。如果说Go slowly,Walk slowly或Ride slowly,也很不自然。其实,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就可以了。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首先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造好的学习环境,结合学习内容设定情境,启发大学生对比母语和目的语不同情境和场合中语言使用的差异。同时,教师要引导大学生通过阅读、影视等资源深层次地理解目的语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意识上,教师要让大学生通过对象国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礼仪、行动模式等加深了解对方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模式的思想根源。文化的学习和知识的传授或语言的实践不同,它是包含在语言的信息中,要体会和解读,因为不同的情境会有不同的含义。所以,教学方式可采用角色扮演、调查分析、问题讨论等教学法。三另外在教学手段上,不能單纯地介绍文化现象等显性知识,真实的体会才是文化学习的最佳方式。比如,加大力度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利用真实情境的再现提高学习效果、提高语言实践能力等。

三、教师队伍的跨文化能力的提高

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还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发展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教师应定期到国外进行社会文化生话体验,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教师也要教会大学生用变化的眼光观察世界万物,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知识素养、文化意识和开阔的世界观。

在高校外语教学中提高大学生跨文化能力,从教师教学视角分析了教学策略的改变有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提高,在实践教学中应用这些教学策略有益于培养新世纪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0.

猜你喜欢

跨文化能力外语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理工院校通识课程与学生跨文化竞争力培养探析
跨文化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
A Rough Research on Numeric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