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的创新平台下“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
2018-10-15林丽青
林丽青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总结现阶段“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内涵以及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企业资源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赢。
【关键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双师型;教师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斷发展,校企合作也不断深入发展。合作办学先后出现了“工学交替”“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的办学模式,校企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都在积极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试点和探索。“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也经历了从“双素质”一“双证书”一“双层素质”的变化。集团化办学已成为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风向标,职业院校与产业、行业紧密对接,协同发展,产教融合是趋势,这显然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双师型”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可把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分为“学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学校企业并重型”。“学校主导型”的培养模式是最基本的模式,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这种模式。职业院校的绝大多数教师是由应届毕业生直接入职的。他们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教育教学知识,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实践操作与实习指导能力。学校鼓励这些教师参加各种“双师型”教师培训、职业技能大师赛,到企业顶岗,进行实践锻炼,通过个人的努力进取,达到了“双师型”教师这一标准。但还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不能够很好的培养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企业主导型”的模式通常有两个情况,一种是学校招聘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到学校任职,一种是企业的专家受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些教师通常有着非常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但是他们在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方面有所欠缺。“学校企业并重型”模式的特点在于培养目标的设定是依据教师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的,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的内容针对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工作需求内容相结合,充分体现自主化和个性化特征。这种培训模式是相对有效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但是由于这种模式主要只能解决“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问题,对于企业来讲,这种培养模式并不能带来直接的效益,影响培养的效果。随着“双师型”教师内涵和特征的变化,以往的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传统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培养新型的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尤为重要及迫切。
二、产教融合的创新平台下“双师型”教师发展途径一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百所示范高职院校、广东高职教育的旗帜,学校在校企合作和师资培养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校企合作方面,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提出了“大管理、大教学、大保障、强督察…‘三大一强”的治理模式新思路。“轻工职教协同育人中心”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40个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之一。学校还是“广州地区校地协同创新联盟”13家发起高校之一,并面向轻工行业,牵头组建培育“轻工行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为“双师型”教师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实施“职业素养型”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实施和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首先要确保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又符合高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特殊要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有轻工职教集团、轻工应用技术协同发展中心两大校企协同育人载体,因此可以利用各种校企合作的创新平台,从技能考核、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教学能力三个维度建立“职业素养型”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体系。具体内容可包括:对职业教育的热爱和良好的职业归属感,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有科学合理的知识构架、丰富的操作技能和专项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型”的“双师型”教师认定一方面为高职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也确保了教师对学生进行的专业技能培养是符合企业需求的,直接对接行业企业需求。
(二)彰显轻工职业教育的优势特色,打造“职业素养型”的“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
根据学校不同阶段发展需求和教职工自身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校企共同体机制优势,彰显轻工职业教育的优势特色,打造“职业素养型”的“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以“专业对口、岗位对应”为原则,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教师去企业实践方案,明确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任务,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合作研发、参与技术革新,重点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利用学校已建立的“中、高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广东轻工培训中心”、“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广州国际外包服务培训机构”的平台及专业优势,加大力度强化政府采购项目,推动国家级、省级高职(中职)骨干教师一流品牌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与培训基地建设,为“职业素养型”的“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三)加强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形成“职业素养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良性互动
高职院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结合点,应发挥其人才、学科、科研综合优势,以学科建设和协同创新为重点,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科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科研教学团队,加强科研和社会服务。这既提升了高职教师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可以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为重大依托,通过政校行企协同、产教深度融合,建设重大科技研发平台,打造技术服务与研究团队,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研发项目,实施创新性项目课程,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创新成果培育、转化与推广机制,实现成果专利化、专利产业化。
(四)强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丰富“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少不了企业的能工巧匠,因此应该强化兼职教师队伍,丰富“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制定以任务为驱动、项目牵引的人员聘用和分配制度,建设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根据协同创新中心任务的需要,设置协同创新岗位,建立以任务为牵引的人员聘用方式;形成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按“沿创新链条各个节点贡献的比例分配利益”原则,建立多维协同激励分配制度。吸引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项目,鼓励教师通过与企业协同创新,快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在校企共同体内形成高职院校与园区、企业人才“互兼互聘、双向流动”的柔性管理机制,推行“双专业负责人”和“双师合作授课”制,鼓励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等,聘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兼职教师资源库,逐步实现校内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岗位互认、角色互换,培养一支“专兼结合、动态组合、校企互通”的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李树峰.从“双师型”教师政策的演进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位[J].城市问题,2014(5)
[2]翁爱萍.高职院校校企互融的教师双师素质能力培养探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