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棱透视,多元分析

2018-10-15施吴新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原色外界主旨

施吴新

从近几年各地高考作文来看,新材料作文是目前高考作文命題的主流选择和作文写作的主要考查形式,这一作文命题方式渐趋成熟,渐显优势。但是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来源十分广阔,且不限定写作的角度和主题,因此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写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想丰富学生文章的思想内蕴,提高学生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水平,就要引导学生利用多棱透视的方式,尝试从若干不同的角度入手,折射出材料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对材料和构思立意作多元分析、多维度解读,确定准确的立意方向,寻找符合材料的最佳立意,最终写出精彩的新材料作文。

一、知“明示与内藏”,主旨表达见仁见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主旨,不少材料都会对主旨明示化处理,在材料中暗藏能明显展现主旨的句子或关键词。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个性化解读空间,不少材料也不会过于明显地展示主旨,而会将一部分蕴含主旨的内容内藏起来,让学生写作时见仁见智。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材料中找到明示与内藏的部分,合理把握材料,知道写作的方向。

例如一则新材料作文和酿酒有关,先介绍了酿酒的秘诀,强调如果让米和外界隔绝,将酒缸密封,就能酿成醇香的酒。出题人明示写作的重点,即“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因此在写作时就要围绕这点。二次作文中,教师可对学生的作文提出修改建议,强调“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沉静沉淀自己的内心,方可将质朴的自我成就为成功的自我”的立意。但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思考:要想成功是否需要彻底隔绝外界、闭门造车?和外界隔绝是否是人成功的唯一条件?学生发现,自己只是找到了材料中的明示信息,没有挖掘出内藏信息。经过修改,学生的作文关注了内藏信息,全面地体现了材料主旨。

二、晓“原色与着意”,大胆尝试合理解读

不少新材料作文之所以给人耐人寻味的感觉,是因为我们在立意构思的过程中不仅把握住了材料的“原色”,而且也有我们结合材料故意“着色”的内容。这些内容展现出了我们对材料的个性化解读,挖掘出材料的深层次内涵。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新材料作文时,可以从多棱透视的角度对新材料作文进行多维解读,在“原色”的基础上展开个性化解读,这样的写作才能展现出新意。

例如一则新材料作文的内容和印第安人射箭有关,印第安人制作的箭精度很高,不少学者专家研究都无所得。有牧师问其制造弓箭的心得,他们回答说“只要将箭杆造直了就成”。一名学生在创作作文时,发现这其中存在着一个问题,印第安人认为只要把握好了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马虎一点都没有关系,如果联系到人生,那么人生真的只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吗?处理好最重要的,其他的事真的无关紧要吗?学生在原作中以把握住关键为题进行写作,但是写作时又觉得无法自圆其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决定在“原色”的基础上加上个性解读,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主次都重要,人生来不得半点马虎”的新颖观点。这样,既基于“本色”,又融入了辩证思考,展现自己独特的感悟。

三、明“整一与发散”,多元材料“曲径探幽”

不少新材料作文素材是由几个相关的小故事或者是几段名人名言构成。在写作中,要鼓励学生把握住“整一性和发散性”,找到它们之间的共性,对材料的共性进行发散性思考,探究出多元材料的“幽深之处”。

例如一则新材料作文介绍的是关于一种有毒的植物,不同的人看到它有不同反应。第一种人绕道而行,怕中毒;第二种人想要砍掉它,怕伤害他人;第三种人标明有毒,不想伤人也不想伤树;第四种人研究其性质,将其制作成救人的新药。阅读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一些明示的内容,那就是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观点。一名学生便以《做人要有创新精神》为题进行写作,围绕第四种人的行为进行写作。也有学生以《做人要有公德心》为题目进行创作,体现的是第二种人的想法。学生的创作关注了发散性,但是却并未注意整合性。学生如果只是着重于其中的某一种人进行创作,则作文观点显得过于偏狭,缺少全面性。而在修改的过程中有学生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题目进行创作,有机地将多则材料融合在了一起,体现材料解读的整一性。

总之,在解读材料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运用多棱透视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多维且富有个性化的解读,那么学生既能快速准确地入题,也能在写作过程中展现出最完美的立意,突显出文章审题立意的思想深邃性。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写作中融入“多棱透视、多元分析”的思想,我们必能写出不拘一格的佳作,在立意方面与他人一较高下。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门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原色外界主旨
外界诱惑大 让你转钱必有诈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平淡真实显主旨
一种应用于车牌检测的改进暗原色去雾算法
设计的外界包容性分析
原色儿童村:让孩子回归自然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