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关怀
2018-10-15丛利平
丛利平
一粒种子,破土而出,开始接受大地、空气、阳光、雨露对它的洗礼。之后,它长成为一株小苗,或歪歪扭扭,或挺拔直立,一阵风吹来,它改变了原来的姿态。直到有一天,它成长为一棵参天耸立、根深叶茂的大树。这是生命成长的过程,空气、阳光、雨露给予它生命的关怀。相信每一个人都愿意做那粒幸福的种子,更渴望能做大地、空气、阳光、雨露,哪怕是一阵风。作为一名教师,应带给学生知识,更要给予学生生命的关怀。
一、语文教学需要生命关怀
教学是观念,也是行为。教学行为包括教和学,是一项结构复杂、内容丰富的目的性行为。教学行为本身决定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他们在动静之间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
生命关怀则是一种对个体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涵养。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体现着生命关怀;生命关怀中包含着教育行为这种形式,会推动、促进积极的教育行为的发生。而语文的学科属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生命关怀的无处不在,它需要承担起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
语文教学行为是一种情感对话。它以文本为基础,以课堂为阵地,借助媒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它体现着生命的关怀。
二、语文教学体现生命关怀
(一)体现在语文教学行为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上
语文教学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式学习,多读,多说,多写,多感悟,并挖掘学生的潜能,滋润学生的情感荒原,培养学生对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情感的敏感度。采用学生课堂交流、日记倾诉等形式,将心里话说出来,写出来,达到既锻炼语言思维、写作思维,同时又倾听内心、表达真情的目的。这种教学形式是生命化课堂模式,它是调动学生感受、体验自己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人的教学形式。
(二)体现在正确的人生观的确立上
落实这一点需要在教学行为中日积月累,点滴体现,时刻渗透。当前初中生的学习负担重,存在消极、厌学的情绪,甚至有学生因不堪忍受压力或不会调节心情而自杀。这就呼唤我们的教学行为要注意唤醒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认识生命的起源、存在、意义,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清楚生命历程的艰辛与曲折,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体现在正确的价值观的确立上
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尊重生命中各个阶层的人,培养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命关怀在关注学生生命本身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观,培养、塑造全面的人格。现实生活中拜金女、拼爹族的出现正是对教育的叩问和警醒。
以杨绛的《老王》为例。那个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抱着冰伛着身子、面如死灰的车夫老王,用真誠的行动、善良的心灵深深地叩击着我们的心灵。教师要意识到,并且必须要学生明白老王作为一个平凡人身上的熠熠光彩。这种光彩就是生命的价值,是人性的价值,是真善美的价值。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普通人、残疾人,甚至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树立人人平等的价值观,正是生命关怀的体现。教师要敏锐地抓住这样的教学点,作为生命关怀的切入点,让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明确要尊重各个阶层的人,唯有努力奋斗,才会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
(四)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上
近几年我国在复兴教育强国梦的路程中,加强重视德育教育,而语文教学在德育生命的延伸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课文《失根的兰花》为例,陈之藩对故国的一片赤子情怀怎能不影响中学生?杨振宁先生写的《邓稼先》,让无数师生感动落泪,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生命的洗礼?杜甫的《春望》一诗,数千年前忧国忧民的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种胸怀、气魄、格局又怎能不感染学生的灵魂?
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说:“你是挺拔的,你的课堂就是正直的;你是端庄的,你的课堂就是高雅的;你深刻而有涵养,你的课堂就隽永悠远;你朴素又不失文艺,你的课堂就芬芳却不妖娆……”我认为这种语文课堂中的“情”,能在学生懵懂、稚嫩的心灵中种下真实、善良的种子,让学生走在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道路上,能唤醒学生真实、充满生命力的情感体验。
作者简介:山东省威海市第九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