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生本对话,培养语文言语智能
2018-10-15缪嫆嫆
缪嫆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多重对话关系中最关键的内容。如果学生不能借助自己的体会、思考和文本进行视野融合,则很难深入下去展开生本对话。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逐步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展开生本对话,培养学生的言语智能,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美妙之处。
一、揣摩式,调动心理状态
揣摩式指的是教师先给学生展示课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课题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揣摩,探究文章会写些什么,会如何去写。学生在展开心理对话后再尝试阅读课文,这样就为阅读课文创造了积极充分的心理状态,此时再尝试展开生本对话,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学生能带着自己的情感进行感悟,进而深入地体会文章的内容。
学习《爱之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尝试分析文章的题目,猜测一下作者会如何创作文章。如有学生在阅读了课文的题目后提出:“这篇文章应该和‘爱有关系,而且题目中出现了‘链,我觉得可能暗示了爱能起到联系人心的作用,将人们链接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展开阅读,并尝试了解文章的高潮会向着哪些方向发展。如在阅读到乔依看见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妇人在风中瑟瑟发抖时,安排学生展开联想,思考乔依会如何做,是否会主动地帮助老太太,还是会匆匆离开。有学生提出:“乔依可能会帮助老妇人,因为两人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想法。”
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尝试展开揣摩式阅读。学生可以根据所读的内容进行揣测,思考文章的高潮会向着哪些方向发展。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可以验证自己的推测,并思考作者所设计的情节为何会和自己的推测有所不同。这样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填补式,鼓励联想想象
填补式主要针对文章中的留白处,不少文章都有作者有心或无意留下的留白处,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围绕这些留白处展开联想,思考可以用怎样的词句填补其中的空白。这样能让学生对文章产生更深刻的感悟,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转换式,拓展内在空间
转换式指的是换一种方式表达课文的内容,主要指的是用一种不同的文体将课文的内容转换出来。如用诗歌改编散文、用散文改编诗歌、用小说改编散文等。这种转换的方式能让学生将自己带入到作者的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如何构思创作,最大限度地拓展阅读的内在空间,也对展开生本阅读有很大的好处。
在阅读《姥姥的剪纸》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转换式写作活动,尝试用诗歌的形式改编这篇课文,表达“我”对于姥姥的思念之情,赞美姥姥的心灵手巧。要完成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首先要理解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学生在了解文章展现了姥姥和“我”之间的亲密情感后,就可以根据相关的内容展开写作。如有学生尝试在作品中写了“我”对姥姥的思念之情:“姥姥,你那剪刀如同长了眼睛,在纸张上随意地走动,一张美丽的剪纸就出现了。姥姥,你那亲昵的话语,始终萦绕在我的耳边,就算我走遍天涯海角,你的剪纸也一直都陪伴在我的身边。”在这样的写作中,学生展现了自己对于文章的个性化理解。
转换式阅读不仅能促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而且也能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对培养学生言语智能有一定帮助。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学生阅读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往往会将自己对文本的阅读感受强行灌输给学生。然而,“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对作品的形象和意义进行个性化创造,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转而采用各种方法加以引导,促使学生走进文本,展開积极的生本对话,继而积累个性化的语言,提升自己的语文言语智能。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