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语文课堂中如何开展教学互动

2018-10-15丁艳

成才之路 2018年25期
关键词:生生互动教学互动角色转换

丁艳

摘 要:要在语文课堂中开展教学互动,教师就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關系,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营造有序的课堂氛围,合理转换师生角色,同时还要充分促进生生互动。要让学生在教学互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互动;师生和谐;情境教学;角色转换;生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5-0026-01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营造有序的课堂氛围、合理转换师生角色、充分促进生生互动等措施,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与交流,让学生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在教学互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互动的前提

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片面强调教师的尊严,忽视乃至漠视学生的尊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心理,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敢发表个人的意见,课堂变得单调而又枯燥。久而久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显不足、创新意识慢慢地淡化。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感情融洽了,学生才会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形成教学互动,真正做到“学进去、讲出来”,将所学知识逐渐内化。

二、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是实现教学互动的基础

首先,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情境。对话,是师生沟通的常见方式。于永正老师上课与学生交谈时,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这样的交流没有年龄的沟壑,没有身份的阻隔,没有师生的痕迹;这样的交流是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师生、生生俨然成为情意相通的朋友,他们通过对话,以思维启迪思维、以心灵撞击心灵、以情感撼动情感。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对话中,教学过程成为真正的教学互动过程。其次,创设幽默愉悦的“乐学”情境。学生“乐学”是建立在教师“善教”基础上的,没有教师的“善教”,学生不可能“乐学”,而只能是苦学。教师“善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与学生交往时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或动作,创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内心的拘束和紧张,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最后,创设神奇多趣的童话情境。学生充满童真、童趣、童心,有着多彩而又神奇的想象,就像生活在童话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童话故事,创设童话情境,营造童话世界,让孩子们参与其中,愉快地接受知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营造有序的课堂氛围是实现教学互动的保障

课堂教学互动应该是有序的,但有些课堂往往呈现两个极端,要么死水一潭、缺少生机,要么吵吵闹闹、杂乱无章。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往往窘迫无奈,学生也收获甚少。特别是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学生进入感兴趣的预设情境之后,必然会产生好奇和激动,很容易造成整个课堂失控。因此,教师要对“乱”的局面进行调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既要保护和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及时控制课堂。教学只有在一种有序的过程中进行,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四、合理转换师生角色是教学互动的升华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还要放下成人的心态,学做学生,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做一做“小老师”,真正做到“学进去、讲出来”。通过师生角色转换,教师可以静下心来听学生敞开心扉、直抒胸臆,同时学生也能提高学习主动性,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师者”,而是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提出疑问,还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这种教学互动,使教与学的双方都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充分促进生生互动是教学互动的重要环节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合作互动的课堂上既需要与老师进行互动,又需要与同学进行互动。“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学生通过小组互动、同桌互动,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任何束缚,畅所欲言。通过互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通过互动,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通过互动,学生的视野也更加开阔。可见,生生互动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教学互动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是实现教学互动的基础,营造有序的课堂氛围是实现教学互动的保障,同时还要注重合理转换师生角色,充分促进生生互动,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投入到师生、生生交往之中,感受和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钢.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朱强.构建小学语文教学互动场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0(05).

[3]戴艳.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生生互动教学互动角色转换
教学互动与人的社会化训练
“九步五必做”教学法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