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治传播模式研究
2018-10-15苏洋
苏洋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网络政治传播工作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网络政治传播作为政治生态建设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必不可缺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政治传播的质量和效率。基于互联网环境下,政治传播模式具有信息传播快捷方便、公众参与能力高等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网络监督、政治议题传播讨论等公众问题,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政治传播模式是未来政治建设发展重要趋势,国家政府部门要不断提高自身决策输出能力,最大程度满足公众对于政治信息的输入需求。本文将进一步对互联网政治传播模式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政治传播模式;运行机制
一、引言
当前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我国政治传播建设工作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与传统政治传播模式相比较,互联网政治传播模式更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其具有广源性、即时性以及互动性等传播优势特点,能够为民众提供完善的服务功能,有效提高民众参与政治权利意识,促使更多人参与到国家政策内容分析探讨活动中,相互传播分享最新政治信息。基于互联网政治传播模式应用下,社会政治生活变得更加平等化、民主化以及自由化,人人都可以在网络政治空间进行反馈信息意见。
二、互联网政治传播模式的相关特征
互联网政治传播模式可以科学概括为“输入-输出”,市场媒体部门要结合民众政治信息需求,通过利用网络将需求政治信息有效整理输入到政治系统中,然后经过系统内部程序处理,产生决策行为并输出,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重复循环政治传播过程。社会政治生活的需求信息通常都是在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民众会利用各种网络媒介平台发表个人政治意见和想法,也就是会将政治需求信息输入到整个网络政治系统中,网络参与、网络表达以及网络讨论都是政治信息输入的表现形式。
在互联在政治传播模式中,最大的两个特征内容就是政治信息输入和决策输出[1]。就比如在政治信息输入过程中,民众政治意见信息反馈具有即时性特点,政府部门需要对民众提出政治诉求在第一时间进行答复,一旦长时间未进行答复处理,将会导致社会民众产生各种质疑问题,引来新的政治信息需求。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政治传播模式应用过程中,政治信息反馈互动环节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在高效反馈作业下,才能够保障整个互联网政治传播循环目标的实现。
三、互联网政治传播模式的发展困境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社交平台中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政治信息数据,只要是热门政治事件、社会危机事件以及政府信任危机事件都会引起网民的高度关注和讨论。在当前互联网政治传播模式“信息输入和决策输出”中,它们两者之间存着着不均衡发展的困境,导致该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民众政治需求过量,政府部门决策输出能力有限。
互联网政治传播模式应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需求输入超载”现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斷创新完善,民众可以利用的网络工具变得更加多样化,在网络平台民众发表的政治话题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这种政治需求输入总量已经是远远超出了传统媒体时代。在网络政治传播过程中,民众围绕政治展开的热门话题主要包括了:“贪官腐败、教育医疗、民生福利、公民权利以及政策改革”等[2],政治议论话题的增多势必会导致需求输入量的持续变大,这样就会形成大规模的政治传播和讨论,给政府部门带来更大的决策压力与执行压力,需要高效解决民众的反馈问题。政治社会互动的不足就会导致政治议题始终停留在“单向传播”的工作阶段,这样会一定程度影响到政府决策议程,同时降低了民众政治需求的优化整合能力。
民众政治需求表达输入数量急剧增加,而政府输出能力却表现出严重不足情况,政府政治信息网络传播体系不够完善、决策能力偏弱以及应急管理体系缺乏改革等,都是造成输出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政府部门未能够高度重视网络政治反馈信息的管理工作,回应能力稍显不足,当民众输入意见后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够得到回应,这样无疑难以满足民众的政治诉求,引发更大的社会政治舆论,促使政府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并且还要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针对于此,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互联网政治传播模式的改革管理,提高民众需求信息处理工作效率,完善政治输入方式和途径。
四、互联网政治传播模式的优化措施
(一)提升政府应对民众网络政治需求输入能力
在互联网大力发展环境下,政府部门需要面对处理大量的政治需求信息,这就对政府部门的决策输出能力、执行能力和回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网络政治话题讨论的关注,充分掌握了解到网络政治传播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舆论问题解决措施,形成多角度、全领域的舆论情况监测体系,确保能够随时了解网络政治动态,及时处理好民众反馈的政治舆论问题。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需构建出完善的网络民意诉求分选机制,科学采用归类、检索、重构以及挖掘等方法[3],及时发现政治重点议题和潜在危机议题。避免网民某些政治反馈需求长时间得不到关注解决,从而引发更为激烈的网络爆发政治议论事件。政府要发挥出自身网络政治传播中的主导作用,完善政治信息输出策略,提高 政治需求输出能力和执行能力,将网络回应与现实决策有效结合在一起。
(二)提高民众政治传播素养和政治需求输入质量
国家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社会政治生活参与民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升民众政治传播素养,确保民众能够学习积累到更多先进的政治活动经验,培养自身的公民责任感,避免在网络上随意传播有损国家利益形象的负面舆论信息。民众应该自觉培养自身良好政治信息判断分辨能力,从正规渠道获取真实准确的政治信息,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观,能够对自己的网络政治言论负责,不断提高政治意见表达的质量,凸显出民众真正关心的社会问题和政治诉求。此外,民众要将网络政治需求信息输入当成民主工具,科学运用不同的输入策略,优化调整信息输入顺序,进一步改善政治需求信息输入效果,确保那些具有高责任感、正确观点的议题优先输入到网络政治系统中。
(三)完善政府网络政治管理体系和应急决策体系
在互联网政治传播模式应用过程中,以某个热门事件为中心进行政治需求输入通常都是表现出爆发式的特点,政府对应网民政治意见需求表达需要作出及时回应。因此,政府部门需要构建出完善的应急决策体系,加强对网络政治传播的科学管理工作,发挥出基于信息传播联动机制的价值作用[4]。就比如,基于“在线社区响应网”搭建辅助下 ,政府部门要加强与民间应急信息平台的合作与联系,通过以政府为主导,共同努力打造出网络政治应急信息处理平台,提高对爆发舆论事件的预警响应工作质量和效率,优化调整决策输出流程,确保网络政治输出反馈工作的公开透明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网络政治传播的监督管理工作,创新改革互联网政治传播模式,提高网络政治的输出决策反馈能力。此外,还需加强对民众参与政治活动的科学指导工作,提高民众的网络政治需求输入质量,避免负面舆论信息的随意传播。
参考文献:
[1]贾哲敏.网络政治传播模式及其优化[J].政治学研究,2015(03):32-35.
[2]晏婷婷.优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16(03):121-123.
[3]鞠丽华.转型期中国政治传播的一种新尝试——以凤凰卫视的政治传播模式为例[J].长白学刊.2015(02):74-76.
[4]刘梅.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