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

2018-10-15姜嘉欣

青年时代 2018年21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姜嘉欣

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变得多样化,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本文从微信平台载体出发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微信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后,“互联网+”迅速应用到各个领域,而“互联网+教育”在当今的教育领域已经展现了全新的生命力。据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年轻人使用微信的比例高达60%,大學生就占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因此在大学开启“互联网+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比起传统的教育,“互联网+教育”有着丰富的教育途径和海量的教育资源,并且具有教育即时性与教育共享性,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互联网特别是微信在大学生中间的普及程度,使得“互联网+教育”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看到显著的效果,对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微信作为思政工作平台的优势

(一)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

在“互联网+教育”还没有提出以前,教育的影响范围仅限于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在年级与学校之间互相传播与影响,“互联网+教育”提出以后使得教育的范围向多层次、多范围、多空间扩展,教育途径与教育模式都发生了转变,随之影响教育范围与教育效率的变化。如果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能通过书本、课堂和学校宣传来实现的话,微信教育就打破了传统教育对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以空间的形式快速扩大化,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深度。微信具备网络教育的一切优势,在传播上既可以通过群传播,也可以通过公众号建立思想教育专题在朋友圈传播,而网络化使得微信的传播能够跨时间、跨区域传播,并且在传播的过程中加入了大学生的主观思想,使得大学生主动的思想认识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进行,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度。此外,微信为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社会与学生之间家里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

(二)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和其他的学科教育一样,大多以讲授性为主,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处于被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也比较单一,只能通过一对多。“微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很多有效的教育渠道,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一对多、多对多转变,并且以微信为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建立这种渠道的途径也比较多,比如建微信群、开微信公众号、发朋友圈等,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传播、布教、影响、反馈和见效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首先在传播的渠道方面变得多样化,在布教和反馈方面更是展现了不同形式的“教育课堂”,使得行走的“课堂教育”已经不再是梦想。这种教育渠道的改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方式,大学生能够在“玩”微信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出现了主动性,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表现。

(三)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虽然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理念一直没有大的变动,但是具体的内容一直在与时俱进,这也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时效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传播速度慢,受众者接受的影响弱,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定的程度上发生了滞后性。“微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了传播速度快这一特点,使得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及时的进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的产物,具有新媒体传播的一切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的行为思想与当代的思想观念相一致,一定要教育先行,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才会与时俱进的跟进。通过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教育与实践实现了统一,学生可以在学习工程中体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并且潜移默化的接受以后应用到生活中,使得思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充分体现。

二、以微信为媒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微信为主的教育方式被教育者所重视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教育要与时俱进,充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当代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在处处都能体现,教育者关注到了这一现象,致力于将其转化为与推动教育工作的动力,用以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由于微信在大学生中间的普及与使用状况已经达到了100%,这是时代教育的契机,给予者应该也必须重视。学校通过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号,发布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学校老师率先带领学生学习与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入引导在大学生之间的传播,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范围。此外各高校都通过微信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平台,在平台上解答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理解的地方。此外,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平台上可以参与讨论、学习与发表言论等,让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从单一的被动教育转化为全方位、立体化和灵活主动的教育,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深度,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力行。

(二)“微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以微信为前提开展的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是无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当前微信为前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

1.微信信息传播的失真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目前微信在一定的使用权限中是要求实名认证,但在使用过程中处于对用户隐私的保护使得信息传播过程中并非以实名体现,这为用户提供了信息的篡改的便利,使得信息在交流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失真性或者降低失真性。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纠正大学生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行为观念,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传播途中的失真性就很难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如果在教育内容传播的过程中有一个人篡改了其核心内容,已微信传播的速度这种错误信息将会很快的覆盖各高校,而大学生对具体的内容没有很高的甄别性,容易造成接受错误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教育的负面影响。这种信息的失真性和不确定性导致教育内容呈现方式的不可预测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的不可预测性使得教育者很难准确的控制受众者对于正确信息的接受,对于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性。

2.微信信息传播的失范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难度

微信言论具有较高的开放性, 以微信为前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必须依靠微信为媒介开展相关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无可避免的出现一些与主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符的信息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平台滋生和传播,使得微信信息平台传播的信息出现了失范性,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大的难度。比如虚假信息、封建迷信思想、色情低俗、个人崇拜、拜金主义思想等等, 这些失范性信息的传播不但不能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促进作用,而且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主流思想发展和身心健康发展。

三、以微信为前提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路径探索

(一)加强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微信公众号是教育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实现途径,教育者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可以在公众号上实现与大学生的互动性,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的便于双方交流沟通的 “桥梁”。教育者应该重视微信公众号的开发、维护、管理,做好公众号的基础建设与管理才能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1.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多样化

微信公众好的功能从出现一直在更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当前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具有编辑、管理、和传播等多种功能,在推送内容方面能够实现多样化,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的推送与传播。

2.通过微信平台开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

微信公众号的最新功能中有一项“功能编辑”,开发者可以对公众号的交流界面进行编辑。比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平台”为名的公众号的交流页面,教育者可以开发检索目录,建立“课程内容”、“最新内容”、“作业”“反馈”等目录选项,当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受众者打开公众号交流界面的时候通过检索相关的目录就可以进入相关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教育者可以在公众号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课程,按照课时更新的方法传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实现了教学课程的网络化,还有利于思想教育内容的传播与交流。

(二)搭建师生互动平台

就微信而言,搭建师生互动平台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微信公众号与微信交流群。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建立不同的交流平台,比如在班级内部就比较适合用微信交流群,微信交流群最大的特点就是及时性,有便于辅导员及时的发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相关的信息,在微信交流群里辅导员可以与学生自由的交流,學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探讨,这种互动性有利于辅导员及时的了解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程度,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馈,对于教育者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以微信为前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有弊,只要操作得当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具体的实施效果主要在于教育者如何利用微信实施思想教育工作,相信只要合理利用就一定能够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三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3]《十谈》编写组.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