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平台支撑
2018-10-15侯立芬侯丽芳
侯立芬 侯丽芳
摘 要:高职院校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需要高职院校主动融入社会,提高服务意识;调整专业结构,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资源,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加强内涵建设,推动社会服务发展。
关键词:科教融合;平台支撑;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一、前言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既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探索正在成为高职教育提升内涵、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作为地处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建设进程中,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了一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之路。
二、专业优化对接产业,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
高职院校要正确理解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和行业性特征,将“服务区域经济、推动产教融合,促进内涵发展”融入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中,结合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引导课程设置,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如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建设和烟台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专业规划与布局紧跟区域产业发展,学院紧紧围绕半岛区域经济及汽车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多年的办学积淀,提出了“对接汽车行业、服务汽车产业、培养汽车人才、打造汽车品牌”的发展思路,聚焦汽车产业前后两大市场,构建了以汽车类专业为主体、其他专业聚焦汽车的专业结构布局。同時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相关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改造老专业、设置新专业,进一步增强了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
三、创新社会服务体制机制,提供多方共赢制度保障
(一)建立健全职能机构,推进社会服务工作进度
学院对内应组建专门的机构及专职人员,构建社会服务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协调资源,研究制定各项政策和措施,为学院资源整合、校企合作、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重大事务提供决策咨询和监督执行;制订及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社会服务项目进行政策倾斜。对外要加强与政府、企业行业的联系、交流,争取各级政府及行业企业的支持,寻找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和生长点,为教师开展社会服务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服务平台。
(二)构建强有力产学研创新驱动机制,提高社会服务主动性
学院应主动适应行业、区域经济发展,建立科学有效的服务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校教师在开展技术研发、服务企业的积极性。在政策、制度、财务、人才等多方面配套改革、整体联动,形成激励创新、充满活力的制度安排,调动教师知识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学院相继出台、修订了《产学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科研创新团队管理办法》、《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管理办法》等,对教师参与社会服务进行重点扶持,为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实践和体验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幅提高。
四、依托校企深度合作,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学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与优势,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联合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共建一批研发中心、培训基地、实践创新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一)建立企业联合研发中心,助力产业发展
联合研发中心作为学校技术服务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兼顾教学、科研、开发、实习实训等方面内容,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引入企业资源,将企业的真实环境、企业的真实需求带到中心,助力自身科技研发能力及产业发展。
如我院依托“电子技术研究所”与同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全颐达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建设研发中心,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引进企业技术,合作研发新产品,助力烟台地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二)“共建共享”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的技术研发水平,以市场为导向,集聚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的资源,多方共建电子信息技术、汽车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型汽车设计、汽车售后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5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设备更新、新技术研发等项目。加强创新能力体系建设和人才提升,进一步调动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加快协同创新中心成果的产出。组织科技骨干力量积极承担横向项目,设立政校行企合作开展科研专项项目,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五、协同学校优质资源,开展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
(一)协同优质资源,开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技能鉴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利用学校特色专业与优势学科,开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进行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岗位培训。进行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承办省级高等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班、面向烟台市乡镇社区及复退军人开展社会培训等。
(二)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资源、一流的实验设备、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发挥职业资格认证与技能鉴定中心的社会服务职能。积极开展面向学生、社会的多种职业资格认证培训、鉴定工作。送教进企、引训入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培训项目,为行业企业提供立足岗位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的技术技能教育培训服务,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层次和水平,打造社会服务品牌,为当地政府及中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决策咨询服务,促进行业企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
六、加强内涵,推动社会服务发展
(一)校内建设大师工作室
引进行业企业技能拔尖、技艺精湛且具有较强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技能人才,建设由企业顶尖人才和校内技能名师领衔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带徒传技,同时作为新科技推广应用的“转换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大师工作室”,引领带动校内专业教师成长,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培育学生的工匠
精神。
(二)校外建设大师工作室
瞄准技术发展最前沿,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对“专业契合度高、相对稳定、相对集中”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重点建设。通过双向介入,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方式在企业建立“师生工作站”,使之成为集学生顶岗实习、师资培养、科研服务与一体的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搭建产学研技术推广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院校资源与社会需求快速对接。
依托两个工作室,组建有创新意识、有科研基础的技术攻关团队,通过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联合科研创新等形式为教职工技术研发提供平台。
七、结语
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的义务和责任,也是高职院校有效提升发展空间、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有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2]孙冲武.高职院校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研究,广东教育[J],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