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研究

2018-10-15王金平

农家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

王金平

摘 要:目前,草原生态旅游成为中国的新型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模式发展前景广阔。内蒙古草地是中国最大的牧区,作为蒙古族民族聚居地,不仅具有草原生态景观,而且还有蒙古族的民俗文化,以这些资源发展旅游业,对内蒙古草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论文以呼伦贝尔大草原为例,针对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展开研究。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地区的东部地区。这里的气候变化非常大,自然条件复杂,社會经济环境也非常复杂,是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的地带。也正是由于气候因素的影响,使得这里的草原退化非常严重,无论水域的分布,还是居民居住点都比较分散。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但是,这里也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和谐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农业产品等等,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和经济管理模式对农业环境进行系统化管理,可以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有助于开发生态农业资源,发挥其旅游价值。

一、通过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打造精品旅游项目

在呼伦贝尔草原发展生态农业,在建设农业产业生态旅游产业链的过程中,可以调节中国的农业生产,优化农业结构,开发旅游资源,避免资源大量消耗,而且还有助于资源的保护。

在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中,如果仅仅是为获得高额利润,生态旅游就会建立在大量的劣质景点基础上,对生态旅游资源滥用,不仅不会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也不能获得持久的经济效益,无法达到发挥资源优势的目标。呼伦贝尔草原原有的生态环境会由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而遭到破坏。因此,应该积极构建生态旅游品牌,将草原生态旅游资源作为品牌元素,能够更好地体现生态旅游的重要性。

生态旅游,顾名思义,就是在开发旅游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创造生态效益,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追求原始的草原生态意识,还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旅游的质量体现在生态伦理层面,让游客积极探索内蒙古生态民俗文化,内蒙古草原旅游质量也会因此得到提升。

以资源丰富的小村庄作为生态农业产业链的试点,不宜扩大规模。在旅游建筑的设计中以及旅游区的建设上,都要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文化元素,反映蒙古族地区的原生态文化,将这些人文文化与草原的自然环境融合为一体。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内蒙古的蒙古包文化非常具有特色,建造蒙古包可以来展示内蒙古的文化。草原生态比较脆弱,就要在地区的合适位置是修建停车场,禁止机动车进入到旅游区。游客可以骑马,可以乘坐勒勒车,也可以步行进入旅游区。这些都是内蒙古生态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生态旅游去开展植树种草活动也是非常好的,游客可以用这种方式对生态保护有充分的认识。旅游区还可以组织髯火晚会,在民俗节日中开展各种民俗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民俗文化。

二、通过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促进区域联合

呼伦贝尔草原的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中,旅游业的发展总体方向是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区域旅游,可以补充个别旅游活动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旅游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

呼伦贝尔草原的旅游项目中还应融入区域旅游的内容。虽然北京有著名的旅游线路,但是内蒙古有独特的草原景观,这是非常有特色的。如果可以的话,将各种自然风光组合起来,可以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还会产生对比的心理,由此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区域联合,将不同的旅游景点组合起来,还可以加大宣传了力度,提高内蒙古地区的生态旅游知名度。

三、通过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可以使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增加,还可以发挥当地居民的作用为游客提供服务,让游客感受当地人的热情好客。采用这种方式,可可以提高当地牧民的生态意识,改善生存环境,推进当地经济更好地发展。生态旅游可以让当地牧民产生主人翁意识,保证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旅游持续性和稳定性。牧民参与到生态旅游中,可以通过草场治理、制奶、放牧等将当地的文化传播给游客,牧民获得经济利益后,就对参与生态旅游更具有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向游客展示原生态的游牧文化,使草原生态旅游更受欢迎,而且富有生命力,感受到内蒙古生态旅游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四、通过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有助于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

呼伦贝尔的原始文化是在呼伦湖一带繁衍生息并传承至今,加之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呼伦贝尔成为了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这里保留了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有助于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

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些文化遗产是在内蒙古大草原这个独特的环境中塑造出来的,还具有稀缺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内蒙古地区的宝贵资源,见证了草原文明,也见证了内蒙古的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人民特有的精神体现,从中可以了解当地人民的思维方式、想象能力以及所建立的文化结果,就可以领悟到内蒙古文化的与众不同之处。

比如,内蒙古牧人的天籁之音长调;蒙古民族说的唱艺术马力格尔,还有当地的特色婚礼鄂尔多斯婚礼,蒙古族传统文化中还包括祭祀文化,即祭敖包等等都是具有内蒙古特色的。

内蒙古文化的识别性很强,除了内蒙古的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之外,包括内蒙古的民间美术、传统戏剧、传统医药、传统手工技艺等等都带有浓重的民间色彩。

草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底蕴都可以通过生态旅游绽放出来。通过旅游的方式进行保护性开发,可以拉动内蒙古草原游牧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也是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呼伦贝尔草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当地牧民在大草原上生存,已经形成了特有的生活模式,在长期生产时间中形成了游牧生态经济,无论是对于内蒙古地区,还是对于国家而言,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对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中,将呼伦贝尔草原文化与游牧生态经济发展相结合,协调好各种生态利益,促进促进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不仅可以实现经济效益,还可以实现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文杰,工林和,刘正鼎,等.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干扰因素的变化特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3.42(01):53一54.

[2]李筱刚.从生态旅游角度看待徐州生态旅游的品质提升[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4):227一227.

[3]孟凡博.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 (03) :233—233.

[4]艾琳,卢欣石.草原生态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研究[J].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01):189一195.

[5]谢春山,张裕金,工恩旭.旅游体验视角的游客消费趋势与产品开发策略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37(11)42一48、64.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互联网+”生态农业新模式分析
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分析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生态文明视野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四川省生态农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两岸农企共谋海南昌江生态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