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生态农业新模式分析

2021-10-31刘雪婷

南方农业·中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产品互联网+

刘雪婷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109

进入“互联网+”时代,关于“互联网+”生态农业的文献有所增加。胡雨婷指出,将绿色生态农业和“互联网+”有效结合,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农业种植,有效改善农业环境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中,需要强化互联网科技支撑,加大互联网对生态农业的宣传,推动生态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11。谢淑娟指出,“互联网+”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农业发展的智能化水平.解决了农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能够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销售平台[2]。陈娟等指出,“互联网+”时代使得互联网与生态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能够促进生态农业的市场营销手段多元化,促进生态农业与企业行业的深度交流。已有的文献研究了互联网对生态农业的作用以及“互联网+”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互联网+”生态农业现状

我国生态农业起步较晚,但生态农业已经逐渐在各地发展。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被逐步应用到生态农业中,

“互联网+生态农业”的发展速度明显上升。“互联网+”促进生态农业管理更加信息化、科学,实现生态农业产品信息传播更加快捷,促进生态农业产品物流更加快捷。由于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概念的不断渗入,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呈现出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流通快捷化的趋势,“互联网+”促进了生态农业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化发展,全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增长,涉农网站已经达到30 000多家,各地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网络;同时促进了生态农业在信息化服务体系、物联网技术以等方面的发展。随着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互联网+”生态农业具有了更好的发展潜力.

2“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生态农业中对于互联网的应用不足

虽然互联网思维和概念逐渐渗透到生态农业中,但农村地区的通信设施和网络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生态农业中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存在显然不足,部分农村地区的计算机普及率较低,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同时,农村网络环境也有待改善,难以在生态农业中提升互联网的应用能力[4 ]。

2.2农村劳动力对于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阻碍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年青劳动力转移城市就业,留在农村的大部分劳动力处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水平,对于互联网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低,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知识与专业水平的局限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学习新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对于互联网技术的掌握能力较低,难以发挥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效能。

2.3“互联网+”生态农业的经营与运作成本较高

生态农业的投入要求高,但是我国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长期以来使得农户对于生态农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互联网+”生态农业的经营与运作成本较高。例如,引入智能化设备与系统需要增加相关专业人员,“互联网+”生态农业有效运转需要大量的人力、杨力和财力等,但是“互联网+”生态农业很难得到充足的资金保证,“互联网+”生态农业的运作和经营所需资金缺乏。

3“互联网+”生态农业的发展优势3.1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化

白2013年以来,我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一直走高,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035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在全国已经达到60%。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大势发展,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也促进了“互联网+”生态农产品的消费。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3.2“互联网+”在农村、农业逐渐渗透

白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农业信息化以来,“互联网+”在农村、农业逐渐渗透,数字化农业、智慧化农业发展越来越好,通过互联网有效地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促进农业转型,发展为精准化农业,更加节省资源和能源,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互联网+”在农村、农业的不断渗透,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这也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3生态农业产业化、互联网化

“互联网+”对农村、农业不断影响,广大的农村地区也产生了020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促进了生态农产品在线上、线下完成营销的过程,使得生态农业产品传播速度更加快速,传播的空间更加广泛,生态农业更加互联网化,使得农产品的生产信息、價格信息、产品信息、产品服务等传播更加快速,吸引更多的顾客,开拓生态农业的市场[6]。

4“互联网+”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

4.1大力发展智慧生态农业

在生态农业中应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搭建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建立信息化农业数据智能管控系统、信息化智能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等,结合RFID技术和GPS技术定位、跟踪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可以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的生产管理与检测,及时有效地解决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建立农产品档案,同时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远程可视化,实现农产品生产溯源,保证农产品质量,促进生态农业智能化决策。

4.2完善生态农业的产业链

随着“互联网+”农业时代的到来,农业生产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要用互联网思维解决生态农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互联网将生态农产品的生产、包装、物流、销售及品牌营销等环节进行改造,将生态农业的各个产业环节有效地打通,形成一条完善的农贷农业的产业链,形成生态农业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完整生态农业产业链。

4.3设立生态农产品质量的追溯体系

生态农业的整个过程消费者是否信任还需要设立生态农产品质量的追溯体系,采用可追溯标签记录并保存每一个生产环节的生态农产品数据,消费者可以依靠手机、计算机等扫描终端来读取标签,获取该生态农产品的生长信息、健康监测报告、生产加工环境等从生产到销售全产业链的一系列数据[7]。如果生态农产品任一环节出问题,都能准确锁定来源,对生产流程切实进行监管,确保生态农产品安全及质量,增强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的市场信任。

4.4注重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互联网+”生态农业需要注重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将生态农业的产品信息有效地分享和传播出去,能够网上拿到农产品的订单,简化农产品的相关流通环节,促进生态农业的相关市场信息与生产者之间的对接,开阔农产品的线上市场;农村电子商务方式要多样化,最终要降低生态农业的发展成本,还要提高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

5结语

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应用到农业领域是当前农业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要将互联网思维融入生态农业发展过程,推动“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高效运作,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农村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道路。

参考文献:

[1]胡雨婷.开创“互联网+”绿色生态农业新模式[J].山西农经,2018( 05):13-14.

[2]谢淑娟.“互联网+”时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与路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7( 29):29-30。

[3]陈娟,尤丽,王莎.“互联網+”背景下生态农业营销模式探究:以莱客集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 30):41-42.

[4]张海林.对互联网思维下生态农业发展的探讨[J].新农村(黑龙江),2016(14):21.

[5]董静儒.“互联网+农业”重塑农业产业链条:图解《“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J].农经,2016( 10):14-15.

[6]许良,唐磊.基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电商生态系统的发展对策研究:以辽宁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 10):61-63.

[7]罗峦,王亚鲁.基于参与者利益的农产品供应链可追溯推广驱动因素[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 06):295-299.

[8]石嫣.发展互联网生态农业需要构建信任机制[J].中国农村科技,2014( 07):15.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农产品互联网+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