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文本语言培养说写能力
2018-10-15施拥军
施拥军
一、紧扣文本语言,培养说话能力
1. 巧用文本图画,模仿说话。《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如此看来,第一学段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教学内容,巧用文本图画来模仿说话,从说词到说句,从说文本到说生活,让学生紧扣文本而又不局限于文本,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巧用绘本图画引导学生模仿说话,是为了让学生说生活。在绘本《我爸爸》的教学中,笔者紧扣绘本图文,引导学生抓住词语,开展模仿说话训练,来讲自己的爸爸是如何“酷”的:
我爸爸可以 ;我爸爸会 ;我爸爸敢 。
我爸爸像 一样 。
我爸爸是 ,也是 ,还是 。
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引导学生说自己爸爸的“酷”。尽管有的学生对“酷”理解得有些偏颇——“我的爸爸可以喝醉酒很酷”“我的爸爸会一天玩三个小时的手机很酷”,但同学们在模仿性说话中,毕竟说出了自己爸爸真实的生活状态,在教师及时的价值取向引导下,他们说得就更“酷”了。
2. 复述文本内容,概括说话。《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語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看来,复述文本的主要内容,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一种方式,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的一种手段。我在《爸爸的老师》一课教学时,反复引导学生读课文,然后提问道:“文中爸爸的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学生自然而然地联系这首现代诗的文本内容来解答问题。笔者因势利导,就让学生进行了概括表达的练习:
起先我以为 ,后来我才知道 。
《爸爸的老师》说的是 ,告诉我们 。
结果学生说得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这归功于能引导学生把一首现代诗,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通过学生的概括说话,复述成了一篇简短的记叙文。在教学中学生能紧扣文本语言获取信息,发展思维,最终以概括的语言与文本进行对话。
3. 利用文本专题,多元说话。《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为此,教师应利用口语交际等专题性学习,为学生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际氛围,真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与人交流。
在教学三下口语交际课《学会商量》时,笔者便利用口语交际这个平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向学生求助,进而创设多元说话的情境——“有一次,我要去黄山考察,儿子也想去。可车票只有一张,他没去成,结果哭了。我该怎么劝他?”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与笔者拉开了话匣子,设身处地地站在笔者儿子的立场,评说老师处理不当之处;也有以工作为重,进而为老师想办法,师生交际的场面十分温馨。接下来的生生交际更是情真意切——学生倾诉自己的烦心事后,让其他同学帮忙来解决,从而把交际推向了高潮。“我的妈妈太唠叨”“我的爸爸妈妈总爱吵架”等烦心事,在学生中掀起了一波交流的浪潮。此时,没有什么比学生之间的童真、童趣的交流更能吸引人,究其原因,引导学生说生活,才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
二、紧扣文本语言,培养写话能力
1. 补充文本空白,想象写话。我在执教六上《怀念母亲》这课时,重点让学生聚焦日记部分触景生情的写法。为了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种写法,笔者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师生配合读文本的三则日记,再反问学生:这几则日记为什么要这样来读?进而让学生发现景与情的关系,领悟触景生情的写法。随后,笔者引导学生发现11月20日那则日记的与众不同之处——只有“情”而没有“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补充这一文本空白来想象写话: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为了让学生写话有一定的针对性,笔者罗列了四种思念母亲、思念故乡的景——明月、残霞、孤灯、落叶,让学生选择其一来想象写话。这一语言实践在其后的汇报朗读中告诉我们:文本是可亲的,话语是可形的。显而易见,引导学生以补充文本空白,想象写话的方式架起了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
2. 研读文本段落,指导习作。执教六下《桃花心木》这课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掌握作者层层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在引导学生读文本段落时很有耐心:面对这种不确定的生活给人带来好处的道理,作者林清玄开始知道吗?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读一读;对于这种奇怪,文中出现了几次,画出来读一读;出示“奇怪、越来越感到奇怪、更奇怪”,引导学生再读一读。在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研读相关段落后,抛出了关键性的问题:作者林清玄写这篇文章给谁看的?读三次“奇怪”时,读者的反应如何?在充分读文本段落基础上的这一问,学生明白了作者运用层层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就是为了吸引读者阅读下去,直至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虽然课堂上没有让学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去习作,但在学生心里埋下了此类习作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相信学生会把这颗种子培育成参天大树。
3. 创设文本情境,拓展写话。给学生创设贴近文本的生活化情境,来指导学生拓展写话就显得真实感人。我在执教三下《学会商量》这一口语交际时,就如何过“六一”让学生四人小组写一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在小组交流时,有一小组商量的结果是这样的:“六一”这天都不用学习;适当活动一下,把大家聚在一起玩;一起去野营;一起去博物馆。这结果一公布,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欢笑。究其原因,还是“六一”这一天不用做作业。而在接下来的全班交流中,笔者欣喜地发现,同学们写得五花八门,说出了生活中想说不敢说、想做没法做的事。事实证明:一个贴近文本的情境创设,才是学生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根源。
(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建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