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有别,这般解读古诗词

2018-10-15祝燕飞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墨梅渔翁尝试

祝燕飞

古诗词是一种重在抒情表志、体现意境的文体。在诗词品读的过程中,人们会注意诗歌的情境,“情”指的是诗歌能表达作者的情感,体现作者的志向,而“境”指的是诗歌的文字所展现出一种别样的意境,它能促使阅读者产生共鸣。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时要注重从情和境入手,在感受诗歌意境的基础上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一、图,激发情感体验

唐代诗人白居易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古诗词时要注意这一点。可以先用符合古诗词意境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情感,而后引导学生尝试和作者形成共鸣,体会作者要通过诗歌的意境体现怎样的情感。

《渔歌子》这首词相当唯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给学生展示能显示文章意境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心理情感,而后再让学生尝试阅读这首词,感受其中的特殊情感。教师展示了一幅唯美的山水风光,并让学生尝试用语言说说自己看到了怎样的意境。学生说:“在一片青山绿水中,有一个渔翁在细雨淅淅沥沥的日子里垂钓,他的身边有桃花飘落,有白鹭飞过头顶。”教师继而启发学生和作品形成共鸣,尝试思考其中展现的情感:“处于这样的场景,你觉得渔翁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渔翁一定觉得十分舒服,可以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渔翁被美景陶醉,不会觉得捕鱼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这样的阅读促使学生从意境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二、鉴,提升审美意识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好词好句,尝试获得美的感受,得到艺术熏陶。这种鉴赏方式能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进一步感受到诗歌之“境”。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说作者从哪些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又如何选择合适的词句展现特定的意境,再让学生尝试分析从这意境中能否感受到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情怀。

学习《望洞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作者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入手展现洞庭湖的美景,又展现了怎样的情怀,尝试分析鉴赏其中的好词好句。如可以让学生先分析一下作者的观察角度:“为何作者远距离观察,而不是进入到湖中观察。”学生提出:“作者或许是意识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只有远距离观察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美景。”教师又启发思考:“作者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展现了怎样的情怀?”学生发现:“作者用了比喻,‘白银盘里一青螺,在作者看来,仿佛天地都小了,而与此同时,自己的审美格调却变得更高了。”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想要通过这样的词句展现自己怎样的心情?”学生提出:“作者热爱这洞庭湖光山色,有一种亲昵的感觉,深深陶醉在其中,但是风景又只能远观不能亵玩,因此用这样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一番分析,学生不仅理解了诗歌中的好词好句,更了解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情怀。

三、悟,阐释人生哲理

要领悟诗歌之情,就要感悟作者在詩歌中体现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分析作者展现了哪些意境,而后分析作者想要通过自己的表述展现怎样的情感,这样有助于学生进入作品,和作者形成共鸣,感悟作者人生体会。

阅读《墨梅》这首诗歌,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词句之美妙,更要让学生尝试从中获得感悟,了解作者想要阐述怎样的人生哲理。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作者为何不写红梅,而写墨梅,墨色如此单调,不如红梅耐看啊。”学生提出:“或许作者就是要展现这样的墨梅,墨梅没有用色彩谄媚世人,而是展现出清气。”教师继而提出思考:“作者为何要展现这样的墨梅?想要表达什么?”学生有所感悟:“因为作者也想和墨梅一样,不谄媚世人,保持着自己的清高。”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和作者形成共鸣,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定的启发和感触。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把握住古诗词的情和境,让学生感受古诗词意境之美妙,并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人生感悟,就能更好地和作者形成共鸣,并获得心灵的陶冶,提升审美感悟。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墨梅渔翁尝试
贺泽海作品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三岁孙女回家,毁我书作,不怒反喜,因成四句
尝试
渔翁
旅途探险记之“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