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忽视学校管理中的隐性成本问题

2018-10-15汪正贵

中小学管理 2018年9期
关键词:制度性隐性人性

汪正贵

一直以来,学校管理者有个认识误区,即认为学校管理不是经济活动,因此很少考虑成本、代价和效益,更多考虑的是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关注具体问题的解决和管理目标的达成。其实,学校管理是有成本和代价的,既有显性成本,也有隐性成本。显性的成本和代价一般是物质性的,是指学校管理中的人、财、物的支持与消耗;隐性的成本和代价一般是制度性成本,是指由于管理中的制度设计与实施带来的学校物质、文化或师生心理方面的损伤。隐性成本虽然不易显现与察觉,影响却更为长远和深刻,甚至影响到学校组织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学校管理应有效降低制度性成本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作制度性交易成本,主要是指企业因遵循政府制定的各种政策、规章、制度而需要付出的成本。在学校管理中,也有类似的制度性成本,即由学校管理中的制度设计与执行所带来的管理成本。比如:教师要购买教学资源,需要逐级请示,层层审批,手续烦琐,等资源买到手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使用时机。经过一次折腾,教师为了避免麻烦,下次可能就不申请购买教学资源了,这样最终影响的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品质。

1. 降低制度性成本,關键是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

例如:北京十一学校采取扁平化、低重心的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级,合并管理机构,中层机构从九个减少到四个,并将中层的管理职能转变为服务职能,服务于学部和年级、师生和教学。此外,学校有100多个预算单位,各自拥有资金的预算和使用权,目的是减少审批环节,让一线教师也可以决定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再如:作为北京十一学校在青岛的联盟学校,青岛中学实行A字型组织结构,行政与教育教学相互支持,共同服务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学校组织在扁平化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化的行政管理,行政合并为一个机构,对一线的教育教学需求提供最快速、最及时的响应,以及最大程度的服务和支持。行政主管服务到一线,负责学部的一切行政事务,将教师从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时间还给教师,将教师还给学生。

2. 降低制度性成本,还需要重构管理流程

在北京十一学校,教师的办公用品由其本人每学期在学校指定的网站上选购,学校统一结算,商家统一配送,教师只需要选择一定金额范围内的办公用品即可。这样不但节省了中间环节,更重要的是每个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购,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学校还规定,教师每年可以自主购买一定金额的教育教学及相关图书,自选书籍,自主使用。这样的制度设计其实是将学校选购图书的资金分散给每一位教师,借助教师的眼光帮助学校选书,从而提高图书使用的适切性,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师的需求。只有让每一本书都找到自己的有效使用者,才能提高资金的效率和图书的价值。价值的提升也就意味着成本的降低。

其实,管理中的有些问题是由管理本身造成的,管理不当或是过度管理,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和代价。例如:有些学校运动场的四周用围栏围起来,关上门,加上锁,同时还需要专门安排锁门和开门的人。其实,学校运动场没有任何必要进行封闭管理,即便是室内的运动场馆也是如此,应该全天候开放,方便师生随时使用。

图书馆和阅览室的管理也是如此。多年前,我听河南一位民办学校校长说,她算了这样一笔账:学校图书馆两位管理员老师每年工资性成本大约需要10万元以上,如果将图书馆改成开架自助式借阅,不需要管理员,只由学生义工定期整理书籍和打扫卫生,那么这几乎没有什么成本。假设有人私自偷拿书籍,估计一年的损失也不会达到10万元。于是,她决定不再设置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岗位,实行自助式图书借阅管理。再如:在青岛中学,学校取消了集中式图书馆,改成分布式图书阅览室,在教学区的每一层都有1~2个图书阅览室供师生使用,并且无人值守,自助借阅。该校的师生打印也采取自助式管理,打印设备就放在走道的公共区域,师生可以自由刷卡打印,大大节约了管理成本。

二、好的管理要激发人性中的善意

或许有人担心,如果学校没有图书管理员,那么万一学生们私自将书拿回家怎么办?如果自助打印,那么学生故意破坏打印设备怎么办?其实这样的问题并不难解决,学校完全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进行管理。但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的管理是基于什么样的人性假设?我们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如果我们认为人人都是恶人,那么管理一定是从防范着手,难免过度管理,处处约束人;如果我们认为师生都是好人,那么管理则是从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方便师生的使用。

所以,一个人的管理观取决于他的人性观。其实,人性并无绝对的好坏善恶,每个人的身上都是善恶并存,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但是管理是有好坏的,好的管理总是能激发人性之善,而不好的管理往往将人性中负面的东西逼出来,最后也必将付出必要的成本和代价。

2006年,我在加拿大多伦多学习,每天坐公交和地铁出行,发现当地既不安排人员检票,也没有出入验票的闸机设备,人流出入非常顺畅。当然,当地也有抽查机制,如果乘客被发现有逃票行为,那么其个人信誉记录就会有污点。这样的管理是基于人性善良的假设,是良善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这样的制度设计是基于大多数人遵守社会规范这样的出发点,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和社会成本。这样的成本是隐性的,却是不可估量的。

我原来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马鞍山二中”)工作时,计划为教师办公楼的卫生间里提供卫生纸。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理由是教师可能会把卫生纸拿回家,这让人哭笑不得。我说,他拿回家我们再放,充足供应,老师们全家的卫生纸我们包了。这当然是开玩笑的话。后来我们发现,学校并没有出现这样的事。高晓华在《笑着离开惠普》这本书中也写过类似的故事:惠普公司卫生间里提供质量非常好的卫生纸,但管理者后来发现卫生纸消耗得很快,显然是有人将它私自拿走了。于是有人建议,卫生间里改用品质低的卫生纸,可能就不会有人拿了。但惠普公司考虑,不能因为少数人的行为而让大多数人受牵连,所以继续供应高品质的卫生纸;但同时明示,这种偷拿行为关系到一个人的品德问题,公司不会因为事情小而听之任之,一旦发现,立即开除。

检视我们的学校管理,也有很多相反的案例。据说,有一所民办学校为防止男女学生过度交往,就让他们分开就餐,男生在一楼,女生在二楼;同时规定,男女学生不得单独两人同行,否则将被视为违纪,还要扣除其所在班级的行为规范得分。这样的管理,其背后反映的是落后的学生观和管理观。这已经不是管理,而是管制;不是教育,而是反教育了。这样的管理存在巨大的隐性代价。

再如对教师的管理。很多学校鼓励教师参加进修,提升学历,但又和教师签订协议,如几年之内教师不得调离本校,否则就要进行经济赔偿等。甚至有的学校评特级教师,也要签订类似协议。如果教师是由于工作需要提升学历,那么即使进修后马上离开学校,也不欠学校任何东西;职称评定的道理也是如此,职称不是学校给教师的奖励,而是他申请参加评定的结果。至于工作流动,应该尊重教师的个人选择。每个人都有离开的自由,离开不是背叛。

管理要順应和尊重人性,激发人性中的善意。好的管理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免考验人性,因此,我们在管理中不要摧毁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要尽可能用人性化的管理来涵养学校的文化与生态。

三、学校管理要避免产生制度性羞辱

我以前读到过这样一个案例:美国的一位管理专家到一所中学进行管理咨询,他看到学校教师有迟到和早退的现象,也有些教师是早来迟走,加班加点。于是,他建议校长加强考勤管理,重申学校的上下班时间规定,早上不得迟于8点上班,下午不得早于4点半下班,并实行签到考勤制。三个月以后,这位管理专家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发现教师迟到早退的现象没有了,但早来迟走的加班现象也基本没有了。这就是管理的代价。

我原来在马鞍山二中工作的时候,学校没有制定签到考勤制度,但规定行政人员和有课的教师不能迟到,其他教师都可以弹性上班。这样虽然有教师偶尔会迟到早退,但也有很多人在自觉地加班。此外,学校还规定:事假半天以内、病假一天以内,教师不必请假,自己安排好工作就可以;事假三天以内、病假一周以内不扣教师奖金。后来,我来到北京十一学校工作,也看到了类似情况:学校没有设立考勤制度,教师们却经常忙到很晚才离开学校。学校的宽松与教师的自律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态图景。

这其实反映的是一种学校文化:学校对教师信任和关怀,教师对工作敬业与热爱。教师的劳动是个性化的劳动,是凭良心的劳动,不能简单地用考勤来制约。很多教师下班后在家里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并没有算作加班;早上他可能因为送孩子上学来晚一点,却被记作迟到,这是不合情理的。采用打卡签到的方式,不准教师迟到早退一分钟,这是对他的不信任;他也就可能到点才来,到点就走,不想多待一分钟。这是对学校文化的破坏,也是管理的隐性代价。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一个单位热衷于人人上班打卡签到,那么这个组织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我们不加强考勤,那么学校就乱了。前段时间,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所在的学校上学期尝试取消上班考勤签到,一学期下来,效果不好,现在正酝酿着是不是再退回去。我告诉他,如果不签到就会有大多数人迟到早退,那就已经不是考勤的问题了,而是学校管理和学校文化出了更大问题。假如只是少数人迟到早退,就更没必要让大家都打卡签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解决。如果出现这类情况的教师确实有实际困难,那么可以给予适当关照;如果他没有任何理由,则可以个别提醒。不能因为少数人的迟到早退而让所有人天天签到。这种“一人生病,全体吃药”的管理方式,是一种简单化的管理思维,是粗暴的管理行为,体现了管理者的傲慢,是对大多数遵守规矩的人的一种不信任,是制度性羞辱,必然会引起抱怨和不满,增加隐性的管理成本。

十几年前,在加拿大多伦多学习时,我们一行十人住在学院的酒店里。酒店里的早餐是免费的,品种很多,还提供免费水果。几天以后,我们发现餐厅的显眼位置放了一个提示牌,上面用中文写着:早餐水果,每人只能拿一份。我还发现,除此之外并没有英文的提示牌,很明显这是针对中国人而设置的。我不能肯定是否我们一行人中有人会多拿一份水果带回房间,但这种提示方式显然是一种歧视,也是对中国人的集体羞辱。

我曾被派往青岛中学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教师每天三餐都是在学校食堂自助用餐,也有少数教师将饭菜打包带回去吃。有一次,食堂的管理人员提醒我,说有个别教师打包的饭菜超过了正常分量,是否要写个提示牌提醒一下教师们。我说,千万别这样,这只是极个别现象,也可能事出有因。我们可以在适当时候个别了解,提醒一下,而不能因为极少数人的偶然行为让多数人蒙羞。

伦理学家马格利特在《正派社会》一书中说:别让社会制度羞辱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因为少数人的过错而惩罚大多数人,是一种制度性羞辱。制度性羞辱带来的隐性成本和代价是巨大的,它会影响和破坏学校中人与人的基本关系,甚至影响到学校的文化和生态,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极力避免。

猜你喜欢

制度性隐性人性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应急救援社会组织联动协同关系研究
试述腐败滋生的制度性缺陷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学生营养餐供应应体现“五性”
关于行政执法方式从运动性向制度性转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