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以辽东山区为例*
2018-10-15李济任
李济任,许 东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0 引言
森林康养旅游能够有效利用森林资源,将森林游憩、休闲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养老融入旅游之中,为人们提供自然体验机会和促进公众健康,能够成为响应“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业态,为满足人们释放心理压力和提高身体机能提供有效途径[1-2]。目前我国森林康养旅游处于初步开发阶段,尽管已经受到广大业界和大众的关注和重视,但相关研究仍然滞后于现实的发展,研究成果多集中在森林康养旅游的概念、机制和开发模式等层面,理论和模式大多借鉴国外的既定成果。而对于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影响因素以及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空白,多数都从单一的六度理论方面进行研究,难以满足我国现阶段对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求。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定量评价方法对辽东山区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1 森林康养旅游及开发潜力评价相关研究综述
1.1 森林康养旅游研究综述
1.1.1 森林康养旅游概念界定
森林康养源于德国的“自然健康疗法”,日本和韩国将“森林浴”和“自然康养林”完善,形成产业系统,标志着森林康养旅游在亚洲的发展日臻成熟,并趋于系统化。
国内学者对于森林康养旅游的概念仍然没有统一[3]。孙抱朴[4]指出,森林康养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优质富氧的森林环境,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深厚浓郁的森林养生文化等主要资源,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试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康养等活动的统称。邓三龙[5]认为,森林康养是将优质的森林资源与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有机结合,开展森林康复、疗养、养生、休闲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该文认为,森林康养旅游是借助森林生态资源、康养环境和养生功能,辅以康养医疗服务设施,促进人体身心和谐、愉悦的新型旅游形式。它包括了以修养身心、调适机能、健体养颜、养生养老为目的进行的休闲、疗养、森林游憩等活动。
1.1.2 森林康养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森林康养旅游取得阶段性成果。Huff-Rousselle[6]等提出通过旅游治疗疾病已经在古巴和印度得到成功的印证。Ross[7]强调保健旅游是以健康为目的,离开居住地,到大自然进行疗养旅游。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了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的关注度,研究视野和角度逐步扩展。古巴利用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对森林保健旅游产品开发体系进行了深入探究。Bardord[8]则从康养效果角度把森林康养与温泉康养进行了比较,提出在树木茂密的森林中行走,和泡温泉具有同样的效果。国外关于森林康养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主要通过对自然社会条件和管理服务进行评价。如日本建立评价森林的8个维度,主要有自然环境、环境设施、可进入性、管理状况、森林浴菜单、居民、发展和特色。
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理论依据可以追溯到森林养生的理论体系。杨懿根据养生旅游的动机,提出养生旅游是产生经济、文化、生态效益的客体[9],以生态环境为主体[10]。陈传康[11]运用灰色系统研究理论,以养生旅游为研究问题,提出结合康复养生、康体休闲和第四医学的旅游产品; 唐建兵[12]在健康产业的背景下,探究了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条件、出行动机以及诉求动机; 卢素兰[13]针对国内外的学者对森林养生旅游观点的研究表明,目前缺少森林养生旅游的市场需求和消费意向以及森林养生保健的功能以及保健因子评价的研究。我国部分学者对森林资源中的康养环境和影响心理的因素进行研究。李萍[14]提出森林环境的4要素,从植物精气、噪音、洁净的空气以及人类心理调节等方面进行论述; 郄光发[15]在临床医学、森林生态学和行为心理学的基础上,分析了人类生理健康和森林环境的关系,并提出森林活动对身心的积极影响。国内对森林康养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潘洋刘[16]在森林康养基地适宜性研究中分别从场地选择、发展规划、设施建设3方面进行评价; 刘朝望[17]通过森林康养资源和森林康养基地利用条件两方面,对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进行探究; 李秀云[18]以京津冀为研究地,对森林康养基地评价提出资源环境、气候条件、市场需求、旅游经济、专门人才、市政设施、交通条件、医疗卫生八大要素。
从总体上来看,国外森林康养旅游由于社会经济的现实需要,发展较早,成熟经验较多,森林康养产品层次和形式多样,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 国内森林康养旅游目前已经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但仍在学习国外经验和结合本身实际结合发展探索中,没有出现成型和有影响力的产品和区域,理论研究较多集中在森林康养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模式上,缺乏对森林康养旅游地具体深入的研究。
1.2 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研究综述
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是测量旅游资源是否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条件,进而衡量其获取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能力[19]。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将旅游开发潜力纳入研究视野。国外学者Gunn[20]从气候、水文、文化和交通条件对伊利诺伊州的旅游开发潜力进行评价; Priskin[21]运用矩阵分析法分析了澳大利亚海岸地区的旅游开发潜力; Taylor[22]以游客需求为研究视角,从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和政府支持3方面对赞比亚农村旅游开发潜力进行评价; Erdem[23]以布尔萨为例,从城市位置、旅游政策、医疗水平方面对其健康旅游发展潜力进行评价。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旅游开发潜力”为篇名进行搜索,共有约110篇相关文献,且近两年发文量逐渐增多,关注热度急剧升温。目前,该类研究主要集中在湿地、海岛、文化、农业等领域[24-29],评价方法多运用层次分析法等。森林康养旅游作为旅游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加强其开发潜力的研究尤为重要,从已有文献上看,旅游开发潜力评价在国内外研究领域的势头逐年递增,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得到业界的认同,方法论具有指导性意义。而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的研究尚属于探索阶段,只有2篇相关学术论文,研究较为缺乏。其中,魏长晶[30]以层次分析法为研究方法,从旅游资源、区域条件、区位特征3方面分析了武汉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 陆晓梅[31]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以安徽省5个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地,从养生资源、养生环境、旅游基础和社会支撑对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潜力进行评价。目前,尚未有在界定森林康养旅游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开发潜力评价的研究。
2 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体系构建
构建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AHP法(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赋值,再次,采用模糊判断方法将所有因素综合起来对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进行判断。
2.1 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构建
森林资源价值、环境价值、开发建设条件价值是构建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体系的重要因素。资源价值主要通过旅游康养价值、资源属性和资源附加价值3个方面来体现。旅游康养价值重在养生体验,游憩价值和审美价值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森林资源属性体现于资源丰度及规模、完整性、特殊度以及组合度,侧重资源本身具有的价值。资源附加价值则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营销等途径创造的新价值,资源影响力和知名度是附加价值的主要考察因素。环境价值是开发森林康养旅游的主要因素,主要指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以及总体的气候和生态环境质量。物种以及环境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是决定森林康养旅游质量的自然条件。开发建设价值是森林康养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环境容量、用地条件、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和政府政策、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城区的治安状况、管理水平、交通设施、物价水平,居民文化素质、友好程度也是开发森林康养旅游的重要影响因素。区位条件主要表现形式为交通条件、与主要客源地距离、与附近旅游地异同以及与附近旅游地距离。其中与附近旅游地差异性越大且距离越近,越具有吸引力和联动性。城市休闲者对区位条件便利和建设条件优越的旅游休闲地更有倾向性,也决定了其流动的起始点以及流量和空间流向。
2.2 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2.2.1 层级结构模型的建立
在国标和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行业和当地标准,将森林康养旅游评价的因素按属性分成资源价值评价、环境价值评价、开发建设价值评价3类,根据相关属性进行分层,形成了8个准则层, 32个指标层的递阶层次评价体系(表1)。
2.2.2 构建判断矩阵并获得权因子权重
采用德尔菲法向专家发放问卷的方式,征求林学、生态学、地理学、旅游管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对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的构成和重要性的意见,通过调查结果得出各层级评价的各个因素,并对其重要程度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到比较结果,并应用于确定判断矩阵的权重分布。问卷调查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1份,有效问卷21份。通过1~8的标度法(表1),获得量化的判断矩阵。根据专家对每项的评分,对A-Ai、B-Bi、C-Ci、Ai-Aij、Bi-Bij、Ci-Cij进行考查,得出其相对的重要性,分别列出各层次的判断矩阵。采用和积法,对判断矩阵进行求解的过程如下:
首先,将判断矩阵的每一列归一化,即有:
(1)
其次,将每一列经归一化处理后的判断矩阵按行相加,即:
(2)
再次,将向量W={W1,W2,…,Wm} 作归一化处理,即:
(3)
依此所得到的W={W1,W2,…,Wm} 就为所求权值向量。
最后,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CI=λmax-n/(n-1)CR=CI/RI,若CR<0.1 时,通过一致性检验。
通过采用以上的计算方式,计算出森林康养旅游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利用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总目标层(O)子目标层指标权重准则层指标权重指标总权重指标层指标权重森林康养休闲旅游评价A资源价值评价0.26A1旅游康养价值0.410.11A11观赏游憩价值0.07 A12养生体验价值0.64 A13艺术审美价值0.28 A2资源属性0.37 0.10A21资源丰度及规模0.43 A22资源完整性0.11 A23资源特殊度0.30 A24资源特组合度0.15A3资源附加价值0.22 0.06A31资源影响力0.83 A32资源知名度0.17 B环境价值评价0.63B1康养环境质量0.57 0.36 B11温度0.20 B12湿度0.07 B13高度0.10 B14森林覆盖率0.07 B15洁净度0.13 B16优产度0.08 B17噪音0.18 B18地表水质量0.07 B19负氧离子浓度0.11 B2多样性0.29 0.18 B21生态环境多样性0.75 B22物种多样性0.25 B3稳定性0.15 0.09 B31物种稳定性0.25 B32生态环境稳定性0.75 C开发建设价值评价0.11C1区位条件0.17 0.02 C11交通条件0.24 C12与主要客源地距离0.09 C13与附近旅游地异同0.38 C14与附近旅游地距离0.29 C2建设条件0.83 0.09 C21环境容量0.21 C22用地条件0.22 C23人为因素0.05 C24社会经济条件0.30 C25旅游设施0.12 C26基础设施0.11
2.2.3 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主要指标解释
(1)资源丰度及规模,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实体体量、基本类型数量及疏密程度。现把资源丰度及规模分为5个等级,资源实体体量巨大,或基本类型数量超过40种,或资源实体疏密度优良为1级; 资源实体体量很大,或基本类型数量超过30种,或资源实体疏密度良好为2级; 资源实体体量较大,或基本类型数量超过20种,或资源实体疏密度较好为3级; 资源实体体量中等,或基本类型数量超过10种,或资源实体疏密度一般为4级; 资源实体体量小,或基本类型数量不超过9种,或资源实体疏密度差为5级。
(2)资源完整性,指资源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程度。现把资源完整性分为5个等级,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无破坏痕迹为1级; 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为2级; 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为3级; 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为4级; 形态与结构有严重破坏性变化为5级。
(3)资源特殊度,指资源种的珍稀物种及异常景观程度。现把资源特殊度分为5个等级,有大量珍稀物种,景观异常十分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为1级; 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很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为2级; 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为3级;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为4级; 无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为5级。
(4)温度,是指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即人体所感受冷热程度。据相关研究表明,人体最适宜温度为18~24℃。现把温度分为5个等级,区域年平均温度在18~24℃之间为1级; 区域年平均温度在16~17℃或者25~26℃之间为2级; 区域年平均温度在15~14℃或者27~28℃之间为3级; 区域年平均温度在13~10℃或者29~30℃之间为4级; 区域年平均温度低于9℃或者高于31℃为5级。
(5)湿度,是指地区空气的干湿程度。据研究表明,人体最适宜的湿度为45%~65%RH。现把湿度分为5个等级,区域湿度在45%~65%RH之间为1级; 区域湿度在40%~44%RH或者64%~70%RH之间为2级; 区域湿度在35%~39%RH或者71%~75%RH之间为3级; 区域湿度在30%~34%RH或者76%~80%RH之间为4级; 区域湿度低于29%RH或高于81%为5级。
(6)高度,是指地区的海拔高度。相关数据表明,人类最适宜海拔高度在1 000~1 500m之间。现把高度分为5个等级,海拔高度在1 000~1 500m之间为1级; 海拔高度700~999m或1 501~1 800m为2级; 海拔高度400~699m或1 801~2 100m为3级; 海拔高度100~399m或2 101~2 400m为4级; 海拔高度低于99高于2 401m为5级。
(7)森林覆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森林覆盖率的计算公式为(国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现把森林覆盖率分为4个等级,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为1级; 森林覆盖率达70~89为2级; 森林覆盖率达50~69为3级; 森林覆盖率达30~49为4级; 森林覆盖率29以下为5级。
(8)洁净度,是指空气环境中空气所含可吸入颗粒多少的程度。可吸入微粒物可使用浓度测定仪进行测量。
(9)优产度,是指地区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占农产品总量的百分比。
(10)负氧离子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数目。现将负氧离子浓度分为5个等级,负氧离子浓度为5万个/cm3及以上为1级; 负氧离子浓度1万~4.999 9万个/cm3为2级; 负氧离子浓度为3 000~9 999个/cm3为3级; 负氧离子浓度为1 000~2 999个/cm3为4级; 负氧离子浓度为999个/cm3及以下为5级。
(11)物种多样性,是指地区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现将物种多样性分为5级,地区生物种类极为丰富,高等植物≥2 000种或高等动物≥300种为1级; 地区生物种类较为丰富,高等植物1 200~1 999种或高等动物250~299种为2级; 地区生物种类很丰富,高等植物500~1 199种或高等动物200~249种为3级; 地区生物种类多,高等植物499~300种或高等动物150~248种为4级; 地区生物种类多,高等植物≤299或高等动物种为≤149为5级。
(12)主要客源地距离,将与主要客源地距离分为5个等级,与主要客源市场距离30km以内为1级; 与主要客源市场距离60km以内为2级; 与主要客源市场距离80km以内为3级; 与主要客源市场距离100km为4级; 与主要客源市场距离100km以外为5级。
(13)环境容量,是指在对旅游景区的环境不产生永久的破坏前提下,旅游环境所能容纳旅游者的数量。在确定旅游区的环境容量通常采用面积法,计算公式为日环境容量=每位游客应占有的合理游览面积×周转率(景点开放时间/景点游览所需时间)/每位游客应占有的合理游览面积。
(14)人为因素,是指在森林康养旅游地建设发展过程中,当地社区的接受度和参与度。
(15)社会经济条件,主要通过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衡量地区的生活水平。是指个人的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2.3 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模糊评价
2.3.1 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因子模糊评分
在构建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模糊评价时,运用模糊数学法计分法(十分制),借鉴其他相关研究[32-38]对森林康养旅游评价因子逐个进行模糊评分(表2)。
表2 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模糊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计分等级10~8分8~6分6~4分4~2分2~0分观赏游憩价值非常高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养生体验价值非常高很高较高一般较低艺术审美价值非常高很高较高一般较低资源丰度及规模非常大很大较大一般较小资源完整性非常完整很完整较完整一般不完整资源特殊度非常特殊很特殊较特殊一般不特殊资源特组合度非常高很高较高一般较低资源影响力非常大很大较大一般较小资源知名度非常大很大较大一般较小温度非常适宜很适宜较适宜一般不适宜湿度非常适宜很适宜较适宜一般不适宜高度非常适宜很适宜较适宜一般不适宜森林覆盖率非常高很高较高一般较低洁净度非常高很高较高一般较低优产度非常高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噪音非常高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地表水质量非常高很高较高一般较低负氧离子浓度非常高很高较高一般较低生态环境多样性非常多很多较多一般较少物种多样性非常多很多较多一般较少物种稳定性非常稳定很稳定较稳定一般不稳定生态环境稳定性非常稳定很稳定较稳定一般不稳定交通条件非常好很好较好一般较差与主要客源地距离非常近很近较近一般较远与附近旅游地异同非常大很大较大一般较小与附近旅游地距离非常近很近较近一般较远环境容量非常好很好较好一般较差用地条件非常好很好较好一般较差人为因素非常好很好较好一般较差社会经济条件非常好很好较好一般较差旅游设施非常好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基础设施非常好很好较好一般较差
2.3.2 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模糊评价模型
通过向相关专家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1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1份),依据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的模糊计分标准对地区的森林康养旅游进行模糊评分,所得的分数与其权重相乘,即为综合得分。计算过程如下:
(4)
式(4)中,A表示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综合得分,S表示评价因素的模糊得分值,W表示评价因子的权重值,i表示第i项因素,j表示第j个评价单元。
3 实证研究—辽东山区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3.1 辽东地区旅游资源概况
辽东山区系长白山脉天然延伸部分,东临朝鲜,北隔吉林,南接京冀,属中低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3℃,年平均降水量900mm,四季分明。山区植物种类达2 000余种,区域内林地面积3.752 7亿hm2,森林覆盖率达61.46%,生态环境优越。辽宁省的满族自治县主要分布在辽东地区,其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与历史遗留,为康养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3.2 辽东山区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该文选取辽东地区盖州市(县级市)、宽甸县和桓仁县3个县市作为森林康养旅游潜力的评价单元,通过对辽东山区旅游专家和学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潜力评价模型指标的基本数据。为了区分森林康养旅游资源开发潜力,依据旅游地的评分划分成5个潜力等级: Ⅰ级: 8.0; Ⅱ级: 7.0~8.0; Ⅲ级: 5.0~7.0; Ⅳ级: 3.0~5.0; Ⅴ级:≤3.0。辽东山区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结果见表3。
表3 辽东山区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结果
旅游地区资源禀赋得分市场潜力得分综合得分潜力等级盖州市2.8484.8677.7Ⅱ宽甸县2.4534.3646.8Ⅲ桓仁县2.8385.2278.1Ⅰ
3.3 结果分析
辽东山区选取的森林康养旅游潜在开发地中,桓仁县森林康养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等级最高,在评价中,森林康养环境所占比重较大,这与桓仁地区的具有养生价值的康养环境、极高的森林覆盖率、丰富多样的生态物种、良好的建设条件以及对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贡献大有着密切关系。桓仁地区是旅游驱动力城市,有着良好的客源市场,但是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仍需要加强,完善综合配套设施。Ⅱ级潜力森林康养旅游资源城市是盖州市。盖州市的康养环境稍低于桓仁地区,但在开发建设评价中却是最优的,盖州市与交通条件便利,旅游设施相对较完善,休闲观光体验旅游品牌塑造良好,在开发森林康养旅游潜力中具有较大的优势。Ⅲ级潜力森林康养旅游城市为宽甸县,县区自然生态资源优良,但旅游资源开发单一,需通过实现行业融合,进行开发旅游产品,城区的公共设施和建设条件将成为森林康养旅游开发的核心问题。
4 结论与讨论
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系统主要涵盖两个方面,即市场潜力和资源禀赋,是各个要素相互作用影响的系统,可充分考虑到森林康养旅游的特性,补充传统旅游评价体系。为此,该文对研究视角、研究体系做了全新的诠释和探索,借助AHP方法构建全新的森林康养旅游评价指标体系,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进行评价,结果得出辽东山区森林康养旅游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
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没有相对明确的标准,比如确定准则的同时,缺乏一定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另外,森林康养旅游资源分析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其指标层准确的把握是个重点,也是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