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驱动力分析*
2018-10-15朱梦宇
王 轲,朱梦宇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临沂 273400)
0 引言
为了协调城乡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为新农村的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对促进农村现代化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1]。自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经济发展迅速,农村经济、生活、环境等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1994—2004年青岛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和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有明显提高[2]。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和城市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系统,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城乡发展不均衡重要因素之一[3]。因此,分析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的变化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研究农村发展驱动因素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定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4],大部分学者认为人口、经济、政策和技术等是主要因素。其中,经济、政策、城镇化和产业发展是农村劳动力配置的主要因素[5];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是影响农村居民点分布的根本因素[2]; 人口增长和人口密度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推动力[6-7]。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前提。长期以来,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一定程度上成为其农业发展相对滞后[8-10]。尽管农村发展的驱动力研究较多,但国内学者大多从农村居民点分布、土地利用、农村非农化程度等方面展开研究,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驱动力分析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文章以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基本情况为研究对象,利用居民生活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驱动力因子,为青岛市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1 研究区概况
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濒临黄海,总面积达1.128 2 万km2,内辖7个区和3个县级市,在经济、政治、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发展的先决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一定的成就,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但是青岛市的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基础设施不足成为制约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表明青岛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还存在投资结构不够合理,资金不到位,管理体制不明确等问题[11],青岛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具有发展农村和农业的有利条件[12-13]。为了推进青岛市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必须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研究。找到影响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驱动因素,为协调城乡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首先利用excel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该文基于青岛市的实际情况,坚持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客观地选择相关因子进行分析,利用SPSS22.0软件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青岛市2010—201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到影响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主要驱动因子,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2 数据来源
为了便于研究,该文采用2010—2016年的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各年的《山东统计年鉴》和《青岛统计年鉴》以及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 结果与分析
3.1 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 2011—2016年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一直处于升级的状态。农村道路建设情况,水泥或柏油等路面比例从63.5%增加至90.6%,而沙石或石板硬质路面比例从12.2%降低至7.1%; 道路设路灯的比例从71.2%增加至88.8%。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情况也有明显改善,水冲式厕所的使用比例从9.8%增加至16.3%,相对的旱厕使用比例从89.8%下降到83.3%。农村环保情况也有好转,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的比例从56.2%增加到91.0%; 饮用水水源无污染的比例也有所提高,说明人们加强了农村的环保意识。农村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农民饮用净化水的比例从50.7%增长至68.3%,同时一些家庭开通了管道燃气,从2011年0.9%增加至2016年2.1%。通过农村设健身器材和绿化园林的比例可以看出,近6年间,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设健身器材的比例从38.7%增加至74.9%,有绿化公园的比例从12.6%增加至32.4%。整体看来,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的实际情况,水泥或柏油等路面建设比例已达到90%以上,水冲式厕所使用比例、开通管道燃气的比例和农村绿化方面仍有待提高。
3.2 驱动力分析
3.2.1 指标体系的建立
影响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因素比较多,根据青岛市农村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当地资料和查阅相关文献,坚持科学性、合理性、代表性和独立性的原则,选择2011—2016年的序列资料作为驱动力分析的原始数据,综合分析青岛市基础设施情况并参考相关文献[11],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涉及经济发展情况、农村生活条件、农村生活水平、政府投资拨款等几个方面,根据2011—2016年青岛市的统计年鉴所统计的指标,为了保证各年数据统计指标的一致性和连续性,选择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乡村人口(万人)、农用机械总动力(万kW)、农业产值(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农村恩格尔系数(%)、工业生产总值(亿元)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比(%)8项统计数据作为该研究分析的相关因子,各因子分别用X1~X8表示。
3.2.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驱动力分析
利用SPSS22.0软件分析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计算各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结果详见表3和表4。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理论,各个因子之间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可以通过相关系数矩阵来体现,相关系数越大,代表彼此之间的相关性越高。从相关系数矩阵(表3)中可知,选择的8个因子中,X1与X2、X4、X6、X7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X1与X6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X2与X4、X6、X7有显著相关性,X2与X6也呈现明显的负相关。X3与X5具有显著相关性,X4与X6具有负相关性,X4与X7具有正相关性。X6与X7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X7与X8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这些驱动因子之间的相关性都大于0.8,说明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
表1 2011—2016年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年份水泥或柏油等路面比例沙石或石板硬质路面比例道路设路灯的比例水冲式厕所使用比例旱厕使用比例垃圾集中处理的比例饮用水水源无化学污染的比例饮用水经过净化处理的比例开通管道燃气的比例农村设健身器材的比例农村有绿化园林的比例201163.512.271.29.889.856.288.450.70.938.712.6201267.412.076.310.589.160.390.060.21.143.418.3201387.98.778.511.388.263.193.162.31.647.521.9201486.110.283.312.187.784.597.063.41.357.027.4201588.68.586.214.784.490.097.665.11.469.231.3201690.67.188.816.383.391.097.868.32.174.932.4增长比(%)42.7-41.824.766.3-7.261.910.634.7133.393.5157.1
表2 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驱动因子原始数据
表3 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驱动力变量相关系数矩阵
表4 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
主成分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15.14964.36264.36222.28528.56092.92230.4045.05297.97440.1261.57699.55050.0360.45010060.0000.00010070.0000.00010080.0000.000100
表5 主成分载荷矩阵
从表4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值分别为5.149和2.285,均大于1,而且它们的贡献率分别为64.362%和28.560%,前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都达到了92.922%。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理论值,一般选择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以上的主成分,所以该研究选择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进行分析。
根据主成分载荷矩阵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与X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2(乡村人口)、X4(农业产值)、X6(农村恩格尔系数)、X7(工业生产总值)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第二主成分与X3(农用机械总动力)、X5(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综合来看,可以把影响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驱动力归纳为经济发展和农业人口两类。
3.2.3 主要驱动力对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一定会受到农业产值和工业生产总值的带动,从2011—2016年,青岛市农业产值从236.53亿元增加到332.34亿元,增长率达到40.5%,工业生产总值从36.38万元增加至47.71亿元,相对于2011年增加了31.2%,数据表明青岛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同时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也明显改善, 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年是1.237 0万元, 2016年达到了1.796 9万元,增长了45.3%; 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反映在恩格尔系数上,从2011年36.6%降低到2016年31.4%,下降了1.4个百分比。随着青岛市经济的发展,政府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也逐年增加, 2011年政府投资为9.60亿元,虽然2016年根据青岛市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减少了固定资产投资,但是2015年增加至17.96亿元。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农村生活和质量,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农村基础设施就会更加完善。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压力,乡村人口从2011年489万人增加到2016年497万人,人口的增加必然增加对收入的要求,农业收入增加源于科技的应用,所以农用机械总动力也随之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也逐渐增大,导致政府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比例。综合来看,经济发展因素的动力和农业人口因素的压力共同作用促使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驱动力是经济发展因素和农业人口因素。根据青岛市的实际情况,农村设施的提高程度主要取决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产值和工业生产总值的高低,这些因子也是反映农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4.2 建议
根据统计数据及分析结果,青岛市经济发展情况良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是随着青岛市的发展,农业产值并非逐年增加,已经出现波动; 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也出现了降低,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也随之波动,面对这些情况,处理好经济发展、人口压力和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矛盾,成为青岛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下,重点整治“八大工程”,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1)重点整治农村污染问题。首先完善农村垃圾处理系统,开展各村庄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宣传活动,建立农村保洁小组,健全各村庄垃圾处理监控系统,提高各村垃圾处理的效率,做到环卫一体化; 其次,建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以乡镇为单位,组建污水处理工厂,由专门人员负责处理污水; 分析结果表明开通管道燃气程度较低,所以应该降低燃煤取暖的比例,增加燃气取暖设备的投入,减少空气中含氮污染气体的排放; 针对发展畜牧业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不同级别的污水,做到不污染、不浪费。
(2)提高农村公共卫生环境水平。该研究中水冲式厕所使用比例2016年较2011年虽然增加了66.3%,但是2016年水冲式厕所比例仅达到16.3%,旱厕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说明农村卫生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程,把卫生厕所改造与农村污水处理相结合,政府应加大固定资产的投入,加强监管措施,形成可发展、持久、生态的一体化机制。
(3)加强村容村貌整治。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也逐渐升高。从该文研究结果来看,农村中绿化园林较少,所以应该大力建设农村园林绿化,结合当地特色,打造出生态良好、风貌各异的特色小镇。要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就必须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乡村特色,打造品牌,全面提升乡村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