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2018-10-15

关键词:致残率心脑血管病老年病

刘 勇

(拜城县人民医院,新疆 拜城 842300)

随着医疗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愈加严重,随之而来的是临床上老年病患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急性发作的心脑血管疾病在老年病患中非常常见,且这类疾病与其他疾病相比其对病患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都非常高,因此不及时进行抢救以及治疗等处理就会对病患的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1]。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血管疾病以及脑血管疾病的总和,其致病因素有很多,如血液粘稠、血压高、血脂高以及动脉硬化等[2]。在急诊病患入院得到治疗之前的处理手段即院前急救,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出诊准备、现场急救以及转移过程中的急救。根据以往的临床数据得出,在病患入院之前进行恰当的合理的手法进行处理以及治疗对急性心脑血管病的病患的治疗效果以及愈后转归等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宗旨为统计以及探讨对急性心脑血管病的病患进行的院前急救措施,从而为以后的临床积累更多的经验以及参考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并分析98例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入住本院的患有急性心脑血管病的病患,年龄于50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岁。其中,患拨打本院急救门诊电话经过院前急救治疗的病患有49人归为A组,即观察组;自行送达医院而没有进行院前急救治疗的病患归为B组,即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临床科室、历次疾病以及治疗、本次患病原因以及临床表现、文化程度等临床数据的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选取的标准:①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病患。②本院伦理委员会已经批准。③经过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

1.2 措施

选取98例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入住本院的患有急性心脑血管病的病患,年龄于50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岁。其中,患拨打本院急救门诊电话经过院前急救治疗的病患有49人归为A组,即观察组;自行送达医院而没有进行院前急救治疗的病患归为B组,即为对照组。对两组病患的基本资料、急救效果、以及死亡率致残率等数据进行统计以及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PS 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则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B两组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等数据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A、B两组病患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比较

3 讨 论

随着医疗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愈加严重,随之而来的是临床上老年病患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急性发作的心脑血管疾病在老年病患中非常常见,且这类疾病与其他疾病相比其对病患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都非常高,因此不及时进行抢救以及治疗等处理就会对病患的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血管疾病以及脑血管疾病的总和,其致病因素有很多,如血液粘稠、血压高、血脂高以及动脉硬化等。在急诊病患入院得到治疗之前的处理手段即院前急救,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出诊准备、现场急救以及转移过程中的急救。根据以往的临床数据得出,在病患入院之前进行恰当的合理的手法进行处理以及治疗对急性心脑血管病的病患的治疗效果以及愈后转归等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于患有急性心脑血管病的病患进行合理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有效的控制其病情的发展状况,从而实现了降低病患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猜你喜欢

致残率心脑血管病老年病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非小细胞肺癌老年病人PICC围置管期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血压≥140/90,血管病升140%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Joseph F. Engelberger
沉默的杀手——心脑血管病,5秒要人命,该如何预防?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