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自己喝倒
2018-10-15赵海峰
◎ 赵海峰
公元258年的深秋,建康城里一支提亲队伍招摇过市,引人注目。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上门了。前两次都以失败告终,并非女方的家长不同意,而是压根儿就没和家长说上一句话,因为这位父亲每次都是酩酊大醉,不能言语。
这位看上去“不靠谱”的父亲便是阮籍,今天已经是他连续醉酒的第60天。不过,他混混沌沌地过了两个月,并非因嗜酒所致,而是因为另外两个字——拒绝。他要拒绝的是当时天下最有权势的人物——司马昭。
这位曹魏政权的实际掌控者为了拉拢名士,想与阮籍结为亲家。这对常人而言,简直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事。然而阮籍不是常人,他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又担心直接拒绝会惹上杀身之祸,只好每天拼命饮酒,奉命来提亲的几次上门都无法向他开口,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两个月,阮籍用自己的坚持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喝酒成了一种拒绝手段,在这点上,阮籍颇有心得。司马昭身边的红人钟会对阮籍多有忌惮,想找机会与阮籍讨论时政问题,意图从中抓住把柄进行陷害。阮籍每当遇到钟会,都先把自己喝倒绝不上钩,搞得钟会只能悻悻而归。
当时魏明帝曹叡驾崩,曹芳即位,两个顾命大臣司马懿和曹爽争权,一时间曹爽占据了上风。阮籍37岁时,曹爽请阮籍出来做官,不少人看到曹爽得势,排着队去投靠,但阮籍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预感到曹爽不是司马懿的对手,所以找了个借口谢绝,果不其然,很快曹爽变成了刀下之鬼。
现在该司马懿出面了,在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他立刻征召阮籍出来做官。
人生最难的就是这样的抉择,但再难也必须做出一个。在此状况下,通常有两条出路,一是积极投靠,忠诚卖命;另一条则是非暴力不合作。前者依阮籍的脾性实在做不来,后者又怕惹祸上身。最后阮籍选择第三条道路——投靠但不卖命。
具体的操作方式还是老套路,一个字——喝。阮籍天天喝得五迷三道,少说话或者根本不说话,司马懿本来也只想让他出来撑门面,并没有真心想重用他,所以双方倒也相安无事。
司马懿死后,司马集团的领头人变为司马师。阮籍换汤不换药,他每个月按时领工资,但从不说任何人的坏话也不说任何人的好话,不缺银子,又有空闲,因此阮籍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喝酒和写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