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夺权,时人为何叫好
2020-08-28最爱君
最爱君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
从正月初六到正月初十,司马懿只用了五天就把曹魏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曹爽给办了。在之后的几个月内,有五千多人因受到“曹爽谋反案”的牵连而命丧黄泉。顷刻间,曹魏的政治格局遭到大洗牌。
曹爽一党歇菜了,而原本“命不久矣”的司马懿则摇身一变,成了帝国最有权力的人。两年后,司马懿去世,其长子司马师接过权柄。就这样,在司马氏父子的经营下,曹魏上下已尽为司马氏所把持。
魏、蜀、吴三国中,最强的曹魏竟然最先事实上“灭亡”,这真是历史的滑稽之处。更吊诡的是,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曹魏落得如此境地,那是活该。据《三国志》记载,其时司马懿诛灭曹爽一党三族,“同日斩戮,名士减半,而百姓安之,莫或之哀”。
皇室宗族受到如此严重的打击,时人居然不当回事,一点也不同情他们。而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轻松取胜也可以看出,当时满朝文武,数得着的世家大族,几乎都站在司马懿这边。
如此看来,与其说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老奸巨猾、心怀鬼胎要打曹魏江山的主意,倒不如说,这是司马懿顺天应人之举:大家都支持的事,难道不是正面的事吗?那么,曹魏到底做了什么,如此不受人待见?
魏 明
公元226年,曹丕驾崩,其子曹叡继任,即魏明帝。这一年曹叡22岁。
曹叡年轻有为,他在位时期的曹魏,被有的史学家称为曹魏之最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公元239年,这位青年皇帝的身体因为淫乐无度,竟在当打之年垮了。临终托孤,曹叡为接班人拟定了一个“皇族辅政团”:“以燕王曹宇为大将军,由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同辅政。”
然而曹叡的宠臣,中书令孙资、中书监刘放却因为与夏侯献、曹肇等人关系不睦而对此颇感不安,于是向重病中的曹叡进谗言,说曹宇不行,又推举当时唯一在曹叡身边的曹爽,以及当时正领兵在外的司马懿。
就这样,在孙资、刘放二人的撺掇下,新君的辅政团从“皇族辅政团”变成了曹爽、司马懿的二人转。虽然曹叡也对这个组合感到不安,毕竟司马懿太聪明,而曹爽的憨,曹叡也并非不知,怎奈最后还是这样定下来了。曹魏的命运,就此开始震荡起来。
恋 权
曹操、曹丕、曹叡这三个领头的,个人能力都很强:有智商,有手段,知道如何把弄权柄。但曹叡的继承者曹芳,接棒的时候还只是个8岁少年,根本谈不上“政治才能”,朝政所依靠的,只有两位辅政大臣:曹爽和司马懿。
开始的时候,曹爽和司马懿相处得还不错。曹爽为首辅,不过能力经验都不见经传;司马懿是次辅,但毕竟是有阅历的人:跟诸葛亮掐,跟诸葛瑾掐,灭孟达,平辽东,见的都是大场面,一起玩的都是狠角色。所以曹爽对司马懿丝毫不敢怠慢,表现得谦恭礼敬。而司马懿也报之以礼,不作倚老卖老之态。
然而,司马懿的威望始终令曹爽感到不安,加上曹爽的朋党也多言司马懿“有大志而甚得民心”,不可以把朝政都委任他。于是在曹爽的运作下,曹芳下诏将司马懿由太尉提为太傅,外示尊崇,内夺实权;又把蒋济提为太尉,趁机让自己的弟弟曹羲接任中领军,掌控禁军;自己的亲信,如何晏、丁谧等人皆被提拔,在朝中担任要职。
公元247年,曹爽将郭太后强行迁往永宁宫居住,使其远离朝堂,而司马懿也称病不参政。一个围绕着曹爽的权力集团就此形成,独霸曹魏朝政。
大权在握之后,曹爽迅速飘飘然,变得忘乎所以,饮食、车马、服饰等皆与皇帝类似。他不仅妻妾成群,甚至将先帝曹叡的宫人占为己有,各种珍奇宝物也是想占则占,并与朋党们日日歌舞宴乐。朝臣如若得罪了曹爽一党,便会被免官。一时间,朝野上下乌烟瘴气。许多世家出身的大臣不仅看不顺眼,更是感到恐慌。
原本此时曹爽等人的权势已经够强大了,但曹爽还不满足,又“多树亲党,屡改制度”。他希望通过变更制度,让自己在朝中更加有存在感。
就在曹爽独掌大权的这一年,当有的朝臣听说曹爽要“变更法令”时,顿时沸腾了:朝廷的法度,如果不是“命世大才”,哪里有资格更改?鄙夷之情不言自明。就这样折腾了几个回合后,一干朝臣被曹爽得罪遍了。
民 心
終于,那一天到来了。
高平陵之变,举国的精英联合起来反对以曹爽为代表的皇室宗族。
当洛阳城门被司马懿等朝中重臣关闭,郭太后下诏弹劾曹爽的消息传到高平陵时,曹爽惊慌失措,乱了阵脚。
此时,有人站出来,劝曹爽将皇帝曹芳挟持到许昌,调动军队反击司马懿。然而听着司马懿派来的使者说,司马懿指洛水发誓,只要曹爽去职就不伤其性命的承诺;又看着送来的蒋济亲笔写的劝降信,曹爽犹豫不决。想来想去,曹爽终于决定投降,投刀于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曹魏的天下就此谢幕。
公元266年,在高平陵之变17年后,历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两代三人的酝酿,司马炎行魏晋禅代,曹魏作古。
一个属于世家豪族的时代开始了。
(摘自《百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