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体会点滴

2018-10-14倪建梅

考试与评价 2018年4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倪建梅

【摘 要】素质教育以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为准则,而人的素质基本内容,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素质,包括生理解剖学特征和生理机能特征;二是心理素质,包括属于认识过程本身的感觉、知觉、想象、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和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三是社会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等。影响一个人的素质的三大因素是遗传、环境和教育。遗传是先天的因素,一般来说,我们无法改变它,而教育的环境是后天的因素,因此,我们的任务是强化它、优化它。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阅读能力

一、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人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从根本上有别于“应试教育”。就教育目标而言,“应试教育”以适应升学需要,挑选人才为目的,是实施急功近利的短期教育行为;素质教育则是以适应社会需要,发展人的素质为目的,追求立足未来的长期教育效应,“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就教学方法而言,应试教育设置单一的学科课程,重视应考的“主科”,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教学视野封闭、狭隘,考试是评价的惟一段,考分是教学的惟一追求,素质教育则是以现代课程理论为主的板块结构,不仅给学生扎实的书本知识,更着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段话深刻地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方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花大力气引导学生朝这个方向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观点,陶冶高尚的情操,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辩证的思想方法,并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相应的文化修养和文艺鉴赏水平。一是坚持多元化教学目标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二是多元化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彼此孤立地叠加起来一个一个地完成的。而是作为统一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一体化地完成的。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保证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整体性的完成呢?教学过程的优化,核心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速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可见,阅读是关系学生终身的一件大事。然而,阅读不快乐的现象在小学阶段普遍存在。如何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上阅读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在条件。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立刻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一是创设阅读氛围:俗话说“近朱者赤,近摸着黑,”阅读也是如此。营造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班级文化环境,学生的“读欲”很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来。所以,我们应把教室环境布置得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角,及时更换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每组三四人,按兴趣分为读写组、读画组、读演组。二是创设阅读时间:一年级学生时间观念不强,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引导。在校应设立晨读、午读时间,老师也可以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创设充足阅读时间。在家设立“亲子共读”时间,既保证了阅读时间,又增进了一家人的感情。三是诱导阅读的渴望:

当学生对阅读内容感兴趣时,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我们应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挑逗学生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

第一,读熟。“读熟”是在“读通”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朗读时做到通顺流畅,有一定的速度。“读熟”的教学一般也分为四步:第一步:教师示范朗读。要注意速度和节奏感,便于学生在阅读时模仿。第二步:学生自读。学生自读时,要求学生看准汉字,并注意读出一定的速度。第三步:同桌自读。第四步:教师检查。

第二,讀懂。所谓“读懂”,就是要求学生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以至理解课文内容。为此,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提问设计,使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设计的问题应从教材的语言文字入手,让学生通过读、划、思、议,自己寻找出问题的答案。

第三,背诵。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低年级儿童机械记忆尤其出色,但他们好玩,爱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应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注重背诵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中优美的、规范的语句。一是可指导学生借助插图练习背诵;二是可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演示课文情节,指导学生边看表演边背诵。

小学语文活动课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能力与特长为目的的一门课程。与语文课堂教学这种形式相比,活动课更是为学生及教育提供了更广阅的空间。一是多层次。语文活动课可以在个人、小组、班级、学校四个层次上开展。个人活动如图书阅览、三分钟演讲、小日记;小组活动如兴趣小组、小报编辑部、语文游艺宫、小小文学社等,还有班、队、校的集体活动,更是增加了学生交空间。二是多形式;根据具体情况,语文活动课可以灵活机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竞赛式:辩论赛;文艺式:将童话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将约定俗成的成语让学生演绎成生动的故事等。还可以采用语文游戏式。语文情境式等。三是多渠道。语文活动课不仅仅是依靠课本,而是以整个社会为背景的。所以开展活动的渠道是很多的。 在“五一”劳动节,笔者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参观农民种田,还亲手实践,又到附近企业访问2人,然后围绕“幸福是什么”这一主题,开展“讨论会”。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主动地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心理品质的行为习惯,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基础知识的教学无论重视、强调到什么程度,都不可能真正到位,真正落实,能力的提高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学生的情感也因为失去发展的依托而逐步萎缩、泯灭。

3.如果把这条数轴在脑中延长,按照刚才的方法,哪些一位小数的近似数

是1,你能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

4.近似数是1的一位小数中,最大与最小的分别是哪个?与1比较有什么发现?

交流得出:左边最小比1小5个0.1,右边最大比1多4个0.1

5.观察数轴,近似是2的一位小数的取值范围是1.5≤A<2.5,在这个区间里,你除了看到的这些一位小数外,你可以想到另外更多的小数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位、四位等小数,感受:百分位上的,千分位上的数字不受任何影响。

师小结:最小的数比这个近似数少5个0.1,最大比近似数多4个0.1)。

第二,建立近似数所含范围的模型。数学思维的深度在于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发现存在数学内部的规律,建立起一定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这个数学模型来进行有效地学习。而这里的数学模型就是存在于近似数内部的关于取值范围的规律,四舍与五入范围内的数都接近那个准确数。例如:近似数2不仅仅是指2而是指2.4与1.5范围内的数。而2.0也不仅仅指2.0而是指2.04与1.95范围的数。培养学生一看到近似数就能想到它对应的范围。掌握这个规律,将有效减少错误发生。不管是求小数的近似数还是求它的取值范围,我们都可以由一位小数的讨论波及到二位小数,在同样方法的交流探讨中利用知识的迁移,逐步建立数学学习的模型,为学生学会学习打下基础。以取值范围的片段为例。

改进片段:

1.如果老师再画几个小点,你能在这里找到更多的小数吗?

刚才,我们说到1小格表示0.1,把0.1平均分成10份,1小小格就是0.01。

2.我们来锁定其中一个二位小数(出示1.81),你能说一说,它在哪两个一位小数之间?(1.8和1.9)它又接近哪个一位小数?(1.8)

3.接近1.8这个小数的两位小数还有哪些?你能有规律地分成两部分来说一说吗?

根据学生的表述,教师在数轴上用(横向)大括号括起来,以表示取值范围。

刚才这位同学分成怎样的两部分?说说这两部分的特点吗?

交流:左边少5个0.01.右边多4个0.01

引导学生小结:像这里要保留一位小数,关键是要看百分位,满5可以向前进1。所以最少可以比近似数少5个0.01,最大比近似数大4个0.01。

4.按照规律说一说,哪些二位小数接近2.0,你会说吗?

在上面对一位小数和二位小数的交流中,学生已经对近似数有了一个基本的模型,因此可以将此类方法拓展到三位小数,以此来巩固学生的认知。

改进片段:

请你画一画数轴,想一想,这个数界于哪两个两位小数之间?在1.38与1.39之间的一些小数,哪些是向1.39集中靠拢的?在1.39与1.40之间的一些小数,哪些是向1.39集中靠拢的?

根据学生的表述教师在数轴上用(横向)大括号括起来。

交流:保留二位小数,关键要看千分位,最大多4个0.001,最小少5个0.001.

第三,借助数轴-建立表象-内化认知。通过建立课堂的主干线,把学生的认知和经验进行数学化改造,把对知识的初步认知内化为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通过数轴找近似数帮助理解“四舍五入”,更是可以通过对近似数是整数的一位小数的查找,对近似数是一位小数的二位小数的查找,让学生对这个规律产生了一定的感知。最后查找近似数是二位小数的三位小数,让学生能够在内化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和推理。

有比较才会有辨别,所以《求小数取值范围》的最后我设计了2组能够比较近似数的题组,不仅是为了巩固学生的认知,更是在这样的题组训练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取值范围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改进片段:

(1)2.8□≈2.8,□中可以填( )。

2.7□≈2.8现在又该怎么填了呢?

(2)小明和小亮的身高大约都是1.7米,而小明对小亮说:他比小亮高9厘米。你说有这种可能性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这样一个模型□. □□≈1.7 然后交流。

如果要使近似数的大小不变,你要怎么改才使他们之间的差距缩小?这时他们的差距最多是多少?

□. □□□≈1.7

三、教學改进后的感想

1.“错误即资源”:从“非典型”错误中挖掘“典型”根源

对于“小数近似数取值范围”这样的错误,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可能是“非典型”的,因为题目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题目本身的难度并不是我们可以不去思考、可以不去放重点研究的理由,任何一个错误的出现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就像上面分析的那样,取值范围的不理解本身就是对近似数的概念理解不深,没有数感的建立。因此,任何的“非典型”及“典型”错误,都有“典型”的根源,这些根源归根结底来源于我们教学的不足,来源于我们队教材理解、把握不到位,所以它又是“典型”的。正确看待这些“典型”的美丽错误,挖掘错误背后的根源,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日趋完美。

2.“反思即改进”:从“反思中”丰富改进策略

教学是在反思和改进之中进步的,所以来自学生第一手的典型错误,就是进行反思和改进的源泉。要善于从错误的源头追寻错误的本质,分析错误深处所蕴含的教学的不足,我们用数轴作为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对学生的错误起到了很好的干预作用,降低了这个内容错误率。但是面对不同的内容,学生出现的错误是五花八门的,我们不可能用相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反思中积累教学改进的策略。

3.“情景即整体”:在有效改进中促进“整体优化”

有时候学生出现的错误并不只是在某一节课中才出现,它是整个单元中出现的知识体系错误。因此,在错误改进的时候并不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这样只会让错误一次一次地发生。可以回想一下,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一个单元开始的时候,总有一个情景图出现,它是教学时贯穿好几课时内容时的线索,目的是为了让整个知识有一个连贯性和统一性,使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感到杂乱和唐突。所以我们应带着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知识体系中或者整个单元中会出现的错误,从教学改进来促进整体优化。从上面我们可以感受到,数轴是贯穿近似数的一条线,无论是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还是已知一个小数求它的取值范围,这两节课都以数轴贯穿始终。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