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信息技术 提升写作素养
2018-10-14阮育青
阮育青
【摘 要】本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让学生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查找、获取和加工知识,表达和交流思想,培养信息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和培养创新精神及良好的终身学习的品质。
【关键词】语文 信息技术 写作 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所以语文素养的高低就能综合体现在写作能力上。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知识“大爆炸”的同时,时代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人的信息能力,即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的能力,已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信息量的急剧增加使得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也随之增加,再加上教科书的知识结构更新较慢,过去传统的教师粉笔+黑板+教科书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则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了。那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理想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其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审美能力的补足。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作为作文教学活动的平台和环境,利用互联网上和校园网内丰富的写作资源进行学习,实现作文的无纸化递交以及在网上交流、评改和反馈;并利用网络对作文教学进行档案化管理,对成绩实行开放性、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从而促使学生在网络情境下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通过写作和交流,实现意义建构。其中,学生是作文的主体和中心,教师是写作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一、运用影像再回放,引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深入观察细致描写。
多媒体课件在表达形式上,能充分利用动画图像、场景照片和动作摄像、文字说明等手法,使作文教学新颖、生动、直观、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学生进入中年级,在学习写作的初期就可以通过看、听等多种感官刺激,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司空见惯的事情,教师就通过DV拍摄精彩的瞬间,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精彩的影像中学会习作。
在指导《当老师不在时》的作文前,我不动声色地安排几个学生利用手机录像的功能,把老师不在时同学们的活动情况从不同角度拍摄下来。在上作文课时先让学生说,但这些体验中的具体情景大多是支离破碎的,孩子们很难完整再现。于是教者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再现拍摄下来的生活场景,使他们重拾记忆。对需要细节描写的部分进行镜头特写,引导孩子们抓住其细节,调动他们的多种器官进行多角度观察,孩子们按作文要求,边体会教师的指导,边有效组织写作材料,没想到孩子们在观察中高效地完成了写作,不少基础差的孩子也找到了感觉,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教会学生虚构,而是教会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对生活中的各种细节的敏感性,将看到的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用文字形式反映它。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各种比赛,如篮球赛、拔河赛、运动会等,在比赛结束后,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写相应的小作文,精彩的活动在学生的笔下却是乏味无比,了然无趣。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教师就及时用相机或手机拍下活动场景,直接传到电脑上,以便于学生观察活动过程中不同性格的人的表现,学生对于不同人物的表现就会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对活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脑海中也有了可写的材料。在播放的过程中,采用慢镜头的方式让学生观看屏幕上的人物,他们的身材、外貌、衣着、表情、动作、语言等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因人而异地描写,表现出不同的个性,从而明白怎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表象,然后指导学生用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字去强化典型的人物形象,作文的精彩度就会明显提高。
二、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增强了学生的想象,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学生在进行创作时,主要的制约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不够丰富,特别是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要完成相关命题的创作,只有亲自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才能積累习作的素材,由于时间限制,这种观察往往不够全面和深入,带着片面的感受,学生往往感觉到无话可说或词不达意,现实的储备也很难随时调阅。而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进入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写作资源库或互联网络,浏览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音像资料,经过自己的加工处理,充分发挥想象,充实到自己的习作中。学生还可以欣赏相关习作,学习习作者的行文方式和遣词造句,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在教学习作《我的烦恼》时,我先让学生谈烦恼,而后讲解范文,许多学生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可能被我的范文所限制,这还是因为学生的阅历浅,经验少,知识贫乏。于时我改变方式放手让学生去互联网搜索相关作文题材。再次交流时,学生明显烦恼丰富了,在作文时,多融入真情实感。
三、运用信息技术扩大交流时空,变革了作文评改方式,实现了立体多向的信息交流。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命题——学生根据命题写作——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的封闭的、单项的互动方式,学生在调阅资源、初稿构思、修改文稿、示范展示等环节都可以在网络工具的支持下随时进行,学生之间可以随时通过留言板和语音传播系统进行沟通,得到同伴互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可以贯穿作文课的全过程,学生也可以随时对教师的点评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修改自己的习作,避免了评价的滞后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教师已经由作文教学的教授者成为作文信息的编制者、组织者、导航者,其主要任务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设计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学生已经由被动地完成教师命题的作文,变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而且在完成习作的过程中,师生双方、多方通过一定的反馈系统,搜集与传递数据,协作学习,共同发展。
以往放暑假教师都要布置学生写日记,暑假结束后学生就把日记交给教师,但教师不可能给每篇日记做评改,学生间更缺少交流的机会。今年暑假期间,我们布置了网上写作日记的特殊作业,要求学生把日记发表在自己的QQ日志上,学生通过网络相互交流评改,教师也经常上网及时地阅读批改。学生在阅读了师生或小网友的评改意见后,再重新修改编辑自己的日记。这样,学生的暑假日记得到了及时的交流和评改,又能经常得到鼓励与赞赏,大大激发了写作的兴趣,提高了写作积极性。
这种不受时空限制,及时广泛的师生、生生间乃至超越学校范围的作文交流是传统作文教学无法做到的。它大大缩短了作文批改讲评的时间,改变了单一化的教师评改的方式,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运用多媒体网络环境,增设灵活实用的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主动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条件。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仅由两课时完成,缺少课后的延伸,这种教学方式割裂了语文教学和实际应用的联系,学生缺乏实践的应用,必定会降低学习的兴趣。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发表网络论坛、可以制作电子小报、可以建立个人文学网页、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这些活动形式都需要语言的介入,都可以视作语言实践应用的探索,将学生的所学与所用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才能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借助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并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提高和运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作文教学,则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种种弊端,化难为易,更好地解决诸如素材、写作情境、讲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扎扎实实提升写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