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8-10-14李怀秀
李怀秀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育长期以来讨论的话题和重点任务,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小学阶段,是学生意识和习惯逐渐形成的年龄段,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力度,并逐渐将这一意识转变为能力,作用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对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应自觉担负起的责任,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教学科目,开设的课时较多,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很深,更应在教学过程中大力贯彻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从学生以及学科的特点出发,找出知识与创新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从小养成创新意识,并运用这一意识更好地学习数学,在能力的相互作用下更好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是新课程背景下常用的教学手段,这一教学模式由于具有生动、有趣、直观等特点,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帮助教师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在一个相对自由和轻松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积极、活跃。相反,如课堂上教师严肃严厉,气氛压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是无法被调动起来的。因此,在课堂上创设情境,采用轻松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更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一部分的数学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设立具体的课堂情境并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创新性思考,具体的课堂情境如下:
问题一:小明和小兰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在周末相约一起来到小明家里玩耍,并且小明的妈妈热情地招待了小兰,这个时候小明的妈妈拿出了5块点心给小明和小兰品尝,请问小明的妈媽应该如何平均分配这5块点心?
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情境中首先可以拿出5根粉笔来代替5块点心,并根据题意模拟相关的情境,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应该如何平均分配这5块点心,并让学生上台来进行相关的演示,接着学生进行情境演示:小明的妈妈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兰各2块点心,并且还剩余1块,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即为:5 ÷ 2 = 2……1,教师通过这种设立具体课堂情境的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相关余数除法的性质与规律,而且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采用多途径新方法,发散学生思维
如数学教学紧紧围绕教材展开,一成不变,那么在教师毫无创新的教学下,何谈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呢?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中应不断的变换教学策略,创新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想象动起来,锻炼他们灵活的思维。
如题:某工厂四月份烧煤12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1/9,四月份原计划烧煤多少吨?列式为:120÷(1-1/9)=135(吨)。谁能改变第二个条件,再解答呢?同学们说,比原计划多烧了1/9,列式为:120÷(1+1/9)=1108(吨)。正好是原计划的1/9,又应列式为:120÷1/9=1080(吨)。若将这题改变成分数乘法应用题,又该怎么办呢?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削枝强干,点拨引路,学生自学自通,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展示。
再比如,某商店出售苹果,每袋2.5千克,卖出16袋,共卖出多少千克?学生很快列出算式:2.5×16,并列竖式计算。如果教师适当提示,不列算式直接口算如何?就有2.5×4×4=40的算法。教师接着问,还可以怎样算?就会有(2.5×2)×(16÷2)=5×8=40的算法。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内化知识经过,学会抓住重难点
能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事关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只有把知识经过学生内化后,学生才能够真正学懂学实;只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讨论,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这节课题重点、难点都集中在三角形的底边、高与面积的关系上。笔者首先给学生们布置一些练习题:一是,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怎样的?二是,三角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底边和高的关系是怎样的?三是,三角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就明白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进而知道了三角形面积与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关系,最后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即三角形面积=底×高÷2。这样,通过学生自己观察、计算、讨论得来的知识要比教师讲的印象更加深刻,在各抒己见中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不断质疑、设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的根源是问题的生成,学生提出的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都是他们创新意识的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应不断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质疑,使他们的思维空间不断扩大,拥有更多思考的路径,获得创新性的想法。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后,笔者提问:“为什么求长方体体积既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又可以用横截面积乘以长?”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摆弄、观察和讨论,回答说:“把长方体竖起来放,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如果横着放,就是横截面乘以长。”这样的结论是通过了一定的想象才能得出的,学生也在想象中体会到了创新的内涵。
再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笔者让学生求出1个土豆的体积。有的说把土豆煮熟后,捏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就可以求出它的体积;有的说,从土豆中切出一个l立方厘米的小土豆,测出重量,根据大土豆和小土豆重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可以求出大土豆的体积;有的说,把土豆放在长方体或正方体水槽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这样引导学生想象,既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中,教师就要这样有意识地创设环境,质疑、设疑,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萌发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
五、结语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通过小学数学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现代社会是不断创新的时代,未来生活离不开创新,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为国家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格桑平措,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上),2014(12),
[2]王安平,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