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措施对策
2018-10-14李再琴
李再琴
摘 要:农作物秸秆属于农业生态系统中十分宝贵的生物质能资源。然而,秸秆资源却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相当多的农作物秸秆被弃置或者焚烧,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还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环境
鸡街乡位于西畴县东北部,距县城28公里,国土面积248.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811亩,立体气候明显,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有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及冬早蔬菜、甘蔗、优质小杂豆等农特产品。
一、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
鸡街乡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每年农作物秸秆达15640t,综合利用率几乎为零,均被当作燃料用于取暖做饭、在田间焚烧、当作食料喂养牲畜等传统方式进行处理。一是农民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资源意识不强,很多农民群众对秸秆的重要用途和经济价值不清楚,对焚烧秸秆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及多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使广大群众仍然使用传统方式对秸秆进行处理。二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限制,推广难度大,普及率低,不能被广泛推广应用。三是秸秆收集困难。农作物秸秆主要通过人工收集,秸秆分散,难以运输和存放,使农民不愿意收集秸秆,而是选择就地焚烧。四是缺乏政策扶持。秸秆加工没有国家政策性补助资金扶持,秸秆收购价格低,利润空间小,不具吸引力,农民没有积极性。
二、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内涵
防止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秸秆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做到农业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秸秆综合利用是在保障农民基本利益和农田生产力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组合不同的秸秆利用措施,实现秸秆资源的生产、生活、生态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三、 秸秆综合利用措施
1.秸秆肥料化
如今化肥的过量施用和不合理的耕作措施导致农田土壤养分失衡、结构破坏,进而导致地力退化,土 地生产力严重降低。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钙、镁、硫等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源。据实验测定,还田玉米秸秆500 kg,则相当于施用土杂肥2500 kg,碳铵11.7 kg,过磷酸钙6.2 kg,硫酸钾4.75 kg。一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提高0.05%~0.23%,全磷平均提高0.03%,速效钾增加31.2mg/kg。土壤容重下降0.03~0.16 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2%~4%。连续多年秸秆还田的耕地,不仅能提高磷肥利用率和补充土壤钾素的不足,地力亦可提高0.5~1个等级。秸秆还田后,平均增产幅度在10%以上,因而秸秆粉碎还田是改良土壤结构及提高土壤肥力、节约化肥用量的有效措施。
2.秸秆饲料化
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 素、木质素等非淀粉类大分子物质,是草食性家畜重要的粗饲料来源,然而适口性差、消化率低、营养价值低,直接饲喂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饲料化加工处理。随着青贮、氨化等秸秆处理技术的推广以及品种改良、科学补饲技术和快速育肥技术的普及,农村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步伐明显加快, 牲畜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3.秸秆基科化
秸秆基料化是利用机械将秸秆粉碎,以此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秸秆富含食用菌所必需的碳源,大多数秸秆均可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基料,目前已拥有利用小麦、水稻、玉米等多种作物秸秆生产双孢蘑菇、平菇、鸡腿菇、杏鲍菇等多种食用菌的技术。
4.秸秆能源化
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 2 t 秸秆的热值相当于 1 t 标准煤,而平均含硫量只有0.38% 远低于煤1.00% 的平均含硫量,具有顯著的能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秸秆能源化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其 生产能源可替代化石燃料的消耗,使能源的配置更为合理, 并减少 CO2 等有害气体排放,还可缓解农村地区能源供应短缺的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其能源化的主要方式包括沼气化、热解气化、焚烧发电、制成固化和液化燃料等,农村地区最常见、方便的是秸秆沼气化利用。
5.秸秆工业原料化
秸秆工业原料化在我国的开发利用 起步较晚。但由于秸秆资源量丰富、价格低廉,因而,其工业 原料化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利用途径。目前,秸秆工业原料化方式包括造纸、制作工艺品、生产一次性餐具、人造 丝、人造棉、糠醛、饴糖、醋酸纤维素、木糖醇等,但这些方面的应用由于技术不成熟、成本高、污染重等,尚未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四、 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
利用广播、宣传栏、宣传册、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和多条渠道广泛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使其明白焚烧秸秆的危害,清楚秸秆的重要用途和经济价值,逐步把秸的综合利用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
2.加强技术研发,注重推广应用,提高普及率。
整合科研资源,引进先进技术,争取在农作物收割和秸秆还田、秸秆收集贮运、秸秆饲料加工、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等方面形成经济、实用的技术体系。
3.强化技术引导,有效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农业、农技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做好技术指导服务,通过技术的推广,有效解决焚烧、堆积带来的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并发挥种植大户示范引导作用,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力度。
4.增加物资投入,是做好综合利用的内在动力。
认真研究关于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发展秸秆加工业和养殖业的实行补贴,加以政策引导,增加政府投入,争取利用上级项目补助资金,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赵其国,骆永明. 论我国土壤保护宏观战略[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5,30( 4) : 452 -458.
[2]高利伟,马林,张卫峰,等. 中国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数量估算及其利用 状况[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 7) : 173 -179.
[3]刘国丽,杨镇,王娜,等. 微生物转化秸秆饲料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 科学,2014,41( 1) : 110 -114.
[4]崔明,赵立欣,田宜水,等. 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分析 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 12) : 291 -296.
[5]王志春, 农村秸秆能源化利用气化发电产业发展策略[J]. 中国高新 技术企业,2011( 10) : 1 -5.
[6]张婷,张一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措施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 . 2017,45( 2) : 80 - 8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