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之我所见

2018-10-13陈淑芬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课前预习策略

陈淑芬

【摘 要】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只是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中高年级的语文学习同低年级相比,难度增大,内容变多,范围更广。因此,语文课前预习就变得十分重要。有效的课前预习,是上好新课的保证,也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课前预习;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72-01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有效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更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不过,目前尽管有许多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学生往往是走过场,预习并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加强指导,多加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技能,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下面,我就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作用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成为上课老师教学的资源,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因此,预习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二、课前预习的方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课前预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1.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学习中读课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要求学生预习时每篇课文至少读三遍。一读:读通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词圈画出来,然后用不同的标记划出文中的一类和二类生字词,自学生字词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弄懂字义、词义,标出自然段序号。二读:争取读通顺、读流利,读完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嘗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三读:带着问题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动脑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最后思考课后习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

在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去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例如:作者的生平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相关景物的图片等。通过搜集、阅读资料,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了更丰富的知识。

3.有效的完成预习作业。

在读通读懂课文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预习作业,大部分同学都会感到轻松,有一定的成就感。教师再从学生的预习作业入手,结合学生预习中反馈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思路,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

三、课前预习要形式多样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预习作业只流于形式,变成走走过场,就要努力避免机械单一的课前预习形式,让课前预习变得形式多样,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1.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明确教学重点。

例如我在教学《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之前,引导学生设计表格,看看瑞恩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梳理瑞恩的梦想实现之路。表格如下:

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探究,填写表格,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课文重点,理清课文脉络,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前预习形式不再枯燥单一。

2.用搜集来的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授《我给江主席献花》、《天安门广场》之前,我要求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来收集相关资料,也可以向家长了解有关信息。我自己也准备了香港回归、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相关视频资料。有了这些前期准备,课堂上的重点学生很轻松就掌握了,难点也突破了,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比空洞乏力的说教效果强多了,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3.用广泛的阅读来拓宽视野。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广泛的阅读是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最有效的方法。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课文主题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让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信息去搜集、涉猎更广泛的知识;让学生经过广泛的阅读掌握学习方法,最终帮助他们开拓学习视野,提高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鸟语》一课前,推荐孩子们阅读沈石溪的《鸟奴》,让孩子们了解鸟儿们的生存情况,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四、课前预习作业要及时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的预习,要注意调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不断强化学习需要。如果老师只提预习要求,只布置预习任务,不对学生实施评价,那有的学生就没有兴致,甚至应付了事,认为预习作业就相当于没留作业。最终预习只流于形式,难见成效,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预习作业的检查反馈与评价,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又可以帮助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指明教学方向。

总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既要方法得当,又要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更能通过预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忠,罗文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课前预习[J].教育革新,2011(2).

[2]陈红,陈瑛.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有效预习浅析[J].考试周刊,2017.(36).

[3]戴春雨.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预习的作用与方法[J].新课程(上),2016(07).

[4]董华蕾.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实效的提高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11).

猜你喜欢

小学中高年级课前预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高效率教学行为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析
提高中高年段计算能力的策略
Passage Four